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证主义科学观坚持认为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与自然界之间的纯逻辑对话,并赋予了科学知识"客观性"、"真理性"等特征。而布鲁尔提出的包括因果性、无偏颇性、对称性和自反性在内的强纲领的四个信条则认为,科学知识并不是纯认知领域的产物,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视角对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文章认为强纲领理论并不反科学,其本质是倡导用"科学"的精神审视科学本身,引领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微观研究范式,并为STS场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反身性"原则是布鲁尔在《知识与社会意象》一书中提出,它构成强纲领原则中的最后一条原则出现。该原则要求对科学的社会学解释必须能够运用于社会学本身。该原则自提出以来备受关注和批判,该原则对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积极方面,反身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们对自身理论的自信,目的是为了确保自身理论的自洽性,并从认识、经验和应用三个层次阐述该原则的积极方面作用;消解方面,反身性原则产生了反身性问题悖论,致使科学知识社会学内部产生矛盾,减弱了该学派自身理论的可信度和完善度问题。  相似文献   

3.
爱丁堡学派建构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质疑理性主义,开创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方向,建构的理论背景非常丰富,但主要受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知识社会学和建构论等理论的影响。具体来说,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和思想的分析为强纲领的建构在哲学层面提供了理论基础;知识社会学所关注的信念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是强纲领需要回答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其蕴含着的"社会决定论"理论成分也极大启发了爱丁堡学派;建构论从哲学领域进入社会学领域,为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的建构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4.
1976年布洛尔出版的《知识和社会造型》(1991年再版)对科学知识作了社会学的考察,对科学哲学提出了全面的批评。他认为,科学知识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先验本质,也不存在合理性、有效性、真理性或客观性等特殊本质。布洛尔把知识或信念看作一种自然现象,认为科学社会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哲学。他的科学知识的社会学有四个基本信条,即因果性、对等性、对称性、自反性。布洛尔从他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中得出了许多重要结论,其中有两条重要结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成为80—90年代西方科学哲学领域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5.
意义有限论一反意义决定论,坚持意义是无法被固定住的。对于科学史家和科学社会学家而言,科学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概念的变迁、调整、重新定义、重新分类以及协商等,在科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每一个概念应用的行为都隐然牵涉了抉择的元素,社会学家的任务就是寻找并解释这些抉择点,这使得整个科学知识都成为社会学感兴趣的潜在领域。作为一种关于意义的思考方式、一种论证方式,有限论这个有启发性的视角引出了诸多关于知识和意义本质的深切问题。而强纲领之“强”即在于,社会学家不仅能在理解理性的背离中,也能在理性本身的理解上,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那些有洞察力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成果使人类对自身认知的窘境、所处情境的复杂面以及阴郁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中国科技与社会学界应该鼓励科学史研究以及那些有事实根据并关注因果性解释的社会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起有其内在的动因、背景,以及其研究纲领和主要特征,对这一学派提出的“科学建构论”作出深刻反思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深入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7.
科学哲学的终结——评布洛尔的科学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布洛尔出版的《知识和社会造型》(1991年再版)对科学知识作了社会学的考察,对科学哲学提出了全面的批评。他认为,科学知识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先验本质,也不存在合理性、有效性、真理性或客观性等特殊本质。布洛尔把知识或信念看作一种自然现象,认为科学社会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哲学。他的科学知识的社会学有四个基本信条,即因果性、对等性、对称性、自反性。布洛尔从他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中,导出了许多重要结论,其中有两条重要结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成为80—90年代西方科学哲学领域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8.
从统计学历史到导弹防御系统,再到金融市场、碳交易、信贷风暴,麦肯齐以数学知识贯穿其中的研究主题从不仅是狭隘的学术研究。若将一个看似相当有限的技术问题置于社会、文化、科技、历史的脉络之下,即可解释清楚那些关乎人类生存的重要议题。有限论与描述指涉活动的“操演性”概念对于科学知识社会学、特别是经济学研究大有助益。贯穿爱丁堡学派理论主轴的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以及由此发展而来并补强了强纲领的有限论。强纲领就某种意义上而言是方法论的,而有限论运用于科学上时,实质上更像是理论性的。建议中国科技与社会学界不要把STS想得太窄,这个领域最令人兴奋之处也许就是那些从传统议题中超脱出来的部分,应该将目光放在像这样的知识的良机上。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规则遵从悖论是哲学中的重要问题。科学知识社会学爱丁堡学派的代表人物布鲁尔对维特根斯坦进行社会学的解读,从而给规则遵从悖论以一种有限论的解决。有限论的解决具有如下特点:外在主义的解读,集体主义的立场,相对主义的取向,而这与爱丁堡学派的理论旨趣与理论演变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在发现说语境下,知识曾被视为真理;知识社会学催生建构论语境后,科学知识仍享用发现说语境,但受到科学社会学的“蒸煮”。科学知识社会学完成建构论语境下的科学知识“碎象”,从目前的“碎象”走向“重塑”的核心工作是建立“核心公共科学知识建构过程模型”,借助功能模拟、逐级近似等方法可让“重塑”简化而可行。  相似文献   

11.
Widely read in many areas, Professor David Bloor is arguably the pre-eminent authority in the field of ST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ince his influential book, Knowledge and Social Imagery, was published in 1976, the Strong Programme and its four tenets have become widely known. Professor Bloor was a member of the so-called Edinburgh School who proposed that scientific knowledge could not, and should not, be exempted from sociological analysis. Inspired by Wittgenstein’s philosophy, Professor Bloor and his colleagues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finitism to further explain why all knowledge claims are constructed in a specific social frame, to which sociologists have a lot to contribute. Noting the special intellectual position of finitism, this interview started from this topic. We then moved onto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Strong Programme in the past 30 years. Professor Bloor also explained his recent work and the way STS beginners discover meaningful case studies. We ended this interview by asking his suggestions toward the burgeoning STS field in East Asia. This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Bloor is a step towar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dinburgh School.  相似文献   

12.
库恩哲学与科学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知识社会学与库恩哲学在历史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科学知识社会学继承了库恩哲学的相对主义思想,并将其发展得更为彻底。科学知识社会学以相对主义为认识论基础,解释了默顿传统无法解释的很多反常现象,揭示出科学知识的相对性,揭开了学科的神秘面纱。但是,科学知识社会学无法克服相对主义的理论矛盾,而且其研究只限于经验领域,表现出局限性和浅薄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从相对主义立场出发,对科学知识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社会学分析,从而消解了科学知识具有客观性的传统见解。SSK有比较严密的逻辑分析和大量的案例支持,但是因此就彻底放弃知识的客观性是不恰当的,科学哲学的发展将进一步说明知识客观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建构主义视野中的科学知识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近代科学革命以来,科学知识以其普遍性、客观性、价值中立性为标榜,几乎成为所有知识的范本。科学知识社会学以科学知识为其研究对象,以社会建构论和相对主义为纲领对传统的科学知识观进行了深刻解构,非中心性、相对性、境域性成为审视科学知识的一个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15.
作为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巴黎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布鲁诺·拉图尔通过对科学实验室的"观察"研究,提出科学事实是科学家在实验室建构出来的"地方性"知识,这种建构过程贯穿着大量的猜测、对话、争论与妥协,负载着科学家的个人意志和集体意识。从方法论、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科学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社会的,二者统一于科技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6.
社会建构论的科学哲学包含了多种理论思潮,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为最主要代表。SSK 通过反叛默顿的 STS 传统,坚持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基本观点,并意图对科学知识进行内部的社会学研究。但布鲁尔的本体论的实在论和认识论的建构论陷入了无法保证科学有效性的相对主义困境。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意图以理论的反实在论和实践的实在论予以解决。科学的有效性依靠实践来保证,从表征到实践的思路转变是实在论视野下 SSK 走向后 SSK 时代的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7.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对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具有重大影响;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一些重要观点都可以看到曼海姆理论的“影子”。本文目的在于通过述评二者主要理论观点的相似性,探讨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知识社会学发展的某种历史继承性。  相似文献   

18.
科学知识社会学持认识论相对主义立场,其相对主义立场的显著特征是:相对主义是绝对主义的对立面,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分中坚持唯物主义,在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区分中坚持客观主义,在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区分中坚持特殊主义,反对绝对的普遍主义,这种相对主义立场主要是通过经社会学修正的自然主义与社会实在论等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