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圭峰宗密撰成<原人论>一文,运用判教的方式对儒道二家及佛教内部的各种解释一一辨别.宗密站在佛教的立场上,对儒道二教关于人之本原的究竟之论进行了多方面的诘责.但从回真向俗、入世化民的角度上,宗密又在不同程度上肯定了儒道二教及本原的理论.佛教的人天教、小乘教、大乘法相教、大乘破相教,在宗密看来,也都不是究竟之论.宗密认为,只有一乘显性教以"一切有情"普遍具有的"本觉真心"为人的本原,这才是佛教内部各种教门的合理性.圭峰宗密的本末之辨是华严判教在教理阐释中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延寿与宗密的"禅教合一"论虽有相通、相似之处,但差别却十分明显:在"一心"说上,宗密主要依据《大乘起信论》和《圆觉经》立说,延寿则主要遵照《楞伽经》立言;在华严禅方面,宗密属于狭义的华严禅,延寿则归于广义的华严禅;在融合论上,宗密偏重"禅教合一",延寿则主张"万善同归"。若从历史境遇方面看,延寿之说实质上是宗密之论在新的语境下进行的转换——由顿悟成佛说转向诸教合一的实修,由主张自力转而依赖他力。这种路向的轮转实际上就是佛教文化在唐宋之际发生嬗变的一个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宗密通过评判禅宗各派、和会佛教与禅宗、会通佛道儒三家,建立了其和而不同的佛教判教思想体系.宗密在中国佛教史上首先系统地对中国化佛教--禅宗进行判教,论述佛道儒三教合一,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宗密在《原人论》中,以“真心”为中心,论证了人与物之区别的依据、性之善恶发生的可靠原由及吉凶、祸福、贵贱、生死所产生的必然性,由此批评了儒道两家(尤其是儒家)的“元气”论。理学先驱周敦颐、张载,率先分别以“太极”“太虚”为中心建构理论,对宗密的批评一一作了回应。但两者相较,张载的论证内容更加详实、逻辑性更强,因此在回应宗密的挑战上有效性更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回应佛教挑战的任务圆满完成了,因为张载与周子一样,其理论体系仍有不足之处。尽管如此,但他们的理论还是引起了同时代佛教徒(如契嵩)的关注与回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华严宗和天台宗是中国佛教诸宗派中最具哲理性的宗派,对中国佛教思想性格的形成影响至深。凤潭通过对中国华严宗思想特别是对澄观和宗密的华严思想的批判,试图会通华严思想和天台思想。虽然凤潭对澄观和宗密的批判有失偏颇,但他敏锐地指出了中国华严宗的思想基础由法性本空向真心缘起的转变,并指出了法藏的华严思想与智者大师的天台思想有相通之处。这对我们准确把握中国华严思想与天台思想的理论特质不无帮助。  相似文献   

6.
禅学的发展兴盛是与士大夫知识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黄檗禅学作为晚唐由洪州宗向临济宗转化的一座津梁,这一特点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对黄檗禅学与身为国宰的裴休及皇帝李忱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剖析,并由此对冉云华先生推崇宗密的观点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7.
张载提出“性二元论”是儒家人性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学界对该论的思想来源争议较大,有道教说和佛教说的分歧。实际上,张载“性二元论”受到了禅宗大师圭峰宗密对立思维形式的影响,与道教并无关系。宗密认为人在身心结合之前,“真心”是“清净不染”的,然一旦“禀气受质”后,此“心”就受染了,从而遮蔽了本有的“清净”,这是一种先天与后天、本然与非本然之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张载在此基础上对孟子性善论、王充与孔颖达“气稟”论、胡瑗的“天地之性”和传统“气质”观等思想进行综合创新,最终提出了“性二元论”。道教徒“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的说法恰是受张载的影响,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史是一门发展着的科学.中国哲学史之成为一门科学,有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作为一门科学的中国哲学史,还需要继续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所开辟的认识道路不断地发展.在中国古代,早就有对前代学术思想成果进行总结性评述的论著,诸如《庄子·天下篇》、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宗密《华严原人论》、朱熹《伊洛渊源录》、直到黄宗羲主编的《宋元学  相似文献   

9.
禅宗在东山门下,衍化出南北两派,慧能南派以顿立宗.神秀北派被视为渐宗。长期以来,南北之间,势如水火,相见如仇雠。宗密提出南顿北渐相融合的看法,其论点有两个,一是“顿悟资于渐修”,二是“顿悟渐修”。前者讲顿悟之南宁必须依赖于渐修之北宗,后者作为一种修为观,强调顿悟之后还须渐修,又以持“顿悟渐修”观的荷泽宗融会其他南北各宗。这对排宗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性宗圆教"是延寿"禅教一致"思想的核心,其根本含义是"无相真心不变随缘,与一切法不一不异",该思想以融通性、空、相三宗为特点,其主旨是"以心为宗",而其依据的主要经典则是《华严经》和《大乘起信论》,这是他深受宗密和澄观影响的结果。通过研究延寿的这一思想可以看出,其立场是"性宗",并强调"性宗"对空、相二宗的兼容,其目的是试图用"性宗"切换掉"空宗"在禅门中的主导地位,进而为针砭唐末五代禅宗时弊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圆觉经》的翻译是由个别僧人自发组织的"民间译场"完成的。完成之后,未履行向朝廷申报入藏程序,也未编订记载此经翻译过程的经录,或者可能编订但流传不广。古代佛教史家依据言必有据的原则书写,将有些许矛盾的传言都记录在案。其后,宗密访得流通于教界的《圆觉经》抄本并且多方收集当时的注疏,据此编撰《圆觉经大疏钞》等著作。此经逐渐在教界流通,对唐中后期的中国佛教产生了重大影响。智昇、宗密仅仅怀疑此经翻译过程记载的不完全或者舛误,从未曾怀疑《圆觉经》的"真经"身份。当代学者以古代文献记载分歧为由,以自己所认定的佛教某些派系的思想为准,将其判为"伪经",是缺乏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哲学史是一门发展着的科学。中国哲学史之成为一门科学,有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作为一门科学的中国哲学史,还需要继续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所开辟的认识道路不断地发展。在中国古代,早就有对前代学术思想成果进行总结性评述的论著,诸如《庄子·天下篇》、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宗密《华严原人论》、朱熹《伊洛渊源录》、直到黄宗羲主编的《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等;这些论著,按不同的时代要求,从不同的思想角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至今对哲学史研究仍有参考价值。但由于古代社会分工和学术分类的局限,哲学还与其他非哲学的社会意识形态浑沦未分,被包容在所谓“内圣外王之道”,“天人性命之学”的庞杂体系之中。哲学史还不可能成为独立的学术部门。  相似文献   

13.
主张神佛峻别的伊势神道,在学问主张和精神思想上,与江户国学同出一辙.伊势神道批判佛学以期推动文化自立;江户国学反对儒学以期实现文化独尊.对外来文化的无情排斥和对自我文化的放纵自赞,可分明窥见深埋在日本文化内部神秘主义和情绪主义之基本根性.  相似文献   

14.
文秘人员作为"窗口"单位的工作者,其一言一行将直接代表所在机构的形象,所以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十分重要。本文从文秘人员口语表达能力的具体要求、培养方法两方面入手,对于如何提高文秘人员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了研究、探讨,以期增强文秘人员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效果,以期与业内人士共同协商,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5.
高校管理职员在高校中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提供服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高校日益重视管理职员培训工作,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以期提高其素质和工作效率,但是培训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作为组织可加强五个方面的工作,以期通过培训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老年人口激增,尤其在农村地区出现了许多农村居民养老难的问题.由此国家出台新政策,在全国部分地区设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以期解决试点地区农村居民养老难的问题.本文针对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地区运行期间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期建立适合黑龙江省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分析体态语的分类,阐述体态语的语用功能,以期对体态语的恰当运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实证的基础上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建构 ,以期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对萨克斯管演奏及教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引起萨克斯演奏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一直发挥着其在监督社会中的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界和实践界也一直在认真对其进行研究,以期扩大优势弥补不足。在此,针对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发展实际情况,对传统舆论监督和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及其现状做以归纳,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总结其各自的优缺点,以期从中找到新的突破口,寻求更加完善的舆论监督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