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辽 《江海纵横》2005,(1):43-44
在新闻界,杂文界,几乎无人不知湖南有个“党风记者”李升平,有个真枪实弹的杂文家李升平。报道李升平事迹的新闻和文章甚多,但是,惟独祖丁远的《社会脊梁——湖南有个“党风记者”李升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脊梁》)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它不仅获得了“中国作家世纪论坛”惟一的长篇报告文学特等奖,而且受到了全国媒体新闻工作者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2.
“乡土杂文”的诞生,是我国当代杂文创作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事件,它是对杂文创作宗旨、杂文的性质以及对杂文文体分类的重新定位。乡土杂文命题,是李升平先生的杰作,是他对杂文事业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提起杂文创作,必定想到讽刺问题。杂文的命运之所以多灾多难,都与“讽刺”二字相关。长时期以来,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杂文有“刺”,是什么“爆炸物”或“禁品”。其实,杂文这朵文艺之花,正是一朵“带刺的玫瑰花”。鲁迅先生把杂文看成是时代的“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看成是投向形形色色的反动派的“匕首”和“投枪”。杂文的主要特征就是讽刺。今天,“讽刺”二字也可作批评解。正因为“讽刺”二字给杂文创作带来种种责难、误解和纷争,本文试与同志们一起加以讨论杂文的讽刺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杂文家,秦似继承和发扬鲁迅杂文“论时事不留面子”的战斗精神,同时巧妙运用各种讽刺手法,针砭时弊,打击敌人。本文拟分析其杂文十种讽刺手法的运用特色。  相似文献   

5.
讽刺是杂文一种重要的战斗艺术,鲁迅一生的战斗和劳作,确立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把杂文的讽刺艺术锤炼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杂文之所以要讽刺,跟作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分不开。杂文是从旧中国发展过来的,那时作家生活在反动统治之下,没有言论自由,“理智受着客观上的障碍,得不到正常的发露”,困而运用讽刺进行战斗。正如鲁迅在谈及自己写小说的情况时所说的:“只是对象隆冬一样没有歌唱,没有花朵的本国情景感到悲哀,才写些东西来打破寂寞而已,……以后写还是想写,但前途暗淡,在这样的环境中,恐将更陷于讽刺与诅咒亦未可知。”但  相似文献   

6.
<正> 讽刺是铸成鲁迅杂文强烈战斗性的一个有力因素。在鲁迅的杂文中,作者经常地大量地通过语言修辞的艺术手法进行讽刺,取得了多方面的强烈的讽刺效果,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鲁迅杂文中的这种讽刺手法,很多同志都在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本文想就鲁迅杂文中的讽刺语言艺术也来作一点粗略的分析和探讨。 (一)搭配“反常”,巧用矛盾,换句话说,就是通过词语本身搭配的表达作用,利用词语的意义关系来进行讽刺。这种方式在鲁迅杂文中表现得特别突出。所谓“搭配‘反常’,巧用矛盾”,是指修饰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的杂文创作,历经四个时期:建国初期,处于徘徊阶段。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出现了一个繁荣发展的局面,形成了当代杂文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此后,杂文创作又经历了一个大波折。“文革”十年,杂文创作是一派荒凉景象。粉碎“四人帮”后,杂文创作再度繁荣,至今不衰.这“三起三落”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要繁荣杂文创作,必须对杂文有正确的认识,掌握运用好暴露、讽刺等手法,不断提高杂文作者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三、鲁迅杂文的真实性 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其实,鲁迅杂文的生命,也是真实。如果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那末,鲁迅的杂文则是现实生活的更直接的反映。鲁迅杂文的美学价值,它的全部根基,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只有真的,才是美的。正如鲁迅自己所说:“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9.
鲁迅杂文的讽刺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巧妙的隐蔽性和无与伦比的深刻性,从而形成了其杂文尖锐泼辣、吞吐曲折、幽默冷峻、深沉凝重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省女作者邹人煜的杂文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了,是为《紫千集》。“紫千”是作者早年常用的笔名。作者在集子的《后记》中谈到,在搜集自己杂文的时候,她想起了许多往事,不禁百感交集。“文革”一开始,因为三四篇杂文,作者被打成了黑帮,戴上了“反对大跃进”、“讽刺党的领导”,“影射毛主席”等吓人的大帽子,受到了公开批判。这几篇给作者带来厄运的杂文均收在《紫千集》中,即《由学骑自行车而引起的》、《笑话之中有文章》、《无益的赞美》诸篇。打开集子,我一气翻阅了这几篇杂文之后,亦不禁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关于漫画的定义及其论述可以用来透视鲁迅作品的漫画性、表现性。鲁迅作品与漫画大师歌雅、杜米埃、勃拉特来、格罗兹等的作品存在着极大的相通(似)性。鲁迅作品的漫画性写实与表现特征兼具,其艺术创造更在后者。鲁迅作品漫画讽刺笔触的犀利和深刻,在其杂文中达到了高峰。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文本批评方法,对李白乐府中的兴寄从形式层面进行探讨。李白乐府利用语言的复义性造成作品意旨的多重性;利用对立式结构暗示主体心灵的冲突,造成作品的戏剧性张力;利用意象的象征性赋予叙事性乐府抽象性,借此表达深刻的人生体悟。同时对李白乐府中一些篇章的涵义,作出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当属于广义的世情小说范畴 ,其发展流变大体经历了孕育形成期、成熟与高峰期、转变与丰收期三个阶段。中国古代讽刺小说对现代讽刺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研讨其发展流变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探究鲁迅杂文的创作动机 ,在深入剖读文本的基础上 ,论证“执着真实 ,撕破假面”乃是鲁迅杂文的本质性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陈白尘善于从对社会的结构认识和对现实的政治认识出发来选择喜剧对象,通过揭示这些否定性喜剧对象的内在矛盾和本质,来发挥讽刺喜剧的社会作用和艺术作用。在讽刺对象、讽刺目的、讽刺效果及讽刺方法等方面,陈白尘讽刺喜剧都表现出了特殊的艺术追求。这种以讽刺为本位、充分吸纳其他喜剧艺术因素的观念与方法,促成了讽刺喜剧的讽刺性因素和喜剧性因素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亚·德·霍普是20世纪英文诗坛为数不多的在讽刺诗创作方面取得成就的重要诗人之一.他重视诗歌的社会功用,主张复兴讽刺诗的创作,并身体力行,创作了数量不菲的讽刺诗.霍普的讽刺诗按照其主题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具有评论时事性质,其锋芒指向人生百态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类则呈现出"以诗论诗"的特征,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本身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重庆诗人余薇野作了个性艺术风格的研究,认为余薇野的讽刺诗,具有对世道人心的洞察入微,对纷纭世象的轻松描画,对虚饰伪装的敞亮揭露,以及言浅意深、寓庄于谐的艺术语言等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讽刺文学,其美学文化鲜明反映了现实,有较强的刺时救世的教化作用。文章从中国古代讽刺文学发展轨迹切入,探究其外具偏执、否定之形,内蕴"中和"之美,从美学角度和文学史的视角论述"中和"之美辩证和谐的理性精神在讽刺文学体式中的艺术风貌和表现形式,以期对文艺美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量词作的禅学观照 ,发现禅宗的影响是不少俳谐词呈现幽默诙谐风格的重要背景来源。禅宗浸染下的俳谐词 ,主要表现为 3种类型 :1)禅宗幽默诙谐的接引方式影响词人的参禅态度及创作态度 ,使词作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流露禅理禅趣 ;2 )禅宗“游戏三昧”“立处皆真”的人生态度影响词人的人生态度 ,词中多表露游戏人生的况味 ;3)在禅宗“戏言近庄 ,反言显正”的思维方式影响下 ,词人创作出不少具有讽刺意味的俳谐词  相似文献   

20.
元和文学堪称唐代文学的第二个高峰.表现在诗歌领域,其时形成了一股现实主义创作潮流,涌现出讽谕诗派作家群.讽谕诗派作品的儒学指向主要体现在维护大一统政权、民本思想、深沉的忧患意识、贯彻儒家之"诗教"等层面.该诗派继承并发展了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开创了浅切平易诗风一派,提高了古典诗歌之叙事艺术及促进文学大势由"雅化"向"俗化"嬗递,在文学史上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