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舒婷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其诗歌以其女性独特的视角呈现出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向度,散发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和魅力。本文就舒婷诗歌文本传达出来的自我觉醒意识、悲悯情怀、质疑精神、期待意义、情感取向、意象撷取和意境营造等方面来探寻舒婷诗歌的理想主义精神内涵和诗意表现。  相似文献   

2.
应修人为首的四位年青人的"湖畔诗歌",在"五四"诗坛上奏响了时代的强音:推动了爱情诗的创作潮流;转变了人们把握人生的艺术形态;支撑了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表达出对人生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特别是写景诗也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因此,"湖畔诗歌"以独特的艺术把握和思想成就,在五四新诗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诗意解读侧重于抒情论.在网络成为诗歌重要传播媒介的今天,众多网络诗人呈递的仍然是一份"抒情"的答卷;但同时"拒绝抒情"亦成为网络诗坛的一股强劲潮流,"抒情"被认为是"缺乏先锋性的基本表现".当网络诗歌在"抒情"与"拒绝抒情"的悖论之间挣扎的时候,也许诗歌的内在情性、诗人所应该具有的才识胆力才是弥缝这一悖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归青 《天府新论》2005,(5):127-131
诗歌与描写手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诗歌长于抒情言志,而短于描写刻画。在宫体诗之前的诗歌中较少注重人物形象刻画的作品,宫体诗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成为宫体诗的显著特征,这是宫体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新贡献。宫体诗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有:铺排手法、抓特征,写细节和细腻委婉的心理描写。宫体诗之所以注重在诗歌中刻画人物,根本原因是为了满足人们观赏女性的需要。而南朝诗坛的体物潮流也是重要的原因。宫体诗既受到赋的影响,又受到咏物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蔡其矫是当代诗坛的重镇.由于诸多原因,他的诗歌精神与诗歌艺术一直遭到"保留".事实上,70年的苦心经营,形成他独特的诗歌"范式":以海洋为诗心--以欢乐诗学为动力--美与自由为放飞的两翼--游历与爱情诗遍布主要轨迹.他所留下的诗歌遗产,随着时间推移,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瞩目接受.  相似文献   

6.
正新时期以来,随着消费社会消费语境的形成,整个社会掀起了对个人欲望的重视,身体写作开始在文学作品中大肆兴起。率先在文学作品中表达身体的是诗歌,而在诗歌中,最先进行身体表达的是女性诗歌。早在1980年代初期,就已经有表达身体的女性诗歌出现,这样的诗歌尽管没有后来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以翟永明、伊蕾为代表的诗歌中那样大规模和"明目张胆"地表达身体,却是诗歌中进行身体表达的萌芽。2000年以来,女性诗歌中的身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甘肃诗歌创作成就卓著,成为全国诗坛一块挺立的高地.本文将其置入中国新时期诗歌发展的格局中进行研究,认为地域性的借重及其超越,独立精神的坚守与艺术上的多元探索,特别是相对独立、内敛、沉思的个人化写作道路,以及少数民族诗歌的民族性认同等,是甘肃诗歌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而思维和情感世界向现代社会中的延展和感知不够敏锐、丰富,限制审美空间的拓展,以及诗人个体艺术表现风格过于稳定和缺乏必要的有建树的理论倡导,是甘肃诗歌进一步发展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盛唐诗歌走向鼎盛,有渐进的过程.从开元初到天宝末,盛唐诗坛一直在演进中渐次走向辉煌.从诗人身份上考察,诗坛的主要诗人由权贵转变为下层官吏和布衣;从地域上考察,诗歌的地理分布也是逐步扩张,从京洛等文学发达地区扩张到城邑乡野乃至关山塞漠,彼此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地方特色.这两种趋势同步发生,相互伴随,诗人因身份下移而远离了政治中心,诗歌也在不同地域出现并绽放出异彩.  相似文献   

9.
《孤独的割麦女》和《惠安女子》两首诗歌分别呈现出一“动”一“静”的画面,虽然两者在文本表达上存在诸多差异,但主题趋于一致。通过对华滋华斯和舒婷两人的创作背景和生活经历的探讨,不难发现两人、的诗歌之所以能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歌的艺术效果,乃是由于他们对女性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黄庭坚的诗歌,适应由唐到宋诗歌审美意识的嬗变,在意象表现上独辟蹊经,耳目一新,其革新精神与"陌生化"理论相契合.在语象空间的拓展上,他的诗歌有四个特点好用奇语;好用话语;好作翻案语;好作谐谑语.在从奇崛到自然的诗风改变上,体现为三方面以俗为雅;以拙见巧;以放致浑.黄庭坚诗歌意象"陌生化"的革新,应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1.
初唐诗坛上 ,王绩的诗歌取得了崇高的成就 ,却始终得不到应有的评价。不少论者认为王绩的思想与创作是对陶渊明的模仿 :思想上不具备陶渊明的叛逆精神 ;艺术上也缺少陶诗内在的理想与热情。这是对王绩的误解 ,王绩并不缺少陶渊明的叛逆精神 ;而王绩田园诗所具有的人文情怀和生命意识 ,也是一般田园诗人所难有的。在宫廷诗一统天下的时代 ,王绩的诗歌以古朴与华美兼融的特色独树一帜。以律化手段抒情写意 ,则是对初唐诗歌格律化过程的重要呼应。  相似文献   

12.
解构传统的80年代女性主义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振亚 《文史哲》2003,2(4):162-168
女性主义诗歌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躯体诗学”对舒婷一代的替代 ,完成了性别意识的艰难蝉蜕与确证。它从女性隐秘的生理心理经验、性行为欲望和死亡意识三个向度上进行的黑夜意识笼罩下的躯体叙述 ,在冲击传统理性文学的同时找到了自己的精神空间。它在艺术上多采用自白方式制造强烈的叙述氛围 ,使语言结构日趋情绪化和弥散化。这种创作改变了女性被书写的命运 ,扩大了女性解放的内涵 ,但也存在着高度私语化、自动迷狂等误区  相似文献   

13.
刘静 《东岳论丛》2000,21(3):132-135
卞之琳在现代诗歌史上,被定位于某种流派诗歌技巧的象征。其诗歌创作规格一般不大,具有自觉的技巧意识和大胆的“雕虫”精神,在外在节奏、诗体形式、语言雕琢、诗句联络、诗美智性化等方面均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为诗坛提供了独具特色、朦胧复杂、谨严耐读的审美文本,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师承是影响文学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南宋中兴诗坛的师承可以归纳为学术型、政治型、文学型三个系统,它们从政治学术、人格精神、诗歌艺术等层面对南宋中兴诗坛产生了深刻影响。南宋中兴诗人在继承师学的基础上,又以积极进取的精神超越了师承,树立了新的诗歌艺术典范,创造了宋诗“中兴”的局面,推动了文学史的演进。  相似文献   

15.
曹颖 《社会科学论坛》2008,(16):149-153
在世界文学史上,西方诸国以叙事文体最为发达,而东方的中国却以擅长抒情文学著称.中国人奕世不废的言志抒情载体则是诗.前人常说:"诗莫备于唐,诗莫盛于唐."唐诗正是从诗歌音律美的总结性创造,到中国古典诗歌体裁之集大成,以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段及风格流派等方方面面,使中国古典诗歌进入了巅峰时期.本文以唐代诗歌艺术对于日本汉诗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选取在唐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竹"为研究角度,深入探究以白居易诗词为代表的唐代文学对于日本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乱象”中的突破及其限度:21世纪诗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定21世纪中国诗歌已经完全被边缘化或进入空前复兴期这两种学术指认,都分别看到了诗坛的部分"真相",而遮蔽了诗坛的另外"真相"所在。如今诗坛实际上充满着喜忧参半的矛盾"乱象",但它一直在寻找突破的机遇和方式,并以其"行动"的力量昭示出一种希望:一是诗人们在突破过程中学会了承担,使写作伦理大面积地得以复苏;二是诗人们注重艺术环节的打造与生活经验向诗性经验的转化,使诗作处理生活的艺术能力普遍有所提高;三是以诗学风格、创作主体、传播载体与地域色彩的多元展现,实现了诗的自由本质,使个人化写作精神落到了实处。21世纪诗歌的突破是有限度的,整体感觉平淡,经典文本匮乏,诗歌写作本身存在的失衡现象,和艺术的泛化问题、潜伏的传播方式危机问题等纠结一处,决定它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民生”题材的诗歌再次成为当下中国诗坛讨论的热门话题。当下许多“民生”诗歌在书写过程中忽略了对个体经验、感觉的想象和创造,在对经验和语言的处理和转化上呈现出简单化和平面化的倾向。这些诗歌的出现,一方面形象地展示了中国社会在现代性寻求中的戏剧性矛盾,另一方面又回溯了现代汉语诗歌发展过程中遗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女诗人中出现一种"去性别化"的写作倾向,女性写作不再是"脆弱""敏感""柔弱"等固化标签的代言词。在当代女诗人中,杜涯、翟永明、冯晏的创作比较独特。杜涯的诗歌从写作初期到现在一直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这种"无性别化"写作使她在谈论"女性写作"这个主题时鲜被提及。翟永明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创作中逐渐淡化自己早年提出的"黑夜意识",转向一种更加广阔、更加注重技术性的写作,这种"去性别化"写作方式,却因其"女性作者"的身份具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在冯晏近些年的大部分作品中看不出其女性身份,她将其女性体验极为节制地融入创作中,将其"女性意识"藏在诗歌语言之后,使其语言散发出来一种独特的气息。当代女诗人的这种"去性别化"写作,因其不再依附于情感的宣泄或身体的反应,而体现出艺术特有的思辨性和共振性,从而走向一个更广阔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19.
从目前的研究看,讨论诗歌批评的著作与文章并不少,大多集中在批评的意义和评论诗坛现象上,缺少对诗歌批评的历史观照和互动考察,忽视批评实践的体验与总结.当代诗歌批评是否有传统可循?当代诗歌批评是否真正介入诗歌写作或诗歌事件?当代诗歌批评该从何处展开?围绕以上问题,本文对中国诗歌批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勾勒,指出当代诗歌批评具有无根性特点,它在借鉴中外批评传统的同时,仍然在摸索新的批评方式,是批评大树上的一枝.当代诗歌批评介入诗歌写作和诗歌事件的力量不足,面对诗坛问题缺少锐气与勇气.诗歌批评是无边的探索,大学是诗歌批评教育的发生地,多种探索与实践有利于培养具有专业品质的批评者,促进当代诗歌创作与批评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诗歌主张"绘画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绘画美”概念的语义指涉是指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具有色彩感;“绘画美”的倡导更多地是借鉴了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渗透着诗人对现代西方某些哲学的思考与吸收;对“绘画美”的追求源于闻一多作为诗歌理论家探索艺术革新的勇气,源于他对绘画艺术的爱好;就诗歌创作思潮而言,这一主张对于矫正当时诗坛的创作,也发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