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国经营自二战后产生以来发展迅速,尤其是进入90年代达到了兴盛时期。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全球战略,在海外投资、生产,获取了巨大利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企业踏出国门从事跨国经营,虽然也不乏成功之例,但总的来看数量少、规模小、区域分布不广,且技术密集型项目少。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的政策及措施不健全,管理落后,缺乏跨国经营的人才,信息系统不完善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几点建议:加强联合以壮大企业跨国经营的规模和实力;完善对外投资方面的政策及措施;加强对跨国企业的管理;培养跨国经营人才;加强信息开发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微观层次上,从并购主体、要素禀赋、企业行为动机和优秀管理人才和核心竞争力方面;在宏观层面,从中国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水平及东道国的非经济因素三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问题。从加强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与战略规划,避免并购的盲目性以及培养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的微观层面和加强政府为企业提供有关海外并购信息及对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的引导、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体系、大力发展跨国并购的中介服务机构的政府宏观层面提出推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一步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和外国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也开始了国际化经营和海外投资的战略转变。能矿资源、海外市场和技术创新应该是我国国有大型企业国际化经营三大战略。为实施这个战略,需要强调发展垄断型国有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发展跨国银行,建立战略联盟和加强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4.
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政治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治风险是企业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风险问题。通过对当前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政治风险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并提出了政治风险的防范策略,具体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前的预防性策略、经营过程中的分散性策略以及风险发生后的缓解性策略,以避免或减轻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政治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德国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经营战略值得我国企业借鉴.德国海外投资集中化程度较高,表现在大型企业在机械、电子、汽车和化学领域的巨额投资,以及服务业海外投资的快速增长.除对欧美发达国家投资外,德国在拉丁美洲、亚洲和东欧的部分国家也注重长期投资,并具有技术对流、跨国并购及混合经营等方面的经济战略特色.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宏观方面的对策主要有 :加强政府对跨国经营的宏观指导与扶持 ,培育跨国经营的主体以及投资区域、行业和进入方式上的灵活选择。企业的微观方略包括全球战略的建立、企业组织的构建、人才的培育及经营策略的改进等。  相似文献   

7.
德国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经营战略值得我国企业借鉴。德国海外投资集中化程度较高,表现在大型企业在机械,电子,汽车和化学领域的巨额投资,以及服务业海外投资的快速增长。除对欧美发达国家投资外,德国在拉丁美洲,亚洲和东欧的部分国家也注重长期投资,并具有技术对流,跨国并购及混合经营等方面的经济战略特色。  相似文献   

8.
分析2003-2013年宁波企业海外并购数据,发现民营企业是并购主角,且并购企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并购标的多位于发达国家,多属于相关并购。宁波企业海外并购主要动因是获取战略性核心资源,提升企业国内外竞争力,但宁波企业在海外并购中也面临着风险,主要包括:并购前的估计风险,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后期的整合风险。政府应加大对海外投资的扶助力度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参与跨国并购。  相似文献   

9.
海外政治经济环境多变、文化宗教氛围较复杂,跨国石油公司在开展海外业务时,容易出现员工归属感/稳定感不强、企业文化虚化/弱化等现象,进而导致员工责任感不高、离职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海外企业正常经营。因此,跨国石油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而且有意义。结合中国石油海外员工的调查数据,以及当前我国跨国石油公司在海外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的跨国石油公司应借鉴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创新企业制度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宣贯、提升跨文化管理水平、优化职业生涯规划、完善薪酬激励体系、健全沟通反馈渠道,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提高经营效益,增加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海外R&D(研究与开发)活动存在"主体性"缺位,大企业跨国R&D活动与中小民营科技企业之间存在体制性阻隔,海外R&D微观主体的低层次性及其在国际R&D联盟中被"边缘化"。我国海外R&D主体结构的上述问题严重制约海外R&D投入效益及对外投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此,应加强我国海外R&D主体结构的转型升级,构建大企业与中小科技型企业海外R&D互动机制,大力培育"小巨人"跨国公司并使其逐步成为我国海外R&D的微观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