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闻一多的意象理论与意象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歌中由诗人的主观心意(审美理想与审美情感等)与客观物象(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景物、场面等)融汇而成的富有蕴含与审美价值的具体情境。它作为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理所当然地是诗歌艺术的基本构成元件,对此,胡应麟甚至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克罗齐也说:“诗是意象的表现”。谁能想象,一首诗能够没有意象,或一段没有意象的文字能够称之为诗呢!我们考察诗歌成品及其生产过程就会发现,意象是诗歌创作构思的核心。它贯串于诗的形象思维之始终,是决  相似文献   

2.
“象外之家”是司空图诗美理论的核。概念,它第一次以浑融的姿态展示了中国诗歌意境的独特风采。“象外之象”的出发点是创造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审美意象.而其诗美的真正发生则存在于审美主客体的关系之中。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审美经验在高度凝炼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交流碰撞、沟通融合,才是“象外之象”诗美生成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西方意象派是在吸收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统一,即意念之象。诗的"意象"对审美与创作具有重要作用,它具有其独特的创制方法和各种意象类型。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诗词既是他革命实践的产物,也是他艺术实践的产物.过去研究与评论它的文章主要是从文艺与社会、与革命关系的角度研究评论,本文试图从审美意象角度谈谈他的诗词.诗是由作为主观情感与客观对象复合体(即情感的物态化),“理性与感情的‘复合体”(庞德)的意象组接、发展、转化而构成的动态审美意识系统工程.意象是诗的艺术细胞、建构的预制板、诗的集成线路上的元件,创造情境(意境)的途径和手段.意象的产生及运动组合过程构成方法体现着诗人的个性与艺术风格,即诗人世界观、经历、修养、爱好、气质、趣味和文艺创作方法的不同,在采集意象上不同选择、取舍、集中表现为审美视角,即感知、联想、想象等独特的心理能力,这些都是营构意象的核心内容.这种意象选择视角多种多样,心理活动很复杂,最终表现为情感生动的形式对应物.毛主席的诗词意象体现他自己独特的意象风格.只有具体分析它的内容与构成形式,才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他诗词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从建构吟咏诗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诗教意象观。一方面,修正了自齐梁以来以诗歌声律说对诗歌音乐性阐释的不足之处,强调了诗歌音乐性不仅表现在诗歌语言的声韵,更表现在吟咏过程中书象向言象、言象向乐象的转变;另一方面,凸显了审美主体在诗歌接受中身体介入的重要性,分析了其“即情体之”“心物交合”的身体审美特征。由此,王船山立足于吟咏立象与身体审美视域的意象观,聚焦于诗歌意象的近身性、丰富性和瞬间生成性,有效地摆脱了诗歌“言不尽意”和“言之不足”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屈平 《南都学坛》2001,21(5):59-63
意象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贯穿于诗歌创作的全过程。意象是主观之情与客观之象于瞬间所达到的契合 ;就其构成时的特征而言 ,它受诗歌整体内在结构的支配 ;按其性质的不同 ,它可以分为自然界的、社会生活的、创造的、虚构的等四大类 ;从其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来说 ,它可以分为单一意象和多个意象 ;从其与诗歌的鉴赏关系来说 ,它是进入诗歌鉴赏的一个必经之境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诗歌审美品格的激变,是与各种新颖奇美的意象及意象组合的创造相联系的。诗中之“象”已不仅仅是社会生活与自然景物在心波情湖中的映象单元,而且超时空地遨游于内外宇宙,成为历史与现实交合、理性与感性相突、主体与客体互化的人生宏深体验的最小载体单位。这种赋予诗歌以更大弹性与张力的意象功能的多向发挥,引起了诗歌理论界的极大关注,意象由此成为诗美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中外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诗歌中的细胞,理解它的内蕴和功能对欣赏诗歌和诗歌创作都大有益处.“意象”一词,最早出自《易传·系辞(上)》:“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王弼注:“夫象者,出意者也”.象是意的寄托、喻借物.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窥意象而运斤.”明确地将意与象组合成一个词语,并在审美范畴中应用.对意象的艺术特点作了更明确说明的是今传王昌龄所著的《诗格》.他说:“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认为意象是一种主客融合的产物.中国古人对意象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们的艺术实践.中国的古诗因形式的限制.追求含蓄的意境,使得它们从一开始就自觉达到了“意象欲出,造化已奇”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一种精炼而感人的文学形式,十分讲求形象思维,长于用简洁的语言和新颖生动的形象来描摹景物,抒发感情。在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意象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意象(imase)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再融入诗人的思想感情,用语言媒介表现出来的形象,是主观的意(情感)和客观的象(景物)的有机结合。诗的解读,是从意象开始的。一首诗的意象往往可以分为两种,即广义的意象和狭义的意象。广义的意象是指整首诗烘托出的总意象,狭义的意象则指诗中的个别语词意象,而这些个别语词意象多是为总意象服务的。 诗人的情思,要通过意象的选取和组合才能实现。古代诗人王昌龄《诗格中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是说意象是一种主客观结合的产物。胡应麟在《诗薮》中指出:“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强调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中国古代的大诗人,在创造鲜明新颖的艺术形象上,无不精心推敲,孜孜以求,以期达到“意象欲出,造化已奇”的境界。在西方,意象派主帅,诗人庞德说:“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理智和感情的复合体的东西”,他强调:“一个人与其写万卷书,还不如一生只呈现一种意象”。克罗齐也认为“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开意象,或是意象离开情趣,都不能成立。”可见,“意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说的意象,不是指在作家的头脑中出现的没有独立的审美意义的零碎意象,而是指作家的审美意识物态化(语言符号化)的产物——文学文本中的特殊“形象”——整体意象。 任何文学形象都是客体主观化与主体客观化交融渗透的产物,文学文本中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的意象的产生过程也是如此,但是当它以整体意象在作品文本中出现的时候,从“物”与“我”的关系来看,就是客体主观化了的。诗歌意象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庄》、  相似文献   

11.
浅议意境与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意境的概念及意境的创造过程。意境的创造需要有真景物、真情感,从而到达“象外之象”“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最后在读者的阅读、接受和想象中完成整个意境的创造。关于意象,比较赞成“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的定义。通过比较认为,意境的外延大于意象。意象是一个小单位,一首诗歌里的意象都是为了塑造同一个意境。  相似文献   

12.
诗歌有别于其他艺术最根本的特点,是它更带有主观性,能更集中更强烈地表现一种主观情绪。构成一首诗歌的美,就是具有高尚人格和健康心灵的主观情绪的对象化,它是具象的表现,不是抽象的说明。因此,意象的捕捉和创造是表现诗美最重要的艺术方法之一。到底什么是诗歌的意象呢?人们对意象的理解不是完全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意象就是诗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空间中,意象和意境是两个重要的范畴,他们不仅体现在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中,也同样观照着鉴赏者的鉴赏过程,是主体和客体互相交融的产物.而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必须好好把握住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才能更好的体会诗人借助诗歌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人的生存是诗性的生存,而意象又是诗歌的生命特征。道家精神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的构成,势必由一种生存美学发展为艺术美学,而积淀于中国诗歌的意象上。本文将从“道法自然”与诗歌意象审美选择的自然化倾向,“大道无形”与意象的模糊性,以及“道生万物”与意象的衍生性三个方面,作以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5.
明代复古主义诗学的意象论归纳起来有三方面的含义:意象是意与象二者的结合;意象是一;意象俱无。进而从主体与世界诗的审美关系的凝结——情意物象之诗化融合的角度,由意象而把握中国诗歌——抒情诗的文体性质(纯体)。与英美意象主义诗学比较,Image着重在客观画面(意识中不同感性事物和经验的联想与呈现),而排斥主观情意的抒发;而明代复古主义诗学的意象是意与象的凝结、冥合,最终达到意象俱无的境界,其中始终依赖情兴的融会力量。  相似文献   

16.
论诗的意象     
意象创造是诗歌艺术创造的核心。饱含着诗人情感意蕴的形象即为意象。如何为内心的情感找到与之准确对应的客观形象 ,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由于意象的表现形态是并不提供任何抽象的鲜活的“象” ,因而 ,越是准确的意象 ,往往也就更具有审美的丰富性。创造意象的目的是为了表意 ,如果离开了这个目的为意象而意象 ,那就违背了提倡意象创造的初衷  相似文献   

17.
优秀诗歌所传达出的感情,都是典型意义上的感情.真实、独特和普遍概括,是构成诗中典型感情的三要素.优秀诗歌中的"理",除了有时候表现为一种明确的思想外,更多的情况下,则表现为一种深厚微妙的意蕴.意蕴是诗人的人格学问、阅历生平、认识体验水乳交融流动在诗里的一种深厚的理性状态;是诗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在诗中的微妙反映.意象创造是诗歌艺术创造的核心.饱含着诗人情感意蕴的形象即为意象.如何为内心的情意找到与之成准确对应关系的客观形象,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现代英美意象派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忽然产生了兴趣,这自然有个人审美趣味上的偶合因素,但是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意象主义诗人似乎在中国古典诗中找到了他们孜孜以求的东西,换言之,他们所醉心的乃是中国古典诗的“意象”技巧。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意象派所标举的“意象”,与中国古典诗的意象在本质上是似是而非的。对最先受意象派主将庞德所注目的李白与王维这两位诗人中的任何一位诗人进行意象分析,都可以证实这一点。从艺术创造的角度看,后者更醉心于意象的经营,所拥有的意象世界更具有典型意义,因此在这里我们选择了王维诗的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19.
论闻一多对新诗神秘美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一多在现代诗学史上最早肯定了“神秘元素”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他从理论上揭示了“隐”即“兴”、“象”与西方诗歌“意象”、“象征”的内在联系,努力寻找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现代诗学之间“对话”的可能性。在创作实践中,他运用创造梦境与幻象、意象与象征、死亡意象与氛围等,给诗带来了神秘美的特征。《奇迹》一诗在神秘的意象中表现了热烈的、爱的精神世界。“神秘美”的探求与“三美”的主张一样成为闻一多对新诗现代性探索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诗以心灵为殿堂,诗可视为文学艺术的终极形式。毫不夸张地说,在文学甚至艺术的表现手法上,只有诗是难以超越的。与其把诗看成具有形式构成的语言艺术,勿宁视其为具有独特审美心理效应的意象艺术。在文艺美学中,意象和形象分属两个不同层面的审美范畴。意象可以借形象以出,而形象却不一定蕴含意象。形象大多较实(可以描写),意象则可实可虚,所谓“按实肖象易,凭虚构象难”(刘熙载)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