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我国石油产业特别是炼化产业体制变迁的历史过程以及当前体制变革的现实状况,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揭示了体制变迁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着重对WTO背景下我国石化产业体制创新的轨迹进行了讨论.认为制度变迁就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不断讨价还价的结果,迄今为止的制度变迁符合这一逻辑,而且今后的制度创新走向也将符合这一逻辑,所不同的是每次制度变迁中的影响因素和博弈力量不同.强调未来我国石油炼化产业体制变革应当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应当对炼化力量进行区分并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主张中央政府应努力推进石油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继续推进政企分开,加快石油石化企业的战略性重组.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印尼非殖民化政策经历了国际托管、不干涉、中立和压服荷兰明确支持印尼独立四个阶段的变迁。在这一政策变迁中,美国反殖民主义的理想主义意识形态一直在发挥着作用,但从根本上推动这一变迁的则是美国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了保持与西欧盟国的团结,美国的激进立场在二战末期开始退却,不再主张国际托管印尼,采取不干预政策。然而,荷兰顽固的殖民政策直接威胁到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基于自身经济、安全利益和冷战时期全球政策目标的整体考虑,美国改变了中立的态度,最终选择支持有反共倾向的印尼走非殖民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美、澳两国都是“移民之国”。从殖民地时期起 ,两国即形成不同的移民传统 :美国鼓励自由移民 ,澳大利亚则反对大规模移民。 19世纪末 ,排外主义和种族主义导致两国政府采取排斥和限制移民的政策 ,其实质是为维护白欧洲人的利益。二战后 ,两国本着充实和发展多元化社会的原则 ,调整政策向限制和选择移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语言政策的国家利益观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政策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语言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作为典型多元文化社会的美国,达到"统一性"与"多元性"的平衡,构建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语言政策是其一直寻求解决的问题。国家利益的构建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权利意识的建构,又包含新兴的共有知识、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所谓“国家利益豁免”是指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或具有特殊能力(EXCEPTIONAL ABILITY)的申请人,如能证明其移民美国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则不必由雇主出面,甚至不必有雇主,直接向移民局申请移民,从而避免了旷日持久繁琐复杂的劳工证申请手续,“一步到位”,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保持文化身份的单一性不再可行。在中美两种文化的碰撞中,美国华裔三代移民的文化认同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第一代移民被美国主流文化边缘化,他们从母文化中寻找归属感;第二代移民从幼年到成年经历了文化身份从单一到杂交的变迁;第三代移民则受到母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殖民主义族裔与身份的相关理论佐证了这三代美国华裔儿女文化认同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美国农民与政府的博弈是一种双重的重复博弈,这一特殊的博弈促使美国农民与政府良好互动关系得以形成,并有力保障了美国农民的利益.政府农业政策选择和农民集体行动是考察美国农民利益维护政治逻辑的两个重要维度.笔者认为,维护农民利益,美国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根源解在美国农民自已.  相似文献   

8.
移民对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0月,法国巴黎发生大规模的骚乱,凸现了其移民问题的严重性.移民问题已成为法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首先从三个阶段来阐述战后法国移民政策的变迁,接着分析移民对法国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冲击.虽然移民给法国造成很多社会问题,但是法国都离不开移民.移民对法国来说是"攻大于过"的.  相似文献   

9.
以逻辑经验主义为基础的政策变迁研究只强调政策的渐进性变迁,而忽略政策的间断性变迁.建立在库恩科学范式基础上的"间断一平衡模型"解释了长时期的政策稳定过程中伴有偶尔的急剧变迁的现象,为政策变迁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通过对该模型的理论基础、解释过程的介绍,最后提出它对我国政策变迁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农业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公共政策制定的重点领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 业政策文本进行考察,可以清晰地描绘农业政策变迁的政策图谱.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 究方法,运用文本分析工具 Nvivo11和 RostContentMining6.0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 面颁布的669份农业政策进行量化研究,探析农业政策变迁的注意力分布与阶段性特征. 通过对农业政策变迁四个阶段的总体趋势、高频议题和注意力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文本 分析后发现,农业政策变迁蕴含着以下深层逻辑:国家与农民利益的不断调整,政府主导下 的渐进式变迁,以及政策环境、理念和政策主体的合力推进.基于对当代中国农业政策变迁 注意力分布及其逻辑的初步阐释,为农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政策变迁视 角的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经济社会效应导向的综合性研究框架,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政策变迁分为3个阶段:转型初期的土地政策(1979—2002年),科学发展观时期的土地政策(2003—2012年),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政策(2013至今),并分别归纳为"扩张型""规范型"和"合理型".通过对变迁逻辑的透视,发现私有产权、基本经济制度、市场配置是导致效率提高的制度选择,而利益结构失衡、地方政府牟利冲动是导致土地政策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中国土地政策继续改革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土地可持续利用激励机制缺乏,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不公平,所有制和私人产权矛盾以及政府与市场不合理定位这4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水库移民"因移致贫"是我国水库移民事业面临的严峻现实,基于传统贫困理论的反贫困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库移民贫困问题。水库移民贫困的症结在于其权利贫困,制度的缺陷导致了移民权利保护的先天不足,制度行动的逻辑显示了移民权利实现的困境和无奈。只有彻底实现由工程思维向法治思维的转变,完善水库移民利益补偿制度,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水库移民权利贫困的困局。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的陕西商洛是一个移民聚居区,移民聚居区的形成既与移民迁出地的政策、社会、政治、自然等因素的"推力"有关,也与商洛区域内气候、交通、人文、政策等因素的"拉力"有关,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政府的移民奖励政策则推动了这一进程。移民聚居区的形成给商洛社会经济文化带来全面而深远的影响。研究本课题对于商洛正在进行的移民搬迁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一门科学得以建立的基石.选择"利益"作为公共关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就是因为"利益"这一范畴符合逻辑起点的尺度或要求,是公共关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本是利益关系,因由利益而产生一切公共关系问题、矛盾、理论范畴,公共关系学就是一门如何解决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利益关系的规律的学问.将"利益"作为公共关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于公共关系学理论建构和扶正公共关系实践走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析澳大利亚的“白澳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政府推行了以歧视非欧洲人尤其是亚裔人为核心的移民政策,即"白澳政策".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家利益需求的不断变化,澳大利亚政府不断修改这一政策,并最终予以抛弃,澳亚关系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6.
美国1952年移民法对亚洲移民和亚裔集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1952年移民法,亦即《麦卡伦———沃尔特法》的颁布和实施,是二战以来美国移民政策的继续调整,它体现了美国亚洲移民政策的两重性:一方面它仍然坚持民族来源限额体制,对亚洲移民具有明显歧视性和限制性;另一方面,它肯定了自二战以来亚洲移民政策调整的成果,并有所发展,因而标志着美国亚洲移民政策的进一步松动。它对美国亚洲移民和亚裔集团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亚洲移民数量增多;大量亚洲妇女进入美国,使亚裔集团人口率明显上升;大量亚洲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美国,使亚裔集团职业结构发生变化,为其参与和影响美国政治铺平了道路;亚裔居住模式在地域分布上由聚居转向分散,从而加快了亚裔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20余年来我国学者对美国移民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余年来我国学者在美国移民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演变及美国近代排华问题、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华人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移民与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等方面.但研究尚有不深入或未涉足之处,还有待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美国为确保对朝鲜半岛未来政治走向的影响力,服务于美国的东亚战略利益,对朝鲜半岛南部实施了军事占领.出于同样的战略考虑,美国在占领期间推行的内部事务管理政策以确保朝鲜未来政权"亲美性"为基本目标,并最终扶植起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南朝鲜独裁政权.美国对朝占领政策昭示:美国占领政策的真正基础是战略利益,"民主改造"只是一个口号.  相似文献   

19.
根据美国移民法有关职业移民第二优先的规定,凡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学士学位并在本专业持续工作10年以上的申请人,如果能够证明其移民美国符合国家利益,则不必申请劳工证,也不必由雇主出面申请,即可直接申请绿卡。此即所谓“国家利益豁免”。  相似文献   

20.
以种族认同感为基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意识、德意志民族意识,德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以及冷战和后冷战的国际大格局的变化,共同构成了战后德国合法移民的三重背景.战后德国的合法移民可分为三大类:公民,即属于德意志民族的被驱逐者和德裔;国家劳务市场之于所谓的"客籍工人";符合德国庇护法的外国难民.德国政府对德国难民、被驱逐者和德裔移民,采取了促进全面融合的福利国家政策;对劳工移民及其家庭成员,采取了部分的社会融合政策;对寻求政治避难(庇护)者,则采取防止社会融合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