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道德,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恩格斯指出:"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因此,要研究一种道德观念,就必须首先剖析产生这种道德观念的经济结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十分漫长,其经济结构和道德观念都具有不同于西方的许多特征.特别是在中国建封社会道德体系中占主要地位的儒家伦理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封建统治阶级奴役劳动人民的沉  相似文献   

2.
童萍 《兰州学刊》2005,3(1):58-60
恩格斯道德相对独立性理论是恩格斯科学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道德对社会经济条件的依赖性、历史继承性和能动反作用.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并更好地发挥道德的功能,批判继承优秀道德传统、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德,在阶级社会中是否具有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同资产阶级伦理学的一个根本分歧。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具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伦理学认为,道德总是超然的,在阶级社会中道德也不具有阶级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的理论根据。在阶级社会里,最基本的影响全部社会生活的社会存在,就是阶级的对立。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存在,不能不决定着阶级社会中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道德,也就不能不具有阶级性。所以,恩格斯在明确地指出“所有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之后,就更着重地指出:“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甚至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对立已被遗忘了(请特别注意这句话!——引者)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及对这种对立的回忆之上的、真正人类的道德方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根据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哲学篇>中对杜林关于善恶问题、道德问题的反驳,提出关于"真正的人的道德"的观点,认为"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对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的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从对恩格斯所论述"真正的人的道德"的理解基础上,探寻道德的起源,对"真正的道德"和"非真正的人道德"的进行反思,对功利道德和局限道德进行批判,探讨出"真正的人的道德"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其晚年的著作和书信中,以唯物史观对其道德观进行了科学和系统的构建。恩格斯在对杜林和费尔巴哈道德观批判的基础上,从道德和利益关系的角度揭示了道德的本质和特征。他指出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是通过其集中表现的利益反映出来的。同时,恩格斯从道德与经济的关系视角去把握道德的发展规律,揭示出道德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以及道德对经济基础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精神的自律"与"正确理解的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从"阶级的道德"向"真正人的道德"的转换是道德演进的一般趋势;"创造建立在纯人类道德生活关系基础上的新世界"是道德的归宿.  相似文献   

7.
<正> 道德是社会生活中某些集群的人们文明行为的共同准则,是处理人和人、个体和集体、一己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所不可缺少的约制力量,它通过一定阶级的社会舆论、传统影响和思想信念对人的行为起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大体说来,伦理道德是为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级的文明水平服务的。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一切已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恩格斯《反杜林论》)。然而,任何时代的阶级和社会集团都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存在,它必然同其他社会集群势力处于一个特定的统一体中,并且其自身又是不断流驶的历史长河的一个特定的段落,  相似文献   

8.
法律和道德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调控方式.法律是他律,具有外在强制性,法律发生作用的方式是"治";道德是自律,具有内在自觉性,不具有外在强制性,道德发生作用的方式是"化".法律是一种"阳性"调控方式,道德是一种"阴性"调控方式,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活动,不仅使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跃上了新台阶,也使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如何促进职业道德的变化及其相关规律,对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恩格斯早就精辟地阐述过:“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4页)。依此而论,任何一种道德,包括职业道德,都与一定的社会经济状况相联系,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的。在原始社会的后期,简单的商品交换出现时,就产生了某些职业性的道德。职业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段迎晖 《天府新论》2008,20(3):23-27
当代"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者在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时,存在着一个方法论错误--历史视野的缺失.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进行解读时,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语境";没有按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内在逻辑来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及其关系.对我们而言,进行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比较研究,不仅要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更要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和当代价值,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去探究"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课题,从而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世界"的功能和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这才是从历史的视野中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根本目的和独特价值之所在,也只有这样,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最彻底的反驳.  相似文献   

11.
伯恩施坦"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这一观点,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但伯恩施坦关于"最终目的"的理解和当时社会民主党"通常"的理解存在差异伯恩施坦理解的最终目的是"未来社会的具体模式或设想",而社会民主党人所理解的最终目的却是"夺取政权"。伯恩施坦反复指出,如果凭空描绘未来社会详细图景,就会导致空想,但是当时社会民主党人并没有热衷描绘未来社会的图景,因而他所反对的这种空想,一是为其误解和背叛恩格斯晚年思想寻找借口,二是为进一步推行其渐进、改良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方式服务。  相似文献   

12.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不同的经济关系产生不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3.
道德公平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忠桥 《河北学刊》2006,26(1):12-16
在有关各种分配公平主张的论述中,马克思、恩格斯谈论最多的,同时也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他们对道德公平和社会公平这两种公平主张的看法。他们所说的道德公平,指的是依据一种道德原则提出的分配公平主张;他们所说的社会公平,指的是与经济发展规律相一致的分配公平主张。他们对这两种公平主张的看法,对我们当前研究分配公平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从自在自然和属人自然两个维度对自然的内核进行了科学和哲学双重解读。从自在自然看,自然具有自组织性、先在性和系统性、有机性,是惯常行程的自我生成,具有存在论意义。因而生态伦理学应该走出对人的"固恋","扩大道德共同体的边界",把自然纳入伦理的怀抱。从属人自然看,自然是人本学的自然与社会的自然的耦合,是对象性活动中的人化生成,具有对象性意义。劳动的对象性决定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决定了保全自然的逻辑必然性。如此,恩格斯对自然的本质规定性的理解,既超越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无文明的生态",又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无生态的文明";它为生态伦理学的成立提供了充分的"自然本体论证明"。  相似文献   

15.
言语道德是社会道德作用于言语行为的必然产物,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言语行为具有显著的道德属性。网络新闻发言人不同于传统新闻发言人,作为特定的行政角色,他们在言语构建与传播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应的社会道德规制。在现实中,不少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其言语行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范现象,网络上"神回复""雷语"频繁出现。应该通过设计核心信息、遵守"简要、简短、简单"原则、加强语言力量、应对敏感问题等多种途径培养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语言能力,提高其言语道德质量。  相似文献   

16.
《反杜林论》中体现的恩格斯的道德思考应在思想史与现实的语境中进行考察,它关联到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真正理解及其与"现代社会主义"和启蒙话语的本质区分。准确理解恩格斯对"现代社会主义"的批判及其理论成果,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以及"真正的人的道德"理想,有助于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主义化或去道德化,维护和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苏格拉底之死反观伦理和道德的辩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富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追求智慧和道德的善,为人们构建了理性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然而,他本人却受到"不敬城邦诸神而引进新神"和"败坏青年"的指控,并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希腊社会世俗伦理和主体道德两种精神力量及正义的冲突。从苏格拉底的死可以反观伦理和道德的辩证关系及其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潘宁 《社会科学家》2008,4(1):16-19
恩格斯晚年在论述人们自己创造自己历史的理论时,提出并深刻地阐发了"合力"思想.其"合力"思想既说明历史唯物主义肯定客观历史规律时社会历史发展的支配作用,也承认个人意志在历史发展中的一定影响和作用.恩格斯的"合力"思想要求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人意志的作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恩格斯的"合力"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德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是否满足主体(人或社会共同体)的需要、是否同主体相一致、为主体服务的一种关系状态。它具有鲜明的属人性、主体性,体现着主体自身的尺度。道德价值的内涵十分复杂,既包括手段价值,也包括目的价值。道德不仅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承担着规范、约束、塑造和引导社会、人生之重任,而且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度量衡",表征着一个社会、一个人的发展水平和程度。道德具有实践品格,道德价值是人们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生成的。道德价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服务"功能,使二者实现和谐和统一;特别是如何成人成己,创造性地提升自我,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道德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源於什么?这是个早已解决而又似乎并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说它早已解决了,是因为: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无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社会存在,当然是它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来源和起点。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说它并完全解决,是因为:人们还不能满足于这个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知道:究竟是经济基础的什么机制直接引发出道德问题来的?这不是同道德的本原或根源相对立的问题,而是同一个问题的更深层次。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属于这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探讨它,决不是用来同道德源于经济基础和人们的社会存在这个根本结论相对立,而是要把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