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翻译过程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过程。它包含有理解与表达两个基本环节。理解是表达的基础 ,表达是理解的表现形式。本文从理解语言现象、了解背景知识、分析逻辑关系及具体语境等四个方面探讨正确理解原文对确切表达的重要性 ,并提出相应的表达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 ,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它会影响交际双方的表达与理解。语言表达常需借助语境 ,而语言的理解更需借助语境。语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即语言环境 (linguisticcontext)和语言外语境 (extra linguisticcontextorcontextofsituation)。本文试图从时间、地点、人物和社会文化等几方面探讨语言外语境对语义的影响 ,目的在于帮助英语学习者正确理解语言外语境所表达的意义 ,从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是任意性。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任意性的问题争论不休。该如何正确理解索绪尔所说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关于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解的基础上,指出要正确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需将其置于西方语言学思想史中,系统、全面、客观地理解。本文通过对任意性概念及其社会评价的分析,深入解析索绪尔对语言符号任意性概念阐释。  相似文献   

4.
模糊理论使人们认识到语言模糊性的客观存在。模糊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在翻译中,对于语言模糊性的认识,是正确理解原文并用译文准确表达的基础。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引学生识别和运用模糊语言,从而有效地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境是语言活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境况,"零"语境是不存在的。语境对翻译具有重要意义,语境是语义的决定性因素,是译者正确理解原语、获得功能对等翻译的关键所在。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关系,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语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不仅要求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也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忠实再现原作者所要体现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试图探讨语境分析对于翻译的深入理解和准确表达所起的重要作用,阐述翻译应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据,从而确定具体词汇、篇章在其语境下的语用含义,并从构成语境的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方面入手,浅析语境对翻译的解释力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语言接触中英语词汇对汉语的强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词汇音译、词汇语义变化和此类词汇的语用三个方面。从这几方面可看出,语言接触中英语对汉语的强势影响,通过对此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语言接触、英语学习以及汉英语言使用。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的表现形式、结构形式和语言材料几个方面列举了汉语言的歧义现象,说明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不能无视语言的“局限性”和“包容性”同时存在的特点,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文章是有机统一体,是思想、思维、文化、审美在使用语言表情达意、构建和谐言语网络的产物。只有进入言语网络,“因文明道,因道悟文”,语文教学才有高效率。这是语言“局限性”和“包容性”给语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语境是语言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境况,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语境。语境对翻译具有重要意义,语境是语义的决定性因素,是译者正确理解原语、获得功能对等翻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商务信函要求语言表达严谨准确,但在商务信函中恰当使用模糊语言,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客观准确、灵活生动、礼貌得体。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语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旨在帮助人们在国际商务信函往来沟通中正确理解和恰当使用模糊语言,以促进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语言变异是广告语言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形式,以符合广告别出心裁、过目不忘的特点.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来探讨语言变异在广告语言中的体现和运用,以及广告语言变异的特点,旨在正确理解和看待广告中的语言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朗读学是关于朗读的专门学说,在阅读学、语文教学论的视野下研究朗读非常重要。从语言角度看,朗读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是语音的外显、语音的"复活",因此对语音性质的研究,是朗读理论与朗读实践中的重要内容。语音的社会性质是语音的本质属性,其内涵不仅在于字符词语语音形式的表"义",更在于其表"意",更在于有声语流的语音形式如何"传情达意",对朗读起决定作用。朗读者遵循朗读的科学规律与艺术规律,可以更好地实现语言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法律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是准确性和严密性,但并不排除模糊语言的使用。模糊语言客观地存在于法律语言中,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指的是它所指代的法律现象的类属边界和状态的不确定性。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一些模糊表达,可以使法律语言达到实质上的准确性和概括性。本文多角度分析了英语法律语言模糊性存在的原因和法律英语中模糊词语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喜剧小品创作和表演的目的是增加语言的幽默效果,进而引发观众开怀大笑。“笑”的本质是对常态的偏离,而喜剧小品恰恰抓住了这一规律,极大限度地造成语言表达的偏离,进而达到喜剧‘效果。语言偏离在《不差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偏离包括语音偏离、词汇偏离、语法偏离、语义偏离、方言偏离、语篇衔接偏离、语城偏离、语用偏离、语体偏离、逻辑偏离以及外来语偏离等等。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文化对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语言在表达和传播文化的同时,又必须受文化的规范与制约.语言表达文化,文化促进语言.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就无法真正地掌握语言,两者构成了人类交际的基本手段和内容.在外语教学中强调文化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洞察力会对跨文化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庄子基于语言表达难以穷尽“道”之真义而提出“无言之言”的言说策略,强调一种随性自转、自性自适、自然无心之言,既不可执著于有形之物,也不可执著于绝对无象。“无言之言”呈现为一种审美生存方式,而非对语言的工具性、客观性利用;凸现出美的言辞决不是美本身,于创作、体验与欣赏过程中生发出鲜活的、生成性的言外之意,才是真正实现审美活动的标志。这种特有的言意观为庄子美学造就了开放、自由、无限的话语意蕴空间,对传统文论“言约旨远”、“无中生有”审美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在语言体系中还是在言语表达中 ,只要是可以互换的、并且互换之后其意义仍然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语言材料 ,都是属于修辞学上的同义手段 ,如果按照语言的三要素来分 ,同义手段可以分为词汇上的同义手段、语音上的同义手段和语法上的同义手段。按照这种划分来建构现代汉语同义修辞的学科体系 ,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从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原因入手,依据岩芯和试油资料,充分考虑岩石粒度、分选性、孔喉半径大小、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碎屑物含量以及岩石的亲水特性等对产能的影响,将简单的砂泥岩储层模型细化为粉砂—细砂—中砂—泥岩模型,在储层精细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产油概率的概念,利用叠加的方法编制相应的软件对单井单层的油产能指示累计和水产能指示累计进行计算,最终计算出油水产能比及产油概率,建立油水两相流的产能预测模型、解释模版及解释标准。正确评价储层产能有助于落实油气勘探成果和科学地指导油气田合理开发,从而使测井技术真正成为地质家和油藏工程师的眼睛。  相似文献   

18.
"一形多义"是汉语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是指一种语言形式,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利用"一形多义"在语音、语词、语句方面的表现,形成双关、换义、飞白、易色、拈连、别解等常见的修辞格,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有很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其形成原因是复杂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模糊语言作为文学作品重要构成元素,不仅可以增强文学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可使作品意蕴内涵更丰富。通过对《老人与海》中模糊语言现象的具体探究,进一步印证了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开放带动语言表达形式不拘一格。文学语言的表达特征也由原来被看作变异的组合形式所代替,呈现出"循环结构"、"零标点"、"短句聚合"、"副名组合"、"同素铺排"等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