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城镇化发展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民族地区民族关系以及对民族地区行政区划都有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呈现一致性,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总量的提高,有利于民族地区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随着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和民族分布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对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建制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主体,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流动和分化不断增强。在农民分化结构中,离农户逐渐脱离农业和农村社会完成城镇化进程,而占农户中绝大多数比例的半工半耕农户和纯农户仍然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有依赖性,小农经济依然是乡村社会秩序建构的经济基础。农民分化促进了小农经济转型发展,中坚农民与老人农业有机结合的乡村社会和农业经营结构,既促进了传统小农经济的去内卷化,同时也再造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基本生产生活秩序。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要重视农民分化的社会经济基础,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增强对进城农民的吸纳能力,同时发挥中坚农民等多元主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也是民族社区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随着部分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当地的民族文化、民族关系、民族权益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在城镇化建设中,将民族地区的社会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民族关系稳定、民族权益保障等问题有机整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战略为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一方面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民族团结提供现实基础;另一方面成为维护边疆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民族地区城镇化推进路径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现价值。文章首先探讨了在推进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困境;接着以新疆喀什地区为例,对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应当走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有助于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乡村作为城镇化的一部分,辽宁省乡、镇数目多,涵盖全省大部分旅游资源,因此,如何合理发展乡村旅游,推进辽宁省城镇化进程是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新型城镇化与辽宁省乡村旅游之间存在协同促进及相互制约的作用,同时,结合辽宁省乡村旅游现状,提出辽宁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扬长避短,通过科学规划,明确乡村旅游的重点地位。同时,从依托城镇化建设,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及塑造特色品牌等方面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存在着一定的盲目城镇化现象,盲目城镇化对乡村聚落形态造成破坏的同时,也改变了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态环境,导致民族文化破坏严重。借鉴国际上乡市化的经验,探索民族地区发展的乡市化路径,有利于促进乡村聚落形态和民族文化保护。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的效应分析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成德宁 《南都学坛》2003,23(2):97-102
城镇化是当前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可以促进分工的深化、扩展国内市场;促进农业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推动乡村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技术扩散和人力资本的形成。在21世纪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需要确定合理的城镇化速度、完善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并进行技术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旅游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典型模式,是新发展阶段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以张家界武陵源区为例,紧扣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传导路径,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发现,旅游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精准分析旅游城镇化作用乡村振兴的不同路径及其影响效应;武陵源区目前的自然发展模式虽能创造较好的经济增长效应,但会造成结构性失业、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在5种仿真模式中,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路径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最佳模式;旅游政策影响因子在不同仿真模式中均成为重要的政策因子,印证了武陵源区旅游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实现旅游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最佳驱动必须从经济增长、社会文化与生态优化三个层面联合发力,以系统化的协同发展路径促进乡村振兴。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内在关系,为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发展和城乡统筹间拥有紧密的联系,在此背景下分析江苏省旅游业发展与城乡统筹的关系。利用固定效应回归发现全省旅游业发展可以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并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就业、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利用全面FGLS方法分析区域差异,发现苏南地区旅游业可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并可以通过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并缩小城乡差距。苏中和苏北地区旅游业发展对城乡统筹进程产生了有益影响,旅游业可以通过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而粗放型的城镇化进程对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以及城乡统筹都产生了负面作用。最后提出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推进乡村旅游、加强对农民的财政补贴、探索旅游引导下新型城镇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发展落后地区经济的一条必行之路,而城镇化背后必然需要产业的支撑.本文以四川民族地区51个县(市)的经济统计数据为主要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民族地区的支撑产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并运用面板数据对四川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与支撑产业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估计.分析结果表明:要加快四川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必须以支撑产业为支点和作用点,不断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还有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单一制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而实现各民族团结、平等、进步和共同繁荣。依法治国方略,在西部民族地区仍然是实施该地区繁荣进步的基本策略。在西部大开发及加入WTO的大环境下,如何优化民族地区的发展环境,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客观上也要求民族地区应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西部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各少数民族的历史、经济、人文、宗教、习惯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是多民族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东北少数民族人口职业结构趋向高级化,但同时也存在着变迁速度慢、规模小、区域差异大等问题。民族人口社会流动问题,不仅制约着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严重地影响着东北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步伐,大力发展民族教育,落实和完善民族社会政策,促进民族人口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3.
“乡镇企业+小城镇”是我国二元经济架构下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发展“经典”有苏南;但其“分散性、不规模”倾向与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集中化、规模化”趋势是不相一致的,在某些方面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农村城市化的思路应有所调整。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应当成为农村城市化的主要推动者,也承担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历史责任;其他“建制镇”和集镇只是构成农村城市化的一般基础。要以县城为中心发展重点小城镇,推进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西部地区工业发展,推动西部地区城镇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之核心"农民"问题,这与西部大开发为消除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契合。各级政府部门要提供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鼓励企业自主开发和应用新技术,以不断推进西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竞争力提升,实现西部地区劳动力就地转移,进一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是历史的战略性选择。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催生政府强行征地欲求,加速农地数量的减少,加剧农地质量的下降。合理调整城镇化建设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要求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集约用地,必须规范政府的供地行为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minority migrant population into the city, how to promote minority floating population better to integrate into the city, highlighting the vitality and charm of the city's multi-ethnic society is a complex problem. Minority floating population entering into the urban can promot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olve the ethnic areas "three rural issues", and enhance social harmony. Currently, minority floating population faces Hukou barriers and the lack of security, language restrictions and cultural conflict, occupation and mental limits and other restrictions practical difficulties. To promote minority migrant population into the city, we need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nation, establish a sou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reate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output and the input, and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service.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是促进民族县域经济起飞的重要杠杆,是壮大民族县域经济的现实着力点.而县域旅游视野下的旅游市场营销则在推动民族县域旅游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以民族县域旅游经济为突破口,结合县域旅游发展及旅游市场营销现状,提出该县县域旅游视野下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从而提升并形成鲜明的民族县域旅游整体形象,扩大民族县域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以期促进县域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红花乡北塔村这样一个回族村为例,通过其从传统农村社会向城市过渡的特殊阶段即城乡结合部基本生产状况和人们生存状态的描述,分析社区生产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巨大转变,并对民族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发展阶段及城市化的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民族因素是西部地区的特殊"区情",西部大开发实际上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开发、大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自主发展提供了绝好契机。少数民族地区只有实现自主发展,才能实现本地区的自治和真正繁荣发展。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自主发展,实际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民族自治地方实现自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道路、途径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民族传统经济与民族生存、民族个体发展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民族传统经济既要立足本民族传统文化特点,还要走向现代化、多元化和市场化,才能有效促进民族成员形成多元文化素养与跨文化生存能力,成为民族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人才,从而促进民族经济、民族个体以及民族文化之间的良性循环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