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张功员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1):70-72,108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去行政化”改革是针对高校行政化问题提出的.首先,厘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是改革的前提.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性质、主体和行使方式不同,二者的关系决定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类型,二者趋于均衡的体制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模式.其次,建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平衡机制是改革的关键.要在制度规定上界定清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职责范围;在机构设置上建立健全完善的基层学术权力组织;在权利监督上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克服高校行政化是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改革高校内部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则是克服高校行政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探索建立适应现代大学发展要求的内部管理模式,需要借鉴社会科学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善治理论在公共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引发的思考与实践,对探索高校内部管理改革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行政化”可以分为高校外部治理结构和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行政化.高校“行政化”势必会降低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阻滞决策程序的多元化参与、助长行政机构及人员的越权干预、妨碍学术事务的有效开展.要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依法治校,通过大学章程的建设,重新定位高校与外部的关系;调整高校内部的决策、行政、学术治理结构.使大学章程作为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重要契机,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构建高校内部管理运行风险防范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猛发展、市场化因素的不断增加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管理特别是内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运行风险加大.加强风险管理、构建高校内部管理运行风险防范机制,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成为推进高校管理专业化发展、实现决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突破口和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去行政化是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高校去行政化就是恢复高校的自治性与学术权威的至上性,其路径在于高校的内外部管理范式的重新设计与构建.综观国外的经验与我国高校改革的相关实践,高校去行政化的制度设计要依法进行,具体就是通过大学章程即高校软法对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进行规范和高等教育法对高校与政府的法律关系进行厘清.  相似文献   

6.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极不适应当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就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现状、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本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做法进行了论述和探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历史的梳理,从宏观历史传统、国家政治模式和文化心理意识等方面剖析我国高校行政化的历史原因,提出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两点建议,即:一是要积极开展高校的“去行政化”研究工作,确定试点方案;二是要审慎地推进高校“法人化”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8.
社区行政化的反思:现实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行政化使政府效能改善和公民社会发育陷入双重困境,社区行政化源于路径依赖,解决这一困境的根本途径是引入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念,推进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综合改革,构设社区事务分类治理体系.要缩减政府在社区的权力,回归社区自治性质,需要进行社区事务分类治理,推进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综合改革.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打造出一个.小而强"的政府,培育出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9.
一、公证体制行政化现象描述及弊端分析 所谓"公证体制行政化",是指公证机关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运作模式构建和运行.在中国"行政本位"、"行政泛化"的历史、社会背景之下,公证体制自恢复之始即被"行政格式化"了:公证处是国家机关,公证人员占国家行政编制.此种行政管理体制在适用之初确为我国稚嫩的公证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现行体制在经济上的市场经济取向和政治上的民主法制取向的冲击之下显得凿枘不投,其与市场经济天然契合并因此而勃兴的属性难以体现.故公证体制改革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所面临的深刻变革及轰轰烈烈的司法独立运动而再次提上日程.任何改革的内发性动力均源于现行体制及其运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公证改革亦不例外.以下笔者将对我国公证体制的行政化现象较为集中地加以描述及评析,以期论证"行政化"是公证体制的病理原因以及公证改革"非行政化"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徐元俊 《学术探索》2011,(4):141-144
通过剖析我国高职院校内部行政化的表现及弊端,阐述去除内部行政化的实质与现实意义。厘清高校党政关系,精简管理机构;协调行政与学术权力,确保教授治学权;建立服务行政体系,防止权利“双肩挑”。构建民主管理机制,营造学术生态环境等改革措施与对策,去除高职院校内部管理行政化。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时期新疆园林业的发展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西域研究》2001,(3):21-28
本文分析了新疆园林业的成因,阐述了各历史时期新疆园林业的发展,总结了新疆园林业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高校档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萍 《阴山学刊》2001,14(3):103-104
搞好档案利用工作是开发高校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针对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在澄清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经费投入、改进检索手段、丰富馆藏量、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公元 1 64 4年 ,清统治者入主中原 ,以北京为首都建立了清朝中央政府 ,乾隆二十四年( 1 75 9) ,清朝在征服准噶尔之后 ,进而清除了南疆大小和卓的封建割据势力 ,统一了新疆。清朝对全国的直接管辖 ,表明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的完成。清政府为维护政治局面的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对民族、宗教问题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政策 ,允许新疆各民族穆斯林保持其伊斯兰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正常的宗教生活。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本文即叙述维吾尔族中的伊斯兰教情况。一、宗教信仰与宗…  相似文献   

14.
特定语境中的义位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义位由一定的义素组成义位结构。当语言义位进入交际后,受到语境信息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产生与静态时不一致的、新的言语义位结构,形成言语义位。言语义位形成的轨迹是,语言义位义素的变化,引起语言义位结构的变化,诞生言语义位。义素变化的方式不同,义位变化的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台湾新诗发展可分为两段:1987年以前为前半段,其重要特征为现代主义和乡土诗的对立与融合.1987年7月解除戒严后至1989年为后半段,其基本走向为本土诗与后现代诗并存.新闻诗、录影诗、环境生态诗、政治诗、本土诗、后现代诗的出现,说明80年代是一个多发展、"混声合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清代大庆地区的驿站主要有大庆市肇源县辖境的茂兴站,乌兰诺尔站等。这些驿站是为驱逐沙俄的入侵和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而建的,是东北地区驿道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黑龙江地区的边防建设、土地开发、经济、文化交流和城镇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变革主要包括 :读者范围的重新确立、新的知识传播载体出现、流通服务手段的变革、流通服务系统的重新定位和馆员角色的转变 ,正是这种变革才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 ,邓小平、江泽民及我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大量关于和平的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主要包括 :我们的和平观追求的是工具性和目的性统一的和平 ;是积极的、真实的热和平 ;是建设性、创造性的和平 ;是公正的、共享的和平 ;是理性、持久的和平。明确这些价值取向 ,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和平的对外政策及和平崛起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山西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法制教育,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引导学生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为目的,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进行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的对策在于,加强教育立法,完善高校法制教育法律体系;加强阵地建设。创建高校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高校法制教育师资素质;加强规范化建设,充分落实高校法制教育机制;加强家庭、社区教育,构建学校教育和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网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估机制,确保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