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释乾坤卦     
文章分为三部分:首先就《周易》内容和研究方法提出几点基本的看法;其次分析乾卦,认为乾卦包含有三种理论端绪,涵盖了《周易》的全书;最后分析坤卦,指出乾坤两卦复杂的对应关系,从而为全书起了定纲立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19年,徐悲鸿游学巴黎,多次观看各大博物馆所藏的文艺复兴以来的名作,渐悟自身绘画之不足,乃数月不作画,认识到“观古人所作”观念的重要性。1920年,徐悲鸿与法国画家达仰交往,达仰“勿慕时尚”的观念传达给徐悲鸿。“勿慕时尚”至少包含“观古人所作”加上画家独立的判断与分析,有更强的开放包容性。“观古人所作”与“勿慕时尚”两种绘画观的融合与深化带来了徐悲鸿绘画观的嬗变,也是其绘画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深刻影响着他日后的绘画创作,这在徐悲鸿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编辑出版的《徐悲鸿选画范》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论《周易》宇宙观的生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宇宙观的核心范畴是阴阳,阴阳之间的相互运作产生宇宙万物。用《系辞传》的话说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么,这一生成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我们认为,它大致经历了四种存在形式,即交、感、化、革。1.交《周易》首《乾*坤》二卦,《象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能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资始”是资乾以为始,表明乾还不是始;“资生”是资坤以为生、表明坤还不是生。《易纬·乾凿度》云:“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独阴不成,孤阳不生,“阴阳相合,而生成之道存…  相似文献   

4.
乾卦取象于天,但为何不以“天”定名而称“乾”呢?天者,为有形之物,为定体之名;乾者,为天之用也.圣人作此卦旨在教人法天,法天之用,而非教人法天之定体,也不可能效法天之定体.天之用即乾.乾者,天行健也.乾卦“六画皆阳,内外皆乾,乾之纯、健之至也”,因此,称“乾”而不言“天”也.乾卦之象与卦、爻辞不仅反映了先秦时代人们的哲学意识,而且也反映了人们的审  相似文献   

5.
有关《庄子·秋水》篇“谨守而勿失”命题的语意理解,今人都释为“谨守住前三句话道理而不失去”。结合概念、语境、命题之间的关系等重新审视该命题,应释之为“谨慎地守住自然本性而不要使之丧失”,实为一个独立的结论性命题。  相似文献   

6.
《易》学界对《周易》之《乾》、《坤》两卦大象传的解释,因不明关键词健与坤之训诂而导致误断、误解,根据韩仲民先生的研究和进一步考证,可以断定旧传之天行健和地势坤宜句读为天行。健。和地势。坤。,而孔子所云乾坤其易之门宜独立为句,是《周易》大象传的主旨,意在表明天地阴阳,乃《周易》之本,人们只有理解到效法天地,才能深入理解《周易》,其经世价值即效法天地,修身治国,在与天地共存亡的指导思想下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以儒道两家为主的“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以人与自然为整体,认为自然万物具有内在价值,应“平等相待”和敬畏生命、泛爱众生;主张万物之间具有和谐统一的关系,因而早在古代就已形成朴素生态学,重视生态和谐与“天时”、“地利”、“人和”的光辉思想;以道和德的内在统一,构成人文伦理与自然生态相统一的生态道德;素有持续发展思想和自然保护理论,以生态认知为基础,主张“毋我”、“节欲”,人与自然相融洽,以及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并设立环保机构加以管理。此乃世界历史所罕见,足以为东方伦理学之代表。  相似文献   

8.
熊十力先生“乾元性海”命题将“乾元”与人之本性系联起来,在天人合一的大前提下,以乾元在人谓之性,乾元之“乾”乃刚健不息之意,故乾元本体在人亦成就刚健不息之性。故熊氏言“性”特别突出“生生之本然”,即人禀此生生不息真几而生,亦当生生不息,刚健向上。但是乾元健动不止并不是毫无险阻,由于坤势凝聚作用,人禀坤有形,与物接触,形成与本心相反的习染之势,障蔽本心,阻碍乾元发用。故人必须破除险阻,畅发自性。因此,熊氏论心性修养时,极为注重生命力的刚健不息。效法坤势的收摄承载作用,熊氏也注重涵养本心,根据《观卦》爻辞,提出“观生”的收敛工夫。  相似文献   

9.
乾卦探索     
"乾"?是六十四卦中的一卦,《周易》把它排在众卦之首.自东汉以还,世人对之诠释纷纭.察其言论,拘泥于以卦释卦而已,乃至各句爻辞之释义,互不连贯,缺乏逻辑联系.拙作拟从"易"与"乾"的关系着手,来展开乾卦的内涵和卦爻辞之间严密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对《坤》卦的阐发主要表现在:表彰坤主动经受磨难,增益其所不能,灵魂上净化自己,境界上提升自己,破除一切系缚粘滞的精神。明确了阴之慝乃阳放任、纵容的结果,且恶乃积累而成,渐至其大。故阳须加强监管之责,不给阴以坐大的机会。坤虽阴柔,亦有大美。其美在含弘光大,内敛致深,而又笃实平易。故体此精神而兴礼乐教化以充实、坚韧自己。王夫之这三点发挥,是他纠正明代文化弊病,为华夏未来文化树立刚健正大昂扬笃实的基调这一文化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提倡以"和"的方式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在中国价值哲学视野中,"敬天"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前提,"齐天"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基础,"爱天"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动力,而"用天"则是实现"天人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儒家天人相和仁学思想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念与思想体系,儒家强调万物一体、主客统一,天地自然更具根本性;以生释仁,强调珍惜生命、珍爱万物,是"替天行道"的道德至善;提出"民胞物与""人者,天地之心",既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又凸显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人当尽天赋本心,尽关爱保护自然的道德义务,以体现人贵于自然万物,实现以人为本、爱物与爱人的统一,实现仁,达到人的道德完善.儒家天人和谐仁学思想在生态环境伦理观上的独特认识,可为我们突破并超越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同认识,为今天解决生态危机、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传统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朱熹推崇《孟子》的"仁民而爱物",并作了诠释,但是,如果由此简单地以为朱熹主张应当像对人之爱那样爱护自然万物,那是不确切的。像先秦儒家一样,朱熹强调"爱有差等",并且以"理一分殊"为依据;因而在朱熹看来,爱物与爱人是不同的。同时,朱熹又不是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服从于人的需要,而是吸取了贾谊《新书》的观点,把"爱物"与对自然物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结合起来,并且认为,应当尊重自然,根据不同自然物的特性,使万物各得其所;这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4.
道家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和价值的莫过于物我为一体的整体观念 ,知常知和的平衡思想 ,知足知止的开发原则 ,热爱自然的伦理情趣等几个方面。弘扬道家的生态伦理 ,有助于建构当代新型的生态伦理学。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慈善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从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迫切需要激起社会怜贫恤弱的爱心,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慈善以其仁爱之心,关爱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的生存处境,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期望,有助于弥补过于悬殊的社会贫富差距;慈善所表达的善意和爱心,有助于克服日益严重的社会疏离和隔膜,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亲近、沟通与认同,增强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友善,从而增进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池田大作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艾特玛托夫在探索人类的生态伦理问题上成了同路人。他们均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根源主要在于科技异化.理性发展失衡;他们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视为实现人内部精神的和谐以及人与外部自然世界扣谐的有效方式。他们的生态伦理观是二人宗教情怀的折射。但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上,池田大作比较倚重人类悲悯苍生之情;而艾特玛托夫则偏重表现动物的灵性。  相似文献   

17.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属人性质,是人类认识自身、自然、社会的重要工具,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要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哲学社会科学在处理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变革,实现人与思维的内在统一;指导并规约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领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仁爱与和谐     
儒家仁爱是建立在亲疏远近、尊卑责贱等级基础上的“等差之爱”,具有同心圆式的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层层扩展的特点。具体体现为仁者自爱,身心和谐;孝悌之道,家庭和谐;泛爱济众,人与人和谐;万物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继承发扬儒家的仁爱精神,培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和爱护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热爱、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19.
乾坤并建是王夫之解易的重要体例,也是他的哲学思想在易学上的鲜明体现。在《周易外传》中,对乾坤并建的诠释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对以邵雍为代表的象数学进行批判,以突出天地的本体地位和对万物的统领作用;其二,对乾坤所代表的知与能、易与简、纯与杂进行阐发,彰显乾与坤在万物的存在与运动中的不同作用:乾给万物以存在及其性质,坤给万物以存在之展开与性质发生功效的能量。乾为健,坤为顺;乾始物,坤成物;万物为杂,乾坤为纯,万物在健与顺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与运行。其三,太极有易以有于易,代表天地总体的太极就体现在万物之中,太极与万物是体与用的关系,以此拒斥道家的宇宙生成论。  相似文献   

20.
北美印第安神话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美印第安神话中,自然界的万物都蕴含着神灵,都有非凡的神力,人与自然万物共存共生,相通相融。在万物共存的平衡系统中,人是有决定力量的主角,但人却始终不敢恣意妄为,因为人对自然有感恩之情、尊敬之意和畏惧之心。在这三者的基础上,人与自然万物最终相互理解,相亲相爱,真正融为一体,人与自然也真正达到了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