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提高主观幸福感,促进心理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心理和谐的一个标准,可以从心理和谐的四个层面(即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对其进行衡量。而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要不断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促进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2.
心理和谐是个体的心理以及直接影响其心理状态的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一致、相对稳定的关系。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它是社会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有力保证,是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创造社会财富的心理条件,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和谐社会是心理和谐的社会条件,它营造和谐心理的自然环境、和谐心理的文化氛围和和谐心理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问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凸现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高校教育改革方向和社会安定和谐。在努力解决其经济贫困的同时,必须加强以情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救助,从心理、思想、情感、道德等层面地给予他们应有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使他们达到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4.
民办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民办院校中开展心理和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民办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缺少系统的心理和谐教育计划、行政管理色彩浓厚、心理和谐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单一。为此,必须加强重视民办院校心理和谐教育,建立健全民办高等学校心理和谐教育管理网络。以"幸福感"作为民办院校心理和谐教育的内容。打造民办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为民办高等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种崭新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辩证互动机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不仅是人类的美好理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社会物质生活的和谐是社会心理和谐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的心理条件和精神动力。社会心理与社会生活以及社会心理各层次之间的辨证互动,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向着和谐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所谓的斗争、冲突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尤其是在马克思那里,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坚持了其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一贯精神特质,即辩证的、历史的、人道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其当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民众的社会心理和意识层面;学术的社会理论层面;决策的社会规划层面。这是我们实现社会和谐的思想指导和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一贯主张人的内心和谐,认为心理和谐是一切和谐的起点,只有人的内心和谐了,才会有人与人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在古代,人们追求中和适度的心理和谐标准,通过修身养性塑造和谐人格,提倡以内省、顿悟方式实现心理和谐。领悟中国古代心理和谐思想的基本精神,对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理和谐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心理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社会认同的角度,结合Turner的自我归类理论对中国农民的心理和谐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农民在不同社会认同分层上的心理和谐状况及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我们应在和谐观的指导下,在生态系统中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平等观与价值观,科学认识二者的关系,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宿舍交往是否和谐是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在大学生心理困扰求助解决途径中,以找知心朋友、查阅图书馆的心理健康类文献和自我解决为主,图书馆在运用阅读疗法解决大学生宿舍交往方面对症实施,阅疗导员将阅读疗法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指导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起到重要作用,收到了实效。  相似文献   

11.
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需要特别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2.
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心理和谐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考虑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硬件与软件、中国与外国这六大关系;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处理好教育模式与医疗模式、关注职业倦怠等;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从人文关怀的角度重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重视抑郁症和抑郁倾向等严重的心理障碍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关怀儿童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关注灾后受灾群体的心理疏导等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求在重构和谐的经济社会的人文指标体系中,特别要重视人类发展指数、幸福指数、信任(信仰)指数、儿童青少年发展指数、教育发展指数等,旨在推进我国人民的心理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自尊和心理和谐的关系,文章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整体自尊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对44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和谐和自尊均显著负相关,心理和谐与自尊显著正相关;(2)高自尊组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均显著高于低自尊组,高手机依赖组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均显著低于低手机依赖组;(3)大学生手机依赖和自尊可以显著预测心理和谐;(4)自尊在手机依赖与心理和谐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指标拟合较好。因此,手机依赖通过自尊间接影响心理和谐,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改善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来提高手机依赖者的心理和谐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围绕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的内涵进行阐述,分析和谐校园与大学生心理和谐的相互关系,以及大学生心理问题对发展和谐校园的影响,并从重视素质教育、建设校园文化、情话艺术审美、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就业扶困服务资助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使用自编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对864个残疾人进行施测,旨在调查和了解我国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为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超过1/3的残疾人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评价较低,68.4%的残疾人认为心理健康很重要,90.2%的残疾人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很重要,说明残疾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和接纳程度较高,需求意愿强烈。在具体的服务目标方面,24.5%的残疾人期望通过心理健康服务能够使家庭生活幸福,21.2%的人希望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19.7%的人希望达到人际和谐。服务内容方面,44.7%的人选择了对家庭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39.7%的人选择了提供心理保健知识。在心理服务形式方面,39.9%的人选择求助兼职或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28.8%的受访者选择了从朋友家人那里寻求支持,而剩余31.4%的受访者选择了什么也不做或自己解决。在具体的形式方面,41.4%的人选择了求助心理热线,38.2%的人选择了专业心理咨询。在选择机构方面,以社区服务站和社区的主页心理服务机构为主,分别占25.5%和25.3%。调查还表明现实生活中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力度较弱。  相似文献   

16.
论影响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对于高校的教学质量、稳定师资队伍、促进学校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影响高校教师心理素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有学校内部的因素,还有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应该从教师自我调节、学校的管理理念和评价体制、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重新认识几方面入手,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证高校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的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孕育心理和谐,心理和谐造就和谐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基石,人的心理不和谐引发社会不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关注个体的积极面以及社会的和谐,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体验,构建积极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积极的宣传氛围、组织系统、教育活动、评估体系、干预策略、课程体系”六大模块,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