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象征理论作为西方民族学人类学界比较时髦的理论,有着丰富的意义.<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其内容、结构、符号及其深刻内涵与整个自然、社会、人有着很大的契合,在这一经典之作中,"象征"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凸显了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渊源.  相似文献   

2.
移民社会的文化记忆——朝阳社火文化的象征意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汉民族传统的娱人娱神的民间娱乐活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阳社火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尝试把朝阳社火置放在东北移民文化生态语境中,将它作为一个表征文化意义的象征符号来考察,探讨它体现的历史文化记忆和文化认同等多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米幼萍 《民族论坛》2005,(10):26-27
象征是一种修辞技巧,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运用,深融于传统文化的有机体之中。水作为大千世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自然形态多样,因而被赋予了“人格、情感、时间、美、生命本源”等众多的象征义,并且透过水的象征义也折射出“正道直行、民为邦本、豁达乐观”等民族文化精神。一、水的象征义(一)水具有人格象征义所谓人格象征义是指在原本与人类和人性没有关系的意象中,赋予人性和人格的含义,使之成为一种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水是有生命的物质,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  相似文献   

4.
象征人类学     
在人类学中,“象征的”或“解释的”风气正日益占据优势,并变得越来越时髦。象征人类学使文化的研究明显地成为一种解释的探索(interpretive quest)。用格尔茨的话来说,人类是“被吊在意义的网(webs of significance)中”。人类学是对积累和收集起来的其他民族的象征符号的探究与发掘,就事物的内涵、隐藏的联系和深层的特点而论,是比民族志的表面迹象的描述更深入的研究。如果把文化比作教科书,象征人类学则试图深读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哲学、东方文化、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书法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征,凝聚着人类的生存智慧和中华先祖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真知灼见.我们从中国书法中可以集中地体验到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它作为作品精神内涵的载体,积淀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审美意识、时代风尚等文化精神,大力开展书法教育,对培育健全的人格、情操,全面提升人的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书法所包含的文化精神,指出了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云南哀牢山泥石流的研究,认为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治理过程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过程,它与人类社会的行为和文化密切联系.灾害能够导致人类文化的变迁,而人类文化也能够回应灾害并形成应急机制和预防手段.灾害后果、救灾过程和预防方法能够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改变原来的族群关系,使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反思乡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改造和跨越自然障碍的创造物,桥既是材质、造型和工艺各异的具象之物,也是凝聚多重文化意义的象征之桥.红瑶的架桥是一种人生过渡仪式和修功德仪式,具有沟通阴阳和“修阴功”的深层意义,体现了红瑶独特的人观.对架桥仪式的研究,不仅是对“过渡礼仪”“阈限”等人类学仪式研究经典概念的印证和延伸,也可拓展人类学以标识与符号“物”为研究旨趣的物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凤凰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人们集合多种禽鸟、羽族之美的一种神鸟,古人塑造了凤凰繁复优美的图案形象,又赋予它吉祥华贵的内质.凤凰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饱含着浓郁的吉祥文化内涵,常被人们用来象征吉祥富贵、繁荣兴盛和涅槃永生的力量.如今,凤凰文化一直贯穿渗透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凤凰则因其所蕴含的吉祥文化倍受设计者们的青睐,凤凰图案作为一种重要的吉祥文化符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广阔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牛作为一种牲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以牛作为牵引力的农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之一.而对于一些民族社会来说,牛不仅具有生产生活上的实用价值,也是宗教信仰中不可缺少的祭祀品,并作为交换媒介、娱乐工具、财富象征和民族精神气质等符号存在.从牛的视角,展现了人类社会与环境、群体及自我的互动关系.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牛在日常生活中正渐渐退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视野,以牛为纽带建构起来的文化越来越式微,这是人类文化的退化,抑或是人类自我的忘却?本文通过对“牛”在西南民族社会中意义的探讨,试图说明人与物的动态关系,以及人对自我在自然界位置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木鼓是佤族传统社会原始宗教中用于祭祀的一种神器,由于它的特殊作用,在佤族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并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内容和象征含义.一方面木鼓作为纯粹宗教作用的内容逐渐隐退,另一方面却作为民族文化象征符号的地位日益凸现,近年来成为研究佤族文化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本文综合有关佤族木鼓研究的学术论文和作品,将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性概述.  相似文献   

11.
从哈尼族山寨箐口村的梯田、蘑菇房、图腾柱以及磨秋等许多文化符号的意义建构过程中可以发现,获得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可,并最终成为该体系的结构性要素,是民族文化转换为文化产品的重要条件。新的文化符号的建构是不同的文化进行交往以及不同的利益主体进行资源博弈的结果。在建构文化符号的过程中,消解不同文化图式间的紧张关系,关键在于当地人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且真正成为文化符号建构规则的制定者。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学术界对藏区房名的研究,多偏重于对房名具有的传统社会组织的运转和分层的功能进行讨论,或是对各地的房名进行介绍和资料收集,而对房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其源起关注不够。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和在四川省康定县鱼通地区的田野调查,对于房名的文化象征意义和源起,进行初步的讨论,本文认为,房名的源起与房屋中的火塘、锅庄石有密切的关系,这实际象征了人与居住地、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而后,随着社会历史发展,房名之中也体现了房屋占有者的社会及经济地位。总之,房名与居住地、锅庄石的关系,实际是人与地盘神、土地神的关系,因而房名最先要处理的不是经济地位问题,也不是社会结构问题。经济地位或社会阶层是在人--土地神的基础上生发而来的。  相似文献   

13.
庄乔 《民族学刊》2014,5(2):72-79,128
民族艺术设计与品牌化战略的结合是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苦荞茶、5100矿泉水的包装设计及《民族学刊》的装帧设计都证明了民族艺术设计品牌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民族艺术设计品牌化战略构想包括民族艺术设计与品牌战略的结合,民族艺术设计与市场营销相结合,民族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民族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相结合,民族艺术设计与国际化战略接轨。  相似文献   

14.
论象征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象征人类学的角度,对象征的群体性、主体性、多重性、时空性和传承性等基本特征做了相应的概括和分析.其中群体性是指绝大部分的象征符号都反映了群体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状态;主体性是指任何象征符号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都是通过人这一主体来具体操作的;多重性是指某些重要象征符号的表现形式与意指对象之间存在着多重的组合关系;时空性是指某些特定的事物和活动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才具有象征意义;传承性则是指象征符号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作者认为,认识和了解象征的基本特征,对于开展象征人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0月发生在奥克兰地区的大火灾造成25人丧生,6000多人无家可归。幸存者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这场灾难的认识,其中凸显了有关自然与文化、有序与无序、时间与空间以及传统的男女性别区分与生死等二元结构,尤其是对作为自然象征的母亲与作为灾难象征的魔兽二者之间的对立显示了自然与非自然力量的对比。人们为了解释灾难的去而复来,甚至认定灾难的发生是早已注定的、循环的,从而肯定了上帝对于自然灾害发生的控制权,由此,毁灭者也是创造者。奥克兰大火中隐含着如建筑材料的不当使用和居民区的不合理规划等技术性因素,因此其可部分归结为技术性灾难。而由于技术性灾难产生于一个文化的竞技场,而不是自然自身的,在这种情况下,能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合乎情理的灾难意象或隐喻非常少,因此,技术性灾难不会流变为神话,而是作为永远的历史而存在。综观上述过程,灾难被重新界定为"创造性的毁灭",从而被赋予了一种令人敬畏的美。尽管并非所有的文化都会以上述方式去象征地表达灾难,但所有的文化在描述与解释灾难时,象征都将会是他们行动的一部分。这些象征的建立缓解或消解了灾民对于灾难的恐惧,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灾难多发区的居民大多不愿意搬迁。  相似文献   

16.
现代民族学及新史学对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与图像叙事(icon narrative)的研究方法在原始文化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专家学者从民族学角度,对传世的、新发现的出土实物与图像材料,诸如原始人所创作的岩画、制作的彩陶等文化符号进行了考察,发现原始人所创造的这些符号是一种叙事方式,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用意象的手法叙述着自己的生活历史.同时,这些文化符号历经数千年的演进逐渐艺术化,形成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独具特色的意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是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举措,这不仅推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而且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创造了机遇和平台。特别是内陆边境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为立足我国本土“自塑”国家文化形象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邻国人民“他塑”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增置了认知窗口。面对当前内陆边境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国家文化形象建构面临的困境,灵活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以及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符号为表征,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和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品质特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传播彰显当代中华文化的自信,从而达到对中国国家文化形象的宏观建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青海柴达木蒙古族的婚礼仪式及其象征意义作重点描述,挖掘了其深层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9.
The collapse of socialist Yugoslavia and the rise of independent states in its place brought out interesting and disturbing phenomena involving Jews and Jewish symbol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ollowing processes: 1) the loss of Jewish submergence in the political and symbolic orders of that socialist state; 2) a short-lived philosemitism; 3) an appropriation or ‘functionalization’ of Jews and Jewish symbols in contests over the moral superiority of one's nation; and 4) the return of classic anti-Semitism aimed at local Jewish places and individuals and at spreading ideas of Jewish political and cultural domination. Also described is how Jews engaged in welcoming or contesting encroachment on their own symbolic space.  相似文献   

20.
詹小美  赵晓营 《民族学刊》2021,12(1):42-48, 88
2019年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情感动员的化境,指向共同体意识传播的心理化过程,"活动"与"时间"的结合赋予记忆空间以表达意义的角色,凸显了从"体验到沉浸"的叙事性转变。其中,诉诸情感、仪式设计和情感变压,折射情感动员"符号凝炼-内涵解释-交互联动"的"修辞结构",以互动仪式链的运作机制衔接相互关注与情感连带的修辞指向;时空情境创设与视听符号的综合运用,映射观念象征符和行为移置链交互作用的"沉浸结构",以符号所指的解码释义连接"凝缩"与"唤醒"的修辞实践;情感动员的价值感知、情感同化和接纳重构,投射共同体意识传播"情感-利益-价值"演绎的"认同结构",以沉浸空间的层级性演进链接自我建构与匹配性建构的修辞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