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和公平是社会福利的两大准则 ,整个人类历史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历史 ,而其中针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的收入和服务保障更是一个超社会形态的课题 ,是一个关乎人类社会福利的重要问题。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 ,本文中所讨论的社会福利制度被限定在“剩余福利模式”上。在对中外社会福利制度的起源及其理论发展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作者指出 :社会福利的提供应是制度化的政府职责 ,它的实施不仅能有效地保护社会弱势群体 ,还有利于全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在中国目前财政收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政府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推进立法、加紧培育行业组织和非赢利社会组织 ,以达到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有效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公益伦理视域中的奉献主要是指切实履行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道义救助和伦理关怀,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生活的义务。它主要包含着勇于承担救助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济世利民、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等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弱势群体的特征界定弱势群体的概念和典型形式;接着,论证了法律应保障弱势群体的原因,并指出弱势群体是社会保障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障法来保障弱势群体。通过本文的探讨,以求在法律上对弱势群体保障的形式公平,最终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在经济危机中面临着比其他群体更严重的威胁,国家必须更切实地履行对弱势群体生存权保障的义务,其中尤其要优先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适当生活水准权、受教育权和老人、病人和残疾人的物质帮助权。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是一种带有特权性质的人权保障,是对法律形式公平性固有缺陷的一种必要补充、修正和超越,体现了对法律实质公平的价值追求。有效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从短期看,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从长期看,可以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和社会公平指数,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当前,我国的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问题有其特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清埃 《东方论坛》2002,(6):122-125
社会转型期由于体制等因素使社会中一部分群体相对的成为弱势群体。本文主要是从法理角度分析保护弱势群体的必要性 ,保护弱势群体是对人权的保障也是社会公正、正义的体现 ,这与法治社会的价值与终极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权利贫困既是弱势群体的本质特征,也是造成弱势群体日益被边缘化和固化的根本原因。权利弱化还是当前社会不同群体“非竞争型弱势化”的主要原因。为此,建构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的制度和法律规范,赋予社会弱势群体更多的社会权利争发展机会,使其利益表达、利益博弈、利益获取合法有序,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权益。是实现社会包容与和谐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与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弱势群体是社会底层的基本构成,在现阶段,中国弱势群体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从而实现社会的公正和法律的实质正义,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缺失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这已成为考验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严重课题。对此,我们要进一步解决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缺失问题,为困难群众编织一个可靠的社会安全网,让弱势群体也能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真正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关注并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和基本需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之一。这是《关注弱势群体,齐筑残健共荣》一文的后续篇,是对在该文中尚未分析的社区残疾人在社会转型期被弱势化、边缘化的问题与现象的进一步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1.
构建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政府行政责任体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政府在弱势群体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不仅有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保证人人共享的基本责任和本质义务,而且是推动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保证人人共享工作落实的责任主体.抓紧抓好构建政府的行政责任体系,是进一步推动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保证人人共享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政治理想,要求社会中各群体都能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指出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实质公平,法律援助是专门为弱势群体设计的弥补自身不足的工具,通过它弱势群体得以用较少的投入换取与“强势群体”公平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机会,并提出和谐社会背景下完善法律援助体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对于古典自由主义与人道学派和无产阶级理论家贫困观(即弱势群体思想)论述进行了分析,认为马克思的弱势群体思想为我们解决弱势群体、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即问题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只有制度设计与安排是公正的、合理的,我们才能最终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面向农村弱势群体医疗保障制度仍存在诸多体制性障碍缺陷。因此,重点对失地农民、农民工及贫困农民三类弱势群体进行医疗保障,集中完善包括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实现病有所医、贫有所济,最终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问题是任何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必然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自中国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关注弱势群体已成为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西方发达国家在对待这一问题上十分注重“法律”的作用,他们通过大量的立法为弱势群体的各项权益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有助于中国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进程中,亟待构建符合残疾人需求、完善、适度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问题,在全国第一、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沈阳市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调研数据,设计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内容,并深入分析制度设计的合意性,同时对未来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进行供需预测分析,并提出完善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弱势群体与教育关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弱势群体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给予其基本的生活保障,只能解决暂时的生活需求,而实施"教育关怀"才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安全和弱势群体社会保护长期依赖于传统的家庭、农村社区和少量制度安排。但在转型期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农村传统保障已陷入困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缺失带来的影响已严重影响农村社会发展和安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安全”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逐步形成以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安全网,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失业弱势群体及其风险管理机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失业弱势群体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群体,其风险包括生存风险、心理危机,以及所引发的社会冲突事件。失业弱势群体的生存风险具有循环性,心理危机具有群体性,而其所引起的社会冲突则具有“风险升级”特点,因此,失业弱势群体的风险管理必须建构层级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建构冲突“安全阀”机制、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实施积极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弱势群体及其问题日益凸现,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弱势群体形成的基本原因是失业;促进就业既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