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面对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供应链节点企业需要采用相应策略来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本文通过设计价格柔性合同,分析供应链企业通过采购价格柔性策略来缓解采购价格波动给企业利润带来的风险。采用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研究得出了制造商的最优采购数量和供应商的最优价格柔性系数,并分别分析了各最优结果随采购价格柔性合同参数的变化趋势。利用供应链各主体的利润方差度量各自承担的利润风险,分析了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利润风险随采购价格柔性合同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期权定价市场化情况下逆向主导型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期权定价市场化情况下的逆向主导型供应链协调机制,建立了期权定价市场化情况下的供应链决策机制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供应链双方的决策机制和决策过程,计算出使供应链整体利润优化化的下游企业定价策略和采购决策及供应商的产能安排策略.  相似文献   

3.
研究单一制造商、单一零售商和单一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组成的三阶段闭环供应链下的产品定价模型。首先,依据政府为家电行业制定的不同的补贴策略,分别构建了定价补贴模型(LP模型)和定额补贴模型(SQ模型),给出了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最优定价策略,并分别分析了单位产品补贴率和单位产品补贴限额对最优定价的影响关系。最终得到结论,从销售渠道价格角度考虑,定额补贴优于定价补贴,从回收渠道价格考虑,定价补贴优于定额补贴;从供应链成员利润和整体利润角度考虑,定价补贴模型是更优的。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一个具广告效应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广告效应对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决策,以及闭环供应链协调性能的影响。首先,在集中决策、分散决策和广告合作决策三种决策模式下,分别探讨了节点企业的广告投入量、回收率和广告分担率决策,然后,分析了广告效应对各决策变量和利润的影响,最后,运用数值方法,从渠道效率和制造商/零售商收益分配比两方面考察了广告合作对闭环供应链的协调性能。主要结论为:1)广告合作可以增加广告投入量、回收率和节点企业的利润,从而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协调;2)节点企业的最优广告投入量、广告分担率、回收率和利润均与广告效应正相关;3)广告合作策略极大地提升了闭环供应链的渠道运作效率,降低了制造商/零售商的收益分配比。随着广告效应的增大,渠道运作效率会逐渐降低,而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收益分配比会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5.
分散非合作决策定价会造成整个闭环供应链系统效率的损失,其原因是由于节点企业的利益冲突,供应链不协调不但导致了系统利润的损失,相应地也降低了节点企业自身的利润。文章提出两阶段定价制契约策略协调两种协调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运用博弈理论在混合回收的情形下建立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型。首先,在分散化定价决策下研究了闭环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为了取得各自最优利润,如何确定自己的批发价、零售价、废旧品的回收价和回收补贴价格,以及分析了混合回收所带来的竞争和冲突对节点企业定价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然后,以集中化定价决策下的均衡结果作为基准,指出分散化定价决策将导致一定的效率损失。最后,为弥补效率损失,提出了一个改进的两部定价契约来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针对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生产商组成的二级电煤供应链,分析该链上的生产、运输和消费三个主要碳排放环节,构建碳交易政策下电煤供应链全过程碳排放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以神华集团X煤炭企业-Y电厂组成的电煤供应链为例,研究不同碳交易政策对该供应链及各节点企业利润及减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煤供应链上生产、运输和消费环节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平均份额分别为12.1%、39.6%和48.3%;碳交易价格越高,对电煤供应链及各节点企业利润的负面影响越大,其减排效果先增后减;随着免费配额比例的下降,电煤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利润明显减少,其减排效果略有提高;碳交易补贴可减缓电煤供应链及各节点企业利润下降,并且可有效地提升其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8.
渠道冲突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协调定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销售渠道和回收渠道均存在冲突的情形下建立了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首先,在分散化定价决策下研究了闭环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为了取得各自最优利润,如何确定自己的批发价、零售价、废旧品的回收价和回收补贴价格,以及分析了销售渠道冲突和回收渠道冲突对节点企业定价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然后,以集中化定价决策下的均衡结果作为基准,提出了一个改进的两部定价契约来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协调,以弥补分散化决策的效率损失.最后,运用算例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渠道冲突对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制造商和零售商收益比,以及闭环供应链渠道运作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质量与价格竞争供应链的均衡与协调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一个两条竞争的二层供应链模型,每个制造商通过各自的分销商向顾客提供产品.供应链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两个方面进行竞争.文中首先分析了三种情景中供应链竞争的均衡解:无协调情景、混合情景(仅有一条供应链采用协调策略)和协调情景.通过分析发现协调策略对于每条供应链都是一个占优策略,并且质量成本优势越大供应链在采用协调策略后的收益越大.但当两条供应链同时采用协调策略后,所有供应链的利润有可能均小于无协调情景中的利润,即可能出现囚徒困境现象.供应链协调加剧了市场竞争,使产品平均质量提高和市场中顾客总量增加.供应链协调总是使顾客受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加征关税视角下的供应链决策及补贴策略问题。基于本国制造商、分销商与国外进口零售商所组成的三级跨国供应链,分别讨论了政府不补贴、政府补贴下的供应链决策,研究加征关税和补贴对供应链的影响,并分析保持产品销售价不变补贴策略(I)、保持制造商利润不变补贴策略(II)及社会福利最大化补贴策略(III)的效应。结果表明,加征关税导致产品销售价增大和本国企业批发价、供应链各企业利润及社会福利的降低,但政府提高补贴使得产品销售价减小和供应链各企业利润增大,而社会福利随着补贴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加征关税税率及补贴的增大,供应链更多地表现为补贴的作用,补贴能有效减小加征关税的影响。在较低关税税率下,策略(III)激励产品出口作用显著,但政府补贴支出过高;策略(II)相较策略(I)激励效果更显著,但补贴支出更大。在较高关税税率下,策略(II)更能激励制造商出口,策略(I)以较低的补贴支出激励制造商出口,更有利于维持国际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11.
We consider a supplier selling to multiple retailers using one of two constant wholesale pricing strategies: a uniform wholesale price (UWP) vs. a retailer‐specific wholesale price (RSWP). In line with the prior literature in economics, our initial finding is that as long as retailers are asymmetric, then (a) the supplier and less efficient retailer would prefer the RSWP strategy and (b) the more efficient retailer would prefer the UWP strategy. By examining the total profits of the supply chain under each pricing strategy, we present a new result: the UWP strategy results in a greater degree of supply chain efficiency as compared to the RSWP strategy. The key intuition driving this result is that by charging a UWP, the supplier signals a fair treatment for downstream retailers, which leads to the more efficient retailer being able to reduce market prices and hence capture a larger share of market demand. Noting that the supplier prefers the RSWP scheme as compared to the UWP scheme, we propose a contract which comprises two components: a UWP per unit complemented with a slotting allowance or side payment. The contract is always preferred by the supplier and also leads to greater supply chai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2.
以一个由上游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建模背景,在汇率风险和需求风险聚集(pooling)在下游零售商的情况下,分别建立了有无批发价激励情形下的两个动态博弈模型,获得了相应的均衡。通过分析相应的均衡,结果表明,(1)在两种情形下,零售商的汇率风险对冲行为具有稳定供应链生产行为的作用,但批发价激励能够提高零售商的汇率风险对冲比例和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交易价格;(2)与无批发价激励的情形相比,有批发价激励时的制造商利润较高,从而制造商有使用批发价激励零售商对冲汇率风险的动机;(3)在风险聚集下,"通过较低的批发价来激励零售商对冲汇率风险"这一策略能够实现供应链盈利水平与风险承担之间的权衡:需求和汇率风险增加均会使得供应链节点企业和供应链整体的盈利水平降低,同时也将降低风险聚集处的节点企业和供应链整体的利润方差。  相似文献   

13.
曾辰  叶胥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8):206-217
本文针对由产能约束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考虑市场上消费者对产品的异质性偏好,以及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研究品牌制造商最优合同设计与零售商定价策略,考察产能约束与不对称信息对产品定价和供应双方合作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产能约束的品牌制造商有三种合同策略,即低价合同、固定价格合同以及高价合同等三种合同,在低价合同下品牌制造商可以充分利用其产能约束,而在后两种合同下产品有可能滞销;不对称信息会导致"批发价格+一次性转移支付"合同不能完美协调供应链。当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进行信息共享谈判时,若二者在高价合同下进行合作,则品牌制造商与零售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成信息共享谈判,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4.
不同渠道权力结构下的S-M两级闭环供应链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与传统正向供应链相比,闭环供应链关注对消费阶段后的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再制造,从而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对推动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与深远的意义。为了探讨产品再制造战略对闭环供应链中成员企业的影响,本文采用博弈论对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构成的S-M两级闭环供应链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供应商强势、制造商强势以及供应商和制造商双方势力均衡时的定价策略和供应链系统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当实施产品再制造战略时,产品的销售价格降低、产品的市场销量增加,零部件的批发价格则上涨。从成员企业个体来看,再制造战略总是有助于制造商获得更多额外收益,而对供应商的影响效应则与供应商在渠道中的权力地位有关,处于强势地位的供应商可以通过大幅提高零部件批发价格的方式来保证自己从再制造中获益,而处于弱势地位的供应商则有可能遭受利益损失。从系统整体绩效来看,再制造战略具有提升供应链系统整体赢利水平的积极作用,但是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权力结构会影响再制造的经济价值。具体而言,供应商和制造商势力均衡时的供应链绩效最优,其次是制造商主导的供应链,最差的是供应商主导的供应链。  相似文献   

15.
张令荣  王健  彭博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1):145-154
供应链内外部碳配额交易是碳配额政策下供应链协调碳配额的重要途径,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碳减排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单供应商和单制造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在完善的碳配额交易市场情况下,通过构建供应链外部碳交易路径和内外部碳配额交易路径共存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碳配额政策下内外部碳配额交易条件、企业减排策略和利润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外部碳交易路径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减排决策相互影响,且当单位碳排放量和碳减排成本系数相等时,上游企业碳减排率是下游企业的两倍;同时进行内外部碳配额交易能降低中间产品批发价格,提高供应链成员企业碳减排率、增加企业利润。算例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并发现企业碳配额和内部碳交易价格在一定区间内才能使内部碳交易达成,此时制造商会分担供应商的碳减排费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销售主体可以销售不同的产品数量。考虑竞争供应链系统由两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下游每个零售商都可以选择垂直上游制造商或者对方的制造商进行产品订购,构建了排他性、单交叉和双交叉三种销售模型,研究不同的竞争强度如何影响零售商订货策略、制造商批发价格和系统绩效。结果表明,当纵向竞争强度不变时,排他性销售下供应链的系统利润随着横向竞争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单交叉销售下供应链的系统利润随着横向竞争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而双交叉销售下供应链的系统利润的变化不仅与横向竞争有关,而且也与纵向竞争相关。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由多个供应商、单个制造商和零售商所组成的广义按订单装配式供应链,在上游多个供应商不确定的零部件(或商品)供应以及下游客户不确定的需求的环境下,首先分析基本模型中团购前后的零售商和制造商的利润变化,然后提出了团购的标准模型和协调模型,并比较三种不同的团购模型对各成员以及全局供应链绩效的影响。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和仿真数据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零售商自发的团购基本模型总是对制造商有利,而对零售商的好处是有限的;由制造商主导的团购标准模型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是优于团购基本模型的,但有使得零售商甚至制造商自身受到损失的可能;而集中决策下的团购协调模型能够提升全局供应链的期望利润,实现渠道的帕累托改善,但协调的效果会受到团购客户组成结构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金亮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6):153-166
农超对接"模式有助于缩减农产品流通环节,缓解农户农产品"卖难"和消费者"买贵"同时存在的矛盾。本文针对由一个农户(或合作社)和一个超市组成的"农超对接"系统,考虑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偏好的异质性,且消费者偏好与农产品质量之间的不匹配成本为不对称信息,研究农产品供应链定价及合同设计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称信息下,农产品总是不会滞销,农户通过"批发价格+一次性转移支付"的合同设计能够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完美协调;在不对称信息下,农户存在低批发价格合同、固定批发价格合同以及高批发价格合同等三种策略,在后两种策略下,农产品有可能滞销;不对称信息的存在总是会给农户造成损失,给超市带来额外信息租金,但不一定会造成消费者剩余或社会福利的损失;当农户选择高批发价格合同时,若满足一定条件,则超市与农户能够达成信息共享谈判而共同分享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  相似文献   

19.
策略消费者持币观望的行为对零售商和生产商的盈利都会产品负面影响,本文在二级供应链中同时考虑策略消费者的行为和产品质量设计,研究批发价格契约下策略消费者行为对供应链不同渠道利润的影响。分析表明,当生产商决定产品质量时,分散供应链下的产品质量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议价能力相关,生产商议价能力越强,产品质量越高;当生产商完全掌握确定产品质量和批发价格的权利时,策略消费者的行为加剧了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利润分配的不公平,生产商能获得更大比例的利润;面对策略消费者时,厂商承诺产品数量有限能够实现比集中供应链下更高的利润,存在合适的产品质量和批发价格,使得分散供应链能实现数量承诺下的最优利润,并实现提升质量和增加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供应链协调是提高供应链整体利润、改善供应链各方利益的根本手段.旨在探讨生产商具有生产规模不经济特性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给出了集中决策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市场价格与整体利润,以及分散决策下批发价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协调度的概念,即契约使供应链协调的程度.证明了批发价契约的协调度小于1,不能实现供应链的协调;而收益共享契约的协调度等于1,但相对于批发价契约,收益共享契约不能同时改善零售商和生产商的利润,导致收益共享契约不可实施.为找到双渠道供应链可实施的协调策略,提出了带固定补偿的收益共享契约的设计方法和用纳什讨价还价协商模型确定固定补偿的方法.结果表明,该契约的协调度等于1,并且相对于批发价契约能同时改善零售商和生产商的利润.另外,研究还表明:生产不经济的弹性系数与销售价格成正比、与供应链的整体利润成反比,并且不同渠道间的竞争越激烈,双渠道供应链的销售价格和需求反而越高,双渠道供应链的总利润也越高,并且,带固定补偿的收益共享契约同样可以协调线性成本下的双渠道供应链.最后用算例验证了本文结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