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越绝书》是记载吴越历史的重要典籍,分析《越绝书》各篇内容,并结合《史记》、《左传》、《国语》等文献资料,可以考索出《越绝书》的材料来源,并进一步了解《越绝书》成书过程中对各种材料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夜曲》包括《云》、《节日》和《塞壬》,是其印象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之·文章主要分析了《夜曲》之《塞壬》的主题思想与材料布局的艺术手段.作品采用了高度简朴的音高材料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其特征影响了和声进行、伴奏音型等非主题声部的写作,在音乐的进行中作曲家采用了剪裁、模进、转调、节奏变形等丰富的材料发展变形手法,统一中强调了材料的音色对比、调性对比、音区对比、符奏对比,特别是音色对比.  相似文献   

3.
(一) 材料和方法兼与馮友兰先生商榷近年来,学术界对孔子展开了討論,先后曾发表出很多文章,到目前为止,意見的分歧点主要地結集在孔子的阶級性方面。这是一个不易解决的問題。第一限于材料;第二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問題,也給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研究孔子可以依据的材料,似乎不少。如《論語》、《春秋、三传》、《国語》、《礼記》、《孟子》、《荀子》以及《史記》等。但毕竟最原始最可信的材料,还只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功能材料》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围绕《功能材料》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实践等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探索通过灵活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各种功能材料的功能机理简单易懂,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本质性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功能材料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还指出《功能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分析其现状并提出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善注《文选》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征引式的注释方式,主要通过征引大量古籍故训来指出文句的出处和解释词语的意义。李注亦大量征引了《左传》中的材料,这些材料有的与现存传世文本相合,有的却相左。文章从对这些材料分析的入手,对李善《文选》注征引《左传》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考查。  相似文献   

6.
《围城》不像古代小说那样,明显引用他书材料,但是这并不表明《围城》没有使用他书的材料.其实钱钟书先生《围城》中大量的名言隽句都是借用古代经史子集或外国典籍中的材料加以生发的,只不过由于作家的艺术手法非常高妙,让人不易察觉罢了.《围城》的本事大致是采用“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化用而成.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有关于《晏子春秋》著作属性的“历史小说”“传记文学”和“传说故事集”三种主要观点,其实《晏子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独具特色的历史人物传记”.从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三部著作所采录的《晏子春秋》材料的性质来看,也证明《晏子春秋》是一部由后人搜集,通过大量古史和民间传说材料,反映重要人物生平和历史贡献的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近代回传中国的《玉篇残卷》及敦煌所出唐写本等材料引用《说文》条目与《说文》进行互勘.这些材料为清代许多校勘《说文》大家从未见及,故于校勘十分珍贵可证二徐之确者,亦可正二徐之误者,或解决前人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证《残卷》等引书之误.  相似文献   

9.
顾野王的《玉篇》汇集了魏晋以前的各种经籍注释及字书材料,其中尤以引用《说文》为夥,几乎每条之下都引《说文》,且引文严谨,不似他书有窜改之处,因而《原本玉篇残卷》自从发现以来就被看做校勘《说文》的珍贵的古本材料。《原本玉篇残卷》由于传抄等原因,也存在着不少的错误。对《原本玉篇残卷》中征引《说文》的训释材料进行详细的辑校整理,可以补今大徐本之不足,订正《说文》研究中的一些错误,并且为更好地研究《说文》提供更为广阔的角度和更翔实的材料。对糸部字的校释说明了《原本玉篇残卷》和今本《说文》中都存在着讹、脱、倒、衍的错误,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原本玉篇残卷》对校勘《说文》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孔丛子》成书于魏晋时期,作为孔氏家传文献,该书在叙事说理中,引用了大量的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材料,涉及到《尚书》、《诗经》、《墨子》、《春秋经传》、《吕氏春秋》等传世文献,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失传的历史文献及相关材料,对于补正上述文献流传中的讹误及佐证、纠正时人的某些研究结论,以及儒学思想史的探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机械工程材料》教学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不足,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机械工程材料》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现存的8种西夏文原始辞书作为基本材料,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从字形上进行了校证。校证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同义》、《五音切韵》、《新集碎金置掌文》等西夏人当时编写的字书、韵书。文中分剐列举出116个西夏字的正字、讹体,并分析了其错讹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玄应是唐代初期的一位和尚,他所著的《一切经音义》是注释佛经词语的一部著作。其中大量引用《说文解字》中的材料,有些注释和“大徐本”有程度不同的出入。用《玄应音义》来比较《说文解字》“大徐本”,以《原本玉篇残卷》、《文选注》、《史记三家注》等文献中引用《说文解字》的材料为参校,通过比较分析按照讹误、衍文、脱文、倒文的顺序依次校勘“大徐本”,可以弥补今本《说文解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醒世姻缘传》(以下简称《醒》)是一部全面、细致地反映明清时期山东方言特点的百回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它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语料,如:谐音材料;诗、词、曲、口语俗谣等韵语材料和以不同字形同时出现在《醒》书中的别字异文材料等。本文通过这些语音材料来探析《醒》所反映出来的声调现象。从《醒》的语料中归纳出来的调类现象,大体反映出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等特点,调值方面体现出阴平与上声、平声与去声相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孟子音义》中孙奭音注与《广韵》音系基本一致,但也存在着36条与《广韵》《集韵》音韵地位不同的音注材料,这些音注材料所反映出的宋初实际语音现象有:云影、书生、以邪相混,浊音清化;仙元、锡昔相混,重纽有别;浊上变去。  相似文献   

16.
一就日本史的原始材料来说,《魏志·倭人传》无疑是非常可宝贵的。但是从广泛的中国文献来说,它只是许许多多文献当中的一种。《魏志·倭人传》之外,《山海经》、《史记》、《汉书》、《宋书》、《梁书》、《隋书》………这些材料同属于第一手材料,《山海经》是战国的记录,《史记》是西汉的记录,《汉书》是东汉初年的记录………都有其重要性,不宜有所轩轾。《史记·封禅书》云:“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  相似文献   

17.
今本《逸周书》中共有历日材料二十五条,其中《酆保》、《小开》、《宝典》、《世俘》的年、月、干支、月龄四要素俱全。应用夏商周年代学最新成果“干支回推法”,分别以学者依据现代天文方法确定的武王伐纣之年月日干支为基点,对其逐一校验,证明四条历日材料虽经后世修正,但基本上是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18.
《杼情集》应是晚唐时人卢瓌所编纂的一部"唐人诗话"。此书在宋末元初已亡佚,今由《太平广记》、《诗话总龟》前集、《诗人玉屑》、《能改斋漫录》辑得材料35条。分析这些材料可知:《杼情集》既有对诗作的辑录与评论,亦有对诗事的记载;其体例目前已无法探寻,只知其由几十条并无联系的短小文字连缀而成。较之《本事诗》,《杼情集》更接近《六一诗话》,是晚唐时期的一部"类诗话"作品。它不仅记录了诗歌、诗事,为后世提供了研究"诗话"渊源不可或缺的材料,还代表了先宋诗话发展的高峰,成为链接先宋诗话与宋代诗话的纽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诗经》、《楚辞》中所表现出来的山水审美意识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 ,可以发现 :《诗经》多以山水景物作比兴之背景材料 ,景真实而语简朴 ;《楚辞》比兴的背景材料更为丰富 ,景多虚而词尚丽。《诗经》多以“水”象征绵绵愁绪和渲染情绪与气氛 ,情景交融者较少 ;《楚辞》山水景物描写多呈感伤性色彩 ,且每每以自然山水历程之艰险象征人世道路之艰难 ,情景交融者甚多。《诗经》山水审美意识经历了一个由敬畏山水自然之神到以山水为比兴材料及愉悦对象的变化过程 ;《楚辞》从一开始便表现出对山水等自然神的亲和感和热爱感。较之《诗经》 ,《楚辞》的山水审美意识更强了 ,山水审美的自觉性更高了 ,诗歌艺术境界更宽了 ,为迎接山水诗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较为丰富而宝贵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20.
《古今诗人秀句序》的"昭明太子萧统与刘孝绰等撰集《文选》"与《中兴书目》注的昭明太子"与何逊、刘孝绰等撰集"《文选》说,是被学林普遍用以证明《文选》为萧统与刘孝绰等编纂一说最主要的"客观材料",但是这两条"客观材料"是没有从文献可信度层面辨析的。其说难以成立。《文选》只能是昭明太子一己之所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