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王跃文的《爱历元年》表明其创作出现了有意识的转向,他的小说实现了从“政治”和“性爱”这两个基本维度进入文学、探索人性的创作构架;在此意义上,《爱历元年》既是“情爱之书”更是“人性之书”。《爱历元年》的写作动机缘于既是作者的也是小说中人物的“中年危机”,对“中年危机”的破解则是道德出轨和感情突围;故而,爱情更多是一种精神修行和安顿灵魂的方式,对爱情“迷失”之后“回归”的只能是婚姻。  相似文献   

2.
《夜》这一文本以男性视角为切人点,展示了一幅男性欲望与视觉中的女性生存图景。在这一世界中,女性卑微而且痛苦地活着,失去了自我,在无爱的旧式婚姻牢笼中背负着封建遗毒的重压一步步走向坟墓。《夜》这一作品是丁玲向创作早期所形成的关怀女性个体生存处境的女性写作视点的回归,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野多惠子的小说《回转门》以真子的视觉和感受,描写了婚姻带给女性的存在感和生命体验,以及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反思.小说看似平淡,实则通过草根女性的人生经历探讨了现代婚姻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揭示了婚姻生活中女性的生存状况、生命价值和所面对的各种社会问题,读后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王跃文的长篇新作《爱历元年》,通过平实质朴的语言、张弛有度的情节、血肉丰满的的人物形象,从容不迫地展现出一个真实的现代社会、一个纷繁复杂的人性世界。小说在还原生活本真的同时,凸显现代人的存在困境,努力挖掘生命个体的灵魂世界,积极探寻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5.
A.S.拜厄特的代表作《占有》以历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女性生命历程为主要叙事线索。通过对几位女性在感情、事业上所遭受的机遇、变故、挑战的讲述,表现出了作者对女性生存的关注以及其女性生存经验思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尤其是女权主义者,在或理性或感性思想的驱使下,对生活道路的不同选择,表明只有恰当的融合理性和感性,才能走向生命的和谐与幸福。  相似文献   

6.
王跃文在其新作《爱历元年》中,试图建构起一种新型的二元性别叙事结构。小说通过对传统性别结构模式的消解、对传统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的突破和对男女“主体”存在意识的叙述,显露出了试图建构这种叙事结构的文本意图。  相似文献   

7.
王跃文最新长篇小说《爱历元年》主要描写了知识分子夫妻孙离与喜子从恋爱到结婚后十数年的情感历程,二人从乡村进入城市后相继出轨,背叛了“爱历元年”的誓言,最后在伦理亲情的感召下双双回归。孙离与喜子的遭遇折射出的是一代中年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现实中所面临的精神危机,而以他们为中心串起的众生百相也映照了当代社会多方面的现实困窘。小说让孙离与喜子的家庭在传统伦理的感召与规训下回归正轨,但对乱象丛生的严峻社会现实却显得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拥有特殊的中西文化背景,他将传统婚姻与现代爱情兼容并蓄,和谐统一于"现实的理想"中。他否认爱情至上论,主张婚姻的和谐互补,性爱的自然美妙,反对不婚不育。他对完美女性做出了既现代又传统的阐释,并从男女不同的身心结构和生存方式入手思考女性的归属及其与家庭的关系,提倡女性真正的幸福在于婚姻和家庭。  相似文献   

9.
相亲,是现代都市大龄女性要面临的共同问题。李天田的"非虚构"小说《相亲记》,以轻松、幽默的独特笔触来透视当代女性最为关注的沉重话题,深入剖析当代女性的婚姻价值观以及这些女性面临的伦理尴尬和生存焦虑,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老舍小说的性别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考男性婚姻问题时,老舍在理性层面上认可无知无识的传统女性;但在深层爱情体验层面上他又深入抒写男性在传统婚姻中的无爱的痛苦。在思考男性如何对待女性世界的问题时,老舍一方面同情女性受男权伤害的生命苦难,并从善意的男性立场出发,充分抒写男性庇护美好女性的深情厚谊;但另一方面,他又从男性自我防御的立场出发,表达对女性主体性的恐惧与厌憎。老舍的性别意识,呈现出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观念相交织、男权立场与合理的男性立场相渗透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11.
关注女性生活是林语堂小说题材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的作品大多是通过爱情婚姻的描写来聚焦女性的生存环境和情感经历,并一直不断探求着女性自由完美的生存方式。《贞节坊》的改编,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林语堂珍视女性自在、自然状态的情感,对女性充满了爱和同情,指出女性之健康情感不当以某种道德为借口而强行压抑之。  相似文献   

12.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舍伍德· 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镇畸人》中刻画了一个由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的美国西部小镇,镇上的人们行为怪异,被称为畸人,伊莉莎白是无数畸人中的一个. 借助关于疯癫形成的社会机制的理论,结合女性主义的观点,通过解读伊莉莎白在少女时期、婚姻中以及生命最后阶段的爱情,分析伊莉莎白因爱而畸的外部社会原因,警醒当代的人们关注女性的情感世界,保障女性在变化的社会机制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荆棘鸟》中,爱情叙事是最重要的结构因素,作品对爱情的书写隐含着对女性欲望的展露和对女性成长的追踪。具体地说,在对梅吉的情感体验、爱情纠葛和婚姻经历的展现中,包含着一个从柔弱的少女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主体的女性的成长故事,而其中女性的欲望与追求也得到了有效的表达。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女性化书写。  相似文献   

14.
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是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第一篇探讨女性对婚姻、爱情认识的小说。在此,分别从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以及扼杀爱情的因素的透视,来探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所反映出来的爱情与道德。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众多女作家中,蒋韵以其多产、低调和特立独行而在近年来逐渐引人注目。在她30年间创作的大量中、短、长篇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得起一读再读的女性小说精品。以作品论的形式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性别美学视角切入,具体分析《栎树的囚徒》、《上个世纪的爱情》、《走入深渊》和《心爱的树》这几个小说文本。可以看出其作品的若干特征:以女性个人本位的创作视角彰显出无所不在的权力对家庭女人生存命运的主宰;在爱情与权力“面对面”的语境中表现爱情的短暂与脆弱;两性关系中男性对女人身体的征服欲与占有欲以及面对权力所出现的驯服与不驯服的身体;在女性日常生活根基中融入鲜活的个体生命体验,表现出同一历史时期中作为“个人”的不同的女人和男人,并把一个个关于日常生活,关于爱情婚姻,关于家庭,关于背叛与出走的小说叙事,提升为关于珍惜生命关于爱和救赎的具有生命哲学意味的女性小说。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众多女作家中,蒋韵以其多产、低调和特立独行而在近年来逐渐引人注目。在她30年间创作的大量中、短、长篇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得起一读再读的女性小说精品。以作品论的形式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性别美学视角切入,具体分析《栎树的囚徒》、《上个世纪的爱情》、《走入深渊》和《心爱的树》这几个小说文本,可以看出其作品的若干特征:以女性个人本位的创作视角彰显出无所不在的权力对家庭女人生存命运的主宰;在爱情与权力“面对面”的语境中表现爱情的短暂与脆弱;两性关系中男性对女人身体的征服欲与占有欲以及面对权力所出现的驯服与不驯服的身体;在女性日常生活根基中融入鲜活的个体生命体验,表现出同一历史时期中作为“个人”的不同的女人和男人,并把一个个关于日常生活,关于爱情婚姻,关于家庭,关于背叛与出走的小说叙事,提升为关于珍惜生命关于爱和救赎的具有生命哲学意味的女性小说。  相似文献   

17.
人类求生存首先要面对的是大自然.大自然供给着人类生存的必须,也狂暴地摧残人们生存的欲望.《日光流年》描写了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原始农耕环境中,为求个体生存,求种族生存,人类如何与自然抗争,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坚硬如冰》则描写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人性本能在社会强力压抑下的扭曲及其恶性膨胀.这两部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欲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荆棘鸟》中,爱情叙事是最重要的结构因素,作品对爱情的书写隐含着对女性欲望的展露和对女性成长的追踪.具体地说,在对梅吉的情感体验、爱情纠葛和婚姻经历的展现中,包含着一个从柔弱的少女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主体的女性的成长故事,而其中女性的欲望与追求也得到了有效的表达.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女性化书写.  相似文献   

19.
作家张抗抗在长篇小说《情爱画廊》中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情爱的"理想国",其中出现了四位可爱的女性:高雅矜持的秦水虹,为了爱毅然走出了无爱的婚姻;青春活泼的吴云霓,坚定寻找着自己的爱情;都市现代女性舒丽,爱的同时又不失自我;小家碧玉李家阿秀,为了爱不畏世俗的眼光,坚持着自己的坚持。作者将着对这四位女性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丁玲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早期女性系列本文内,我们能够阅读到五四时代女性作家的本文所缺席的内容,即是丁玲大胆、真率地抒写了现代女性内在的生命情欲欲望及其心理经验.如果说梦珂(《梦珂》)、嘉瑛(《暑假中》)、志清(《署假中》)、佩芳与魂影(《岁暮》)等年轻女性,还在同性好友间的姐妹情谊里泄露着无意识的女性情欲欲望,感受到生命内在的这股欲望需要表达但因无法真正表达、实现所致的孤独与寂寞,并如嘉英、魂影、志清等想拥有异性存在、走出同性生活的不安与躁动,那么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记》)、阿英(《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