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论儒家伦理的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儒家伦理之所以能在中国传统社会经久不衰,在于其强大的支持系统起作用。这一支持系统包括政治力量的维护、教育体系的化成、社会风俗的滋养、民间信仰的呼应等,它们所产生的合力足以使儒家伦理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并影响至今。进行儒家伦理合理因素的继承和发扬必须正视这一支持系统的存在,对它们的重视同样对当今的道德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国社会的民间信仰因与儒家治国思想的契合而得到发展。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和现代性思想传入后,民间信仰被视为国家富强的障碍,国人掀起了"反迷信"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建立社会主义为主旨继续批判民间信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遵照文化发展的规律,逐渐恢复了民间信仰的合法身份。  相似文献   

3.
冯永泰 《东岳论丛》2014,(4):171-175
近年来,政府和学界对民间信仰认识的视角,逐步从污名化的迷信和偏负面化的民间宗教向偏正面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转化,进而向价值肯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能够促进社会精神生活的和谐,发挥良好的社会控制功能,带动民间文化以推动地方文化经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正向作用。目前,需要加强对民间信仰的文化引导、功能引导和制度引导,以促进其正向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台湾学者刘述先把儒家分作精神的儒家、政治化的儒家与民间的儒家三类,并分别解释说,精神的儒家是指孔孟、程朱、陆王的大传统;政治化的儒家是由汉代董仲舒、班固以来发展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以三纲五常为主的传统;民间的儒家则是在草根层面依然发生作用的信仰与习惯,如重视家庭、教育的价值,维持勤劳、节俭的生活方式等等。同很多崇信现代性的当代新儒家一样,  相似文献   

5.
儒家传统家庭人伦关系有三种:父子、夫妇、兄弟。儒家传统家庭伦理在家国一体的传统社会发挥了很大作用.虽然其中的某些方面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但是其中的精华具有普世价值和永恒意义,在现代社会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传统人伦秩序,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礼崩乐坏后的西汉王朝,将孝文化作为国家体制建构的基础。随着佛教的传入,孝道思想逐渐深入民间,成为魏晋隋唐时期底层社会的核心理念。宋元时期,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的融合,使孝道思想成为一般民众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国家政治体制与儒家理念互为依据与支撑,形成一个整体,孝文化成为国家政治体制的合法性来源,而清朝的国家体制与儒家伦理并不呈现完全合一的状态,儒家孝道伦理也并不是整个国家全民的行为规范,呈现一种多元复合型局面。"五四"时期,在传统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思想界对作为传统国体基础的孝道进行了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藏羌彝走廊"内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并呈现和谐共存和睦共荣特征,是我国典型的多元文化汇集之地。道教作为中国本土文化,对中华文化、历史和民间习俗、民众心理等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以民俗学视角,主要运用"对点式"观察分析法,梳理走廊中具有典型代表的藏羌彝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中的道教文化要素,探究道教文化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内在关联,拓展藏羌彝走廊的整体文化共同特征,并就如何发挥好民间信仰文化作用,更好推进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整合、维护宗教生态平衡、增强区域和国家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发展事业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间信仰在现实中的生长力及文化价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莉 《兰州学刊》2005,2(6):233-235
在理性知识话语以"愚昧"、"疯狂"、"浪费"等词语将民间信仰视为现代理性人的敌人的情况下,人类学对民间信仰进行的社会文化研究,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着重要意义.传统复兴现象的出现与不同区域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有关,民间信仰的复兴,反映了民间把"过去"的文化改造为能够表述当前社会问题的交流模式的过程.在中国力图进入全球化的现代化过程的时候,考察民间信仰和现代化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这种研究包括民间信仰是否包含现代化或反现代化的精神和伦理,以及现代化过程中对民间信仰的实际遭遇和现状的反思.对于学界而言,中国民间信仰素材所能提供的理论阐述,将具有前所未有的独特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强盛不衰的生命力,从古至今文脉不断,主要在于儒家伦理所提倡的仁爱精神一直是其主导思想,它已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关注个体道德人格生成的儒家美德伦理又是其伦理的主体.儒家伦理不仅仅是一套理论,更是一种信仰系统和价值体系,所以它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曾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多个盛世的出现,至今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力.然而儒家伦理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只有对儒家伦理进行创造性转化,才能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沃土,成为我们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海岛妇女民间信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宗教自由政策的落实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我国各地民间信仰的存在环境不断宽松,民间信仰活动也日趋活跃。浙江舟山地区民间信仰活动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妇女已成为民间信仰活动的主体,其信仰活动的影响力已渗透到妇女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女性作出决策、进行人际交往和提高自身话语权等方面,都发挥着作用。海岛妇女民间信仰在现阶段的存在和活跃,虽然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作为较低级的一种文化现象,其负面效应也是相当明显的。关注海岛妇女的信仰活动状况,既有助于客观地认识妇女所面临的处境,也有利于相关部门做好对民间信仰的引导管理工作,实现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协谐。  相似文献   

11.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都流行着一模糊的观念,似乎儒家文化就可以代表中华文化,这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偏见.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这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华传统文化--道家思想、儒家伦理纲常、墨家思想、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谶纬之学、古代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黄老思想的吸纳.而且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中国学术思想、科学技术、政治、道德伦理、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新的世纪里,道教文化的合理思想将在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伦理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伦理是中国典型的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中 ,对儒家的道德自律、家庭伦理、诚实信用、亲和自然等思想的继承和扬弃 ,有利于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市场游戏规则和具有历史继承性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3.
风水信仰是传统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诸多的风水信仰中,坟山风水影响最为深远。在中国传统社会,坟山风水不仅被作为一种隐性的财产来看待,同时还同民众的"慎终追远"观念密切关联,因此民间社会普遍重视坟山风水的重要性,并因此时常发生纠纷。在清代社会,风水争讼成为民间争讼的主要类型之一。剖析清代的坟山风水争讼不仅可以考察风水习俗同儒家伦理相契合的特殊意义,而且对于今天的司法实践也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内涵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族文化的物质载体。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吊脚楼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土家族的生态观、家庭伦理观、宇宙观和民间信仰,而且在土家人的家庭教育、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急剧变迁的历史进程中,要从观念、制度、传承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角度来实现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抢救与传承。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在特殊的空间和时间内对民众的生产生活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产生一定的内聚力和认同感。在青海乡村社会中,民间信仰的社会控制功能,不仅表现在精神道德规范层面,还决定着不成文的程式化规则,影响着乡村社会舆论和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的民间信仰逐渐得到恢复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民间信仰对于民众的生活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政府对民间信仰的管理也显得日益紧迫.政府在对民间信仰加强管理中,应明确两种“逻辑”——日常生活逻辑与政治管理逻辑;转变对民间信仰的态度——与其打击,不如疏导;通过政府公祭向民众传递特定的社会价值观,从而发挥对民间信仰的导向作用;继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发挥对某些民间信仰的保护作用;发掘某些民间信仰活动中文化娱乐的因素,使其成为民众表达社会情感的渠道之一;转变思维方式,将民间信仰视为潜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土族民间信仰解读——地方性信仰与仪式的宗教人类学研究》一书,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之上,依托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从信仰与仪式、文化内涵、社会功能、祭祀圈与信仰圈、民间信仰与社会控制等不同角度对民间信仰问题进行了深度审视,从而超越了一般民间信仰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8.
关公信仰与商人精神——一种基于宗教社会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公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种都市民间信仰。在现代都市社会,关公神像不断出现在豪华的商业大厦中。商厦中的关公信仰对商界人士具有多重意义,它既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树立自我形象,也可以为商海弄潮者提供精神安慰,还能够帮助商家塑造诚信形象,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同时,关公信仰所蕴涵的经济伦理价值对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入剖析关公信仰在当代的发展演进,有助于人们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出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理事会、协会等组织架构为载体的农民自组织,按照自愿的原则建立在乡规民约的基础上,开始活跃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舞台,处理涉及民间信仰、文化活动的集体事件,并对村民自治起到了维护与推动作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农民自组织加强了民间信仰对群体的教化作用,也增强了群体的自我约束和规范行为,有利于维持农村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巨大的组织保障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向晋卫 《兰州学刊》2011,(11):144-147
"公""私"秩序和谐是一个社会稳定运行的关键。儒家理想虽然提倡大公无私,但在汉代政治文化领域却并不是一味地强调公而忘私,而是对公、私的界限有着明显的认知,同时也十分重视对私领域的保护,其间儒家礼制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儒家礼制兼有公、私的属性,强调在公共领域遵循"义"的原则,在私人领域遵循"恩"的原则,如此才能公、私和谐而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