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言变革驱动了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并开启了文体范畴化的现代之旅。“文界革命”与“语言革命”的统合,突破了古代散文的“义法”,确立了以个性为本位的现代散文体式。得益于现代儿童观及散文文体的转型,儿童散文在语言“道器合一”的新变下应运而生。儿童散文内蕴“儿童”的文体属性,但实质上却是成人与儿童“两代人”的话语转换与讲述。立足于儿童文学本体的原点,儿童散文的文体学包括“文之体”与“文和体”两个层级。从描述性概念向结构性概念转变,可洞见儿童散文文体现代化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2.
鲁迅把儿童问题从家族关系发展到人类关系的高度上 ,认为父子关系是一种自然平等的伦理关系 ,父母对子女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以“幼者为本位”的思想直接影响了鲁迅对儿童文学理论的批评和翻译介绍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他的小说和散文里 ,鲁迅也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儿童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3.
鲁迅虽然没有机会专门为人们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但在他的小说和散文里,却塑造了一些鲜明的儿童文学形象.这些儿童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深厚的文化蕴涵.分析研究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是鲁迅研究中的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这不仅对于儿童文学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鲁迅"救救孩子"的启蒙主义呐喊及鲁迅的心灵和思想有更全面更深切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中国儿童文学的学术化既是实现“文学现代化”的手段,也是结果。现代儿童观这一思想资源的出场,为建构起现代的儿童文学观念及学术品格提供了先决条件,从而拓展了文学范畴及人学的内涵。基于“儿童的”与“文学的”双重特性,儿童文学内蕴的双栖性制导了并非一致的学术化发展路向,思想上的“为儿童”与艺术上的“去教化”使其深陷“纯化”与“泛化”的逻辑怪圈之中。在向外译介、向内整理的一体化体系中,内外两种思想资源互为他者,并汇聚为推动儿童文学创作的复合性学术资源,驱动了中国儿童文学向“民族化”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郭沫若的童话剧创作冯乐堂1922年,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以其世界性、现代性的眼光,提出了“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和影响下,出现了叶绍钧的童话,王统照的儿童小说,冰心的儿童散文,初步形成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繁荣局面。而...  相似文献   

6.
鲁迅以幼者为本位的伦理观,体现着他的社会责任感。他不仅要立个人,还要立儿童,这是他的信念,也是他的追求。鲁迅对儿童文学的译介就源于他的立儿童的价值追求。鲁迅是儿童文学翻译的主将,还是儿童文学翻译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从关心中国的孩子、关心中国的未来方面,彰显着他的立人思想。  相似文献   

7.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现代文学巨匠,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光荣的开拓者和创建者之一。五四前后,他编写和创作的童话,为我国现代童话的发展起了开拓作用。他热心为中国小读者翻译和介绍了大量优秀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为促进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劳动。二、三十年代,茅盾还发表了许多儿童文学文论。这些文论集中体现了茅盾的儿童文学思想,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史上,李长之在儿童文学的翻译、创作、评论上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他译的《歌德童话》至今仍是我国惟一的歌德童话的译著,他的童话创作反映了现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轨迹,他的童话评论也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颇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的观点。总结李长之的儿童文学理论及其实践,对于研究现当代儿童文学史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儿童视角作品对中国现代儿童本位观的确立,以及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作品中,鲁迅将儿童的游戏天性作为重要的表现内容,体现出儿童视角中的善与成人视角中的真双重审美特征,并呈现出纯真的诗性意蕴,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儿童视角作品对中国现代儿童本位观的确立,以及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作品中,鲁迅将儿童的游戏天性作为重要的表现内容,体现出儿童视角中的善与成人视角中的真双重审美特征,并呈现出纯真的诗性意蕴,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儿童观是一切儿童文学的原点,对儿童认知的变化标识出儿童文学的不同面貌。尽管中国儿童文学在诞生伊始就提出了“儿童本位”论,但在实际创作中却一直呈现出“成人本位”的倾向、特征。郑渊洁童话的出现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固有形态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他所创造的皮皮鲁式儿童依靠自我启蒙,切断了传统“听话”模式,在言语和行为上都表现出鲜明的批判精神,演绎出独立理性的智慧儿童形象;在艺术表现层面,郑渊洁童话卓越的想象力和游戏性特色,不仅表现出其童话的审美现代性,更构建了以“想象”和“游戏”为本质的童年观,形成了荒诞幽默的童话书写形态。郑渊洁童话体现了其独有的儿童本位观,其影响力的持久性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它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性和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梅杰的《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将个人立场与历史细部相结合,坚持还原历史,论从史出。这一重写不仅以新的史料质疑了部分儿童文学研究的主流定论,也探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古今关系、儿童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本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儿童文学作家主体性与作品成就之间的关系、作家作品在不同时代的传承影响关系等。这些关系有所区分地整合进了文学史的叙录评断之中,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儿童文学史的一体化书写范式。“儿童本位”论与“泛儿童文学”观的对照书写,突显了中国儿童文学观的历史演变进程及“儿童本位”的重要意义,对此后中国儿童文学史的撰写、儿童文学的创作与批评以及儿童文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茅盾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有着不可磨灭的开山丰功。他倡导儿童文学的不朽业绩,业已受到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者们的重视,而且,这种重视会越来越充分。茅盾以自己对中国儿童文学独特的开创性贡献,使他的名字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中无愧地与鲁迅、郭沫若、叶圣陶、郑振铎这些大师排列在一起。他的独特贡献,不在于他为后来的少年儿童留下了多少迷人的名篇佳作,而在于他1917——1981年间半个多世纪里一以贯之地关心、注重儿童文学,为之倾注心血,並借助于外国儿童文学的艺术经验,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艺术作了许多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在周作人手中开始,也基本在周作人手中成熟。他的儿童本位的文学观至今仍是很有魅力的儿童文学理论话语,尤其是对儿童空想权利的维护,对教训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第三的世界”的独特理解,都极富有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5.
著名儿童文学史家蒋风教授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研究、教学五十余年,先后出版了《中国儿童文学讲话》、《儿童文学概论》等论著,主编《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等,累计出版著作三十余种。最近,他又出版了《儿童文学史论》(希望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这是作者从事中外儿童文学史  相似文献   

16.
建国之初上海的儿童文学创作既有对于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也有对儿童学习劳动生活描写的;既有揭露黑暗社会摧残儿童的,也有叙写革命战争时期儿童斗争生活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建国初期上海儿童文学的创作拓展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题材、主题、形式,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儿童观问题是儿童文学一个根本性的文化问题 ,2 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 ,集中到一点 ,就是“儿童观”问题。从五四“以孩子为本位”的儿童观 ,到 30年代“配合一切革命斗争”而形成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 ,再到八九十年代尊重儿童个性的儿童观 ,它的背后是社会文化产生了变革 ,通过儿童观来影响儿童文学观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在"儿童是独立的人"的认识基础上,周氏兄弟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强调儿童文学教育功能实现的前提是对儿童文学儿童性和文学性的尊重。由于强调儿童的成长与国家、民族未来的联系,鲁迅更关注儿童文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其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带有实用主义色彩。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则建立在对儿童文学的文学主体性的确认上,他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儿童文学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研究,探讨儿童文学与儿童成长的关系,他对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理解超前、成熟,更具现代意识与科学品格。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儿童文学创作评略邰宇沈从文于二、三十年代写下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儿童小说、儿童散文,也有儿童诗歌。他的这些作品清幽、淡雅、惹人喜爱。他以真挚的感情对儿童心理作了细腻的、准确的描绘,读之令人耳目一新。沈从文的儿童小说主要见于《沈从文文集》(...  相似文献   

20.
丰子恺自称是儿童的崇拜者,并以其独特的艺术创造丰富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积累,丰子恺又是虔诚的佛教徒,他的童年崇拜意识是在其佛家思想浸润中形成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在佛性和童心的牵引中,丰子恺的艺术创作在题材选择、审美观、文风以及具体的创作手法上显现了独特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本文试图以佛性童心为切入点来把握和分析丰子恺的艺术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