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最丰厚的资源在人文领域,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它鲜明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之不竭的源泉。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既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友善借鉴。而今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时代价值,采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举措和新思路,有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属于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伦理道德学说为主干的儒家伦理型文化,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包涵着许多优秀的思想道德成果。本文从具有时代意义的和谐社会建设入手,提出加强道德教育是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有与和谐社会相同活力的内容,同时也是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继承儒家文化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使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对于塑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娅姿 《兰州学刊》2004,(5):251-252,261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政治文化理论角度出发,认为黄氏的学说仍然在道德政治化、政治道德化的传统政治文化的框架之内,无法跳出君权系统,在政治理念的启蒙意义上是十分微弱的.  相似文献   

4.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一方面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在社会政治结构的形成与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两个方面,即儒学在思想、道德、宗教、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与儒学在社会政治结构形成及政治发展、演化中的作用紧密关联和互动,不仅构成了儒学的特色,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孔子的仁-礼思想结构,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方向和社会秩序结构的基础,既是维护、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又是对社会治理的探讨。从思想与文化,社会制度与文明传统的角度来探讨孟、荀对孔子学说的发展及意义,孟子继孔子之仁,发展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系统,从而奠定了中国文化道德伦理的思想基础,而不是宗教伦理的思想基础。荀子继孟子之后改造了孔子的"礼"(注:孔子之"礼"关注社会秩序,荀子之"礼"关注政治秩序,是为改造),主张隆礼尊君,从而奠定了中国文化政教合一的制度文化的基础。孟、荀对孔子仁-礼学说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形成外儒内法统治思想的两条主线,即外仁政,内礼法。董仲舒在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实践中弥补了孟、荀对儒学发展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凸显期。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道德滑坡与信仰缺失。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称著于世,道德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不断的主题。在中国古代的教育方法之下,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个人进行自我道德教育是古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古代思想大师们提出的个人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对于思政工作者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颜谱 《东岳论丛》2001,22(6):23-26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 ,既源于中国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 ,又与其有着本质的区别 ;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弘扬 ,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现实的必然要求 ;“以德治国”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历史与现实的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治国方略 ,是传统文化与时代要求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对"以德治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勋 《学术探索》2002,2(6):65-67
实施以德治国战略 ,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搞好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吸收 ,使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德治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四点启示 :一、建立道德存在的现实基础 ;二、广泛树立道德榜样 ,使人们对道德产生敬仰 ;三、法治与德治的统一 ;四、德治与礼治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先秦民本主义思想是古代中国形成最早的一种政治思想 ,它孕育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深刻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近两千余年的历史发展。总结民本主义思想的主要类型并分析其本质特征为 :君主主义协调原则、整体至上、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9.
以吕不韦、王弼、韩愈、邵雍、许衡等为代表的古代豫北籍思想家以其杰出的思想成就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他们的学说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也促进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广大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祖国建设的重任,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培养青年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单从中国传统文化观来讲,孙中山的立场是民族主义的。他充分肯定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重要性,认为古代中国的物质文化、政治文化、道德文化独具特色和优势,并重点弘扬了中国传统的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在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行政与道德、行政与为民、行政与公私等几个角度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价值观,旨在加深对传统廉政思想的理解,以期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 ,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时期 ,这是社会经济运作方式的现代转向 ,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型态的转换和大规模地引进技术、管理及思想、文化、教育 ,中国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也处在艰难的转型和求索之中。各种思潮纷然杂陈 ,新旧价值冲突混合 ,中西观念相互激荡 ,社会思想、道德、文化领域的传统价值体系已经崩溃 ,而新的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文化价值体系尚未形成。当此之时 ,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 ,群众文化传播和教育发展中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与商业化倾…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和谐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历史传统相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特性的思想成果.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合时代诠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亲亲相隐”思想最早源自中国古代先秦儒家“父子相隐”的理论学说,随着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最终成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并经久不衰,持续至清朝末年。作者考察了其思想的源起以及在中国历代法律制度中的体现,探讨了传统中国法律中的道德因素以及该制度的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阐述了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和思想道德素养、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和践行等方面的作用,然后说明了目前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教育主体没有充分认识传统文化、政治思想教育和传统文化融合度较差以及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全面总结了目前的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在校园网络中融入传统文化等措施,旨在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理论基础,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浩瀚渊博,但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仁"是儒家道德思想和道德学说中的核心概念。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通过道德规范表现出来,其基本思想是天下为公、为政以德、德教为先、修身为本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具有历史悠久、良莠杂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西欧远古与中古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是一份值得挖掘的历史遗产,蕴含着丰富的西方传统道德思想和文化。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原则,探讨了西欧远古与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目标、内容和方法,意在寻求西欧远古与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挖掘其现实价值,为做好我国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 任何文化领域之争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思潮,反映了人类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新取向和不同道路的抉择.中国文化领域展开的关于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实际上早已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中西学之争是第一次交锋,当时是在西方思想传播,中国封建王朝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第二次交锋是“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共产主义思潮开始酝酿的历史时期出现的;第三次交锋则出现在中国进行全面的经济、政治改革时期,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争论的继续.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伦理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毛泽东伦理思想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原则、革命的人道主义的道德规范、革命的功利主义的道德评价标准及其政治伦理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人道精神、义利观以及德治主张等存在着一定的批判继承关系。毛泽东对中国文化遗产进行了革命性改造,将之置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并赋予其新的含义,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