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提出一个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框架。经济收敛的性质取决于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较小规模的劳动力转移会引致直接收敛,而较大规模劳动力转移会使经济收敛性质呈现先发散后收敛的动态变化。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经济增长出现发散趋势,而现阶段正处于发散与收敛的过渡阶段,但这种趋势的出现是以二元结构转换速度放慢为代价的。为此,政府应努力改变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现状,一方面通过增加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支出,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梯度转移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另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先进地区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甘肃省的产业承接表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引资额迅速提高、承接区域较为集中等特点。此过程中,政策支持、资源禀赋和成本优势等多方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作为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省份,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链条较短、市场规模狭小、高素质劳动力匮乏及政府服务意识淡薄等推力因素却阻碍了相关产业向甘肃省的大规模转移。因此,应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市场化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承接模式等措施,为甘肃省加快对区外产业的有序、有效承接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论比较优势的区域结构转移井百祥因此,在市场化启动阶段,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具有双重性,一是农业内部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二是产业间转移的转型,把过去的“一、二、三”型,转变为“一、三、二”型。而要提高农村劳动资源再配置的质量,就必须强化教育和培训,提...  相似文献   

4.
白彦  吴言林 《江淮论坛》2010,(6):31-37,88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流动模型,理论研究得到,技能型劳动力的流动受到经济利益的引导,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技能劳动力的空间聚集产生外部效应,这促使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引致了对非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形成劳动力流动的双重外部效应,使得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高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存,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向内地转移。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流动的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文章所提出的假说。  相似文献   

5.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扩大就业相协调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大,就业机会小,并且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宏观就业形势在长期内将难以改变。我们必须从统揽全局的角度处理好经济增长方式与就业的关系,确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扩大就业相协调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江苏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经济长期以来过于依赖资本、能源、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投入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问题在后危机背景下显得更为突兀,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必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这一转变的重点在于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加大支持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则为其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因此,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就成了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陈子玉 《阴山学刊》2001,14(2):79-82
我国乡村劳动力资源具有数量大、质量低,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中等特点。开发利用乡村劳动力应主要依靠农业内部消化,发展乡镇企业和经济作物,开辟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引导乡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就业等多种途径。同时,还应提高乡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促进乡村劳动力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2013,(1):56-71,206
随着以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持续提高为特征的"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以及以人口抚养比不再降低为表现的"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经济逐步进入从二元经济发展阶段向新古典增长阶段的转变时期。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资本报酬递减现象开始出现,靠大规模的政府主导型投资以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方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从经济增长理论、国际经验和中国现实等角度进行的研究发现,中国亟须通过政策调整,形成国内版的"雁阵"模型和"创造性毁灭"的政策环境,获得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并且从技术进步和体制改善中获得更高效率,以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向全要素生产率支撑型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论东亚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 ,对于东亚经济的成功有三种不同的解释 :出口导向的观点、政府主导的观点和制度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三种观点 ,东亚经济成功的真正原因在于认识并巧妙地利用了产业全球化过程中的历史性机遇 ,通过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 ,成功地获得了经济发展中急需的经营资本、质量控制技术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与跨国公司的合作 ,从根本上改变了东亚的生产函数 ,使东亚效率低下的内向型产业迅速转变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产业 ,东亚所拥有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也得以转变为东亚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恶劣影响,中国出台了总量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并实施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在这些政策已取得成效和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调整经济结构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千方百计的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把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和对资源消耗上的竞争优势转变为依靠人的智慧、文化素养及创意能力上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劳动力供给和"人口红利"开始发生变化为基础,阐述与分析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指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边际效率逐步递减的趋势,劳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具发展空间。本文还指出,在我国高速的经济社会进程中,三次产业产值与劳动者结构存在着"非均衡",以及呈现经济增长率高、劳动弹性低的反向变化,构成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条件。为此,我国需要像资本投入导致技术水平层次的变化一样,提高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力质量,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劳动力就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五”期间 ,贵州劳动力总量逐年增长 ,供给结构改变 ,就业结构得到调整 ,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为解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 ,未来 1 0年贵州经济应保持适度增长 ,加快城市化步伐 ,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转移 ,积极组织向省外输送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在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这里所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与此相联系,这里所说的比较优势是指劳动力费用低廉或劳动力成本低.但是,严格地说,权衡比较优势是不能只看成本的,还要看效率.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应当是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和劳动力资源的效率的综合体现.而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呈上升趋势,劳动力资源的效率则呈下降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我国的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吴绍阶 《重庆社会科学》2007,(9):116-117,125
21世纪是创意产业世纪,创意产业将成为21世纪第一产业。创意产业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居于动力产业地位、支柱产业地位和优先产业地位。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城乡产业融合步伐;有利于扩大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必须保护知识产权,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重视人才。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简称《规划纲要》)的出台,为中国参与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开发以及长吉图地区未来产业确定了发展目标和行动纲领。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使我国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积累的发展方式的问题暴露出来,经济增长从依赖出口和投资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十分迫切。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技术产业链的发展构建是关键。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宏观经济的合理布局,更有利于提高本区域的经济竞争能力。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以下简称长吉图先导区)建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通过构建符合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优势产业,尤其是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带动长吉图先导区的产业整体演进和改善。  相似文献   

16.
大连开发区商务成本满意度调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也在发生变化,土地、劳动力等有形要素成本在上升的同时,其地位作用也在下降,而环境、服务、制度、法规等无形要素成本在下降的同时,其地位及影响力在逐渐上升。通过对大连开发区外资企业商务成本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从生产要素成本、生产服务成本、生产交易成本和生产环境成本等主要方面研究大连开发区商务成本变化对开发区区域竞争力和招商引资的影响,由此而推进大连开发区在新的一轮竞争中获胜,必须转变观念,从单纯的要素成本竞争转变为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产业集聚、区域环境等全方位的竞争;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由政府主导变为市场主导,由政策优势转变为服务优势;必须转变增长方式,由追求经济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升。充分利用开发区现有产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回顾19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及相关研究,并以现阶段人口城市化进程为背景,运用大规模社会调查数据[1],对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本文认为,尽管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状况依然存在,但在快速的人口城市化进程中,消解这些体制性因素的市场化力量正在逐渐发挥作用,而原有导致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体制性因素,其影响力正在由直接影响转变为间接影响,即在劳动力市场外发挥作用。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正在显现出以区域城市化水平为基础的纵向分割。因此,唯有在注重人口城市化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化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消除造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体制性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分析了由改革和发展过程所带来的我国劳动力市场在中资和外资之间的划分、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划分,和由劳动者个人素质、受教育培训水平的差别所带来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纵向划分,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划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背景下的特殊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分化对我国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各种所有制企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资本构成提高,相反劳动密集型产业构成降低,使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同时,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程度提高,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大。市场竞争引发的大学女生性别自我歧视问题日益显现,需要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中国DECGE模型,对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给我国经济增长和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农业减产。而对策模拟表明,所有导致资本流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措施,如提高城乡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引起的产业资本流动,政府主导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投资和补贴,以及转变进城(镇)农民(工)身份,缩小政府、企业对城乡居民转移支付率差距等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变化,都可以对农业发展起到支持作用,其中资本投入促进农业的增产效应显著,而提高城乡劳动力、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同步配套改革产生的融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