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湖南衡阳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循环经济就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湖南衡阳经济要上台阶,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衡阳发展的必由之路.衡阳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首先着重抓好降低资源消耗,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切实保护环境;其次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最终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传统增长模式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因此必须将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低代价的循环经济模式,促进经济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并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指向进行重新梳理.  相似文献   

3.
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不断利用,区域发展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问题,而经济增长方式又是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的长期、健康和持续发展,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将循环经济理论应用到区域经济发展中,探索区域循环经济的实践途径.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宏观环境,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人类反思自身经济发展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产物,循环经济模式强调与环境友好,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中国人口众多、重要资源紧缺,资源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社会、经济发展遭遇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这种状况决定中国必须走循环经济的新型发展道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倡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方式.为发展循环经济,政府的职责是政策支持及推动立法,调整发展目标,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思想发展与影响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给人类带来的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人们逐步认识到未来经济发展模式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环境生产为前提,以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理念有其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这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连锁反映。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21世纪国际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趋势。文章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以湛江市一家私营企业工业生产废料的资源循环利用为例证,对在企业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进行实证分析。中小企业应树立自然价值观,找准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带来效益增长的切入口,加强交流合作,实现科学管理;同时政府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推进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建构循环经济并为经济发展注入环境正义理念。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在于通过利用和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实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良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运行机制是以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耦合为基础,寻求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内生化机制;其科学合理性在于人类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时,对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理性认识与自觉遵循;其价值正当性在于人类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契合了环境正义理念,是为了实现人类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8.
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江苏的资源环境现状已承载不起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新时期江苏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改变,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一种相对于传统工业化模式而言能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建设,需要正确处理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统一推进与灵活协调两个基本关系,加强各层次循环经济主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从长远来看是难以为继的。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形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根据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1999—2008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要与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目前,传统经济的增长模式已走向它的尽头,取而代之的是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倡导、实践循环经济增长模式,我国应当抓住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机遇,大力宣传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对传统经济的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真正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未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相反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应将以物质财富的扩张为中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尽快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人本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市场化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重要条件,但市场化并不必然保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实现;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解决好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问题,即统筹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区域差距、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处理好在国际社会中我国正面临的未曾有过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的关系历经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协调自然四个阶段。今天,人类文明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为引导人类文明继续前行,生态文明应运而生,从而使人、社会、自然的关系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作为人类生态文明表现形式的循环经济是可持续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生态文明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其发展状况代表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政府应当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文明形态的演化与生态文明的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状态、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向新文明形态嬗变的关节点。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人类应当深刻反思以往实践活动所产生的负面效果,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走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应融入自然大循环之中,成为自然循环的一部分,而且不会危害自然循环,甚至对自然循环有所增益和恢复.链接技术,是将某一生产链条中产生的产品或废弃物进行利用,使之成为另一生产链条中的原料,使得生产链条得以延伸或闭合的技术.链接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具有不同于传统技术的特征.探讨和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法律,促进链接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有利于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与自然相互统一的辩证思想,确立了科学的自然观,为当代中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正在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发展生物经济,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核心理念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发展,它还提出了实践的人化自然、“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思想,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协调处理好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破除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走循环化发展道路,构建生态生产和生活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21世纪面临着人口量的快速膨胀和质的结构性剧变。这必将超过地球承载力的阀值,使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难以调和,并由于人口结构的区域性不平衡,导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的一系列新问题,这就迫切要求人类最大限度地超越自身由于进化不完善的局限性,迅速建立起能拯救地球和最终拯救人类自己的、新的、被全人类共同接受、并自觉付诸行动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和不懈追求,生态文明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的人类文明,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在资源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尤其要强调生态和谐,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生态和谐需要环境法治作保障,环境法治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作为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在发展观、自然观、价值观、技术观和消费观方面具有本质的区别。工业文明的经济发展观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业文明的机械论自然观割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起来,而生态文明的有机论自然观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视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主张人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工业文明否认自然界具有“内在价值”,生态文明认为自然万物都是以自身为目的,因而都具有内在价值和天赋的生存权利;工业文明把技术视为人类用来征服、操纵和统治自然的工具,生态文明则强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使技术活动生态化;工业文明奉行消费主义消费观,把消费看作是刺激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志,而生态文明强调消费不仅要考虑自然资源、能源的可承受能力,还要与国情国力相适应,倡导绿色消费和注重大自然精神价值的消费。但生态文明并不是对工业文明的完全否定,而是在批判地继承工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