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到达”这一概念唐宋以前多用“至”来表达,现代汉语口语常用“到”来称说,“到”对“至”曾发生过历时替换。着眼于“至”和“到”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的发展变化,分先秦一西汉、东汉一隋、唐宋、元明清四个阶段对二者的历时替换过程进行描述。先秦时期,“至”和“到”的用法差异明显。进入东汉时期,“至”和“到”的差异缩小。南北朝时期,“到”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二者的用法基本一致。唐代开始,“至”和“到”的发展进入相持阶段,大部分语料中“到”已占据优势。宋代“到”基本实现了对“至”的替换,成为“到达”语义场中的主导词。元明清以后,“至”的活动进一步受限制,“到达”这一概念多用“到”来表达。  相似文献   

2.
“和”源于饮食、音乐等感官的调和相应,具有感官之和、性情之和、政教之和、生命之和与天人之和等不同层次的涵义。“和”、“同”并论、“和”、“中”并论,但“和”不等于“同”,“和”也不等于“中”。“和”的思想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坚持和实践“和而不同”的“和为贵”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和文化的主轴,是一代代人应努力践行的历史使命。“和文化”在宏观上讲涉及天和地和、国和人和四个层次,“和”,不是“知和而和”,斗争、变革、革命,也是致“和”的有效途径,要“以力致中”,要以实力促“和”、求“和”、维“和”。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增强政治力、经济力、军事力、科技力、文化力,以实力为依凭,弘扬“和”,践行“和”。  相似文献   

4.
试论孔子"为政先礼"的治国方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子生活时代 ,“礼”的政治含义和思想内涵是“礼制”、“礼仪”、“礼治”、“礼俗”。孔子建立“礼”治社会的主张和措施是“礼以教人”、当权者率先“好礼”、“克己复礼”。孔子对“礼制”的创新和改革表现为“损益”西周以来的礼制 ,扩大“礼治”的社会基础 ,向传统的“礼教”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内容和方法,具体表现为家训形式“种类繁多”、“多元推进”、“理论系统”、“文献丰富”等特点;家庭教育内容“家国一体”、“德教渐进”、“崇尚人格”、“尚学”“早教”的优良传统和“慈严相济”、“以身示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注重环境”的教育方法。这些优良传统和方法,对我们当今教育子女,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所有权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明 ,所有权是“绝对权利” ,具有“绝对性”和“完全性” ;所有权成为“绝对权利”的根据在于先于“所有”的“占有”。不具有上述特征的“相对权利”不是所有权。所谓广义所有权和狭义所有权与所有权的“绝对性”和“完全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想象力”是康德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是连接“感性”和“知性”的桥梁。但是,国内外对“想象力”是与“感性、知性”并列的能力,还是“感性”和“知性”共同的根,颇有分歧。通过对康德的“想象力”的概念以及两版演绎和先验图型论中想象力的地位和作用的澄清,认为“先验想象力”是保证知识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前提,是主体的创造性的体现,也是“感性”和“知性”共同的根。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依“礼”重“德”治国思想 ,包括“为国以礼”和“为政以德”两个重要治国方略 ,二者有其政治含义和思想内涵。孔子依“礼”重“德”治国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礼”“德”相辅 ,“导”“齐”相济 ;“德”“礼”为先 ,辅以“政”“刑”;依“礼”重“教”,以“德”化民。  相似文献   

9.
“寻”“常”及其连用关系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考释了“寻”和“常”的本义和引申义 ,也考察了它们同义连用的意义来源 ,推定“寻常”做形容词时 ,为“平常、普通”的意思 ,是由“寻”和“常”的本义连用的比喻义引申而来 ;当“寻常”做副词时 ,为“经常、常常”的意思 ,是“寻”和“常”的本义分别引申为“经常、常常”的意思 ,再同义连用而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社会秩序主要靠礼制来维持,礼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担当着准法律的作用。礼制包括“礼”、“乐”两个方面。“礼”、“乐”分开来说,“礼”管“分”、“乐”主“和”。但“礼”、“乐”之中又都包含“分”、“和”两个方面,是“分”与“和”的统一。礼制的“礼”、“乐”、“分”、“和”共同构筑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和谐局面。但由礼制构筑的和谐社会是等级制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乡域经济是最小范围的区域经济,发展乡域经济至关重要。当前乡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很多,不容乐观。乡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条件、原则确定后,要在大力发展农业、夯实集体经济、扶持民营经济、引导专业合作社、培育特色经济、优化社会服务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选择合宜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机制,促进乡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经济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经济活动形态。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在消费、生产、面临的风险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另一方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又有着相互的联系。它们在活动目的、基本经济规律等方面是一致的。传统经济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网络经济又能推动传统经济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港口经济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营市经济发展迅速、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丰富、经济腹地广阔、物流资源丰富,但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强;东营是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和蓝色经济的最佳结合点,中央政策为港口建设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水上运输和港口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外部环境也给东营港口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因此,东营市应转变观念,创新机制,提升港口经济的服务保障水平;抓重大工业项目的招商,带动临港产业的发展;实施港城一体化战略;构建交通网络体系来拓展港口经济腹地空间。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1世纪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为背景,研究提出新经济观、新科学观、新农业观和新现代化,主要论断有:(1)人类社会将遵循着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工业化)到知识经济(知识化)再回归新农业经济(农业化)的发展方向;阐述了导致回归新农业经济(农业化)的内涵及其依据。(2)信息经济与生物经济都是以知识和技术为最重要生产要素,又处在交叉发展,可以同属于知识经济。进而将知识经济划分为两个阶段:前知识经济,以信息经济为主;后知识经济,以生物经济为主;并论述了生物经济终将占主导地位。(3)农业可以致富、农业可以跨越、农业可以主导的新农业观;指出农业的贡献不可低估、农业的功能不可少估、农业的潜力不可小估。(4)在上述论断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战略,即:以农业为主导,促进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包括信息经济和生物经济)的协调发展,并逐步过渡到新农业经济;讨论了选择新战略的必然性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犯罪数额立法之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 ,及时有效的打击经济犯罪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在经济犯罪数额之立法设计上的不足 ,使实践部门在认定经济犯罪时略显力不从心。窃以为 ,我国经济犯罪数额之立法设计亟待维新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改进。发展循环经济能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生态效益,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应该在政府调控、制度支持、法律保障、技术支撑、生产消费、公众意识等各个层面积极进行试点和探索。分析辽宁省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成效,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商业经济是知识经济与市场经济互相影响互相推动而形成的新经济形态,它既不是知识经济,也不是市场经济,它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自由化相结合的结果。在新商业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工作方式和人际关系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知识员工也愈来愈成为主要的管理对象,作为上层建筑的管理科学,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都要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美女经济中的权力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女经济中,商家和媒体对女性美的建构,是有着隐蔽的权力关系的。透视美女经济中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可以勾勒出一幅更隐蔽的政治图画,揭露出美女经济中父权制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相互勾结造成的深层控制和压迫图景。为此,应寻找反抗力量,破解对女性美的建构,形成对新的性别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个体低碳消费行为引导的低碳经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态度过程的视角, 构建个体消费者消费行为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低碳消费态度和实际消费行为产生差异的原因, 探寻基于个体消费行为引导的低碳经济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问题认知正向影响社会知觉消费行为和负向影响个体知觉消费行为, 是促进低碳经济的最有效选择手段低碳消费意义认知、视他低碳消费偏好、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对社会知觉消费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有利途径;自我低碳消费偏好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具有负向作用, 应加以引导。现实的社会消费文化压力对态度过程之间、行为倾向与实际消费行为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必须培育低碳消费的主流消费文化, 并制定出基于低碳经济实现路径中政府和社会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县域金融资金流失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金融现象。其原因虽多种多样,但金融政策和金融体制方面的原因是最根本的原因。为了支持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有必要利用"看得见的手"采取反向调节,才能实现金融资金向县域地区的回流。因此,当务之急是构建促进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实施有差别的区域货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政策功能,大力强化银行政策,加强经济立法,强化领导,公平分配政策资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