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立Engle(2002)提出的动态条件相关多元GARCH模型计算深圳股市诸行业指数2001/07/02~2005/07/15期间的时变Beta系数,进而对系统风险Beta系数与收益的关系进行传统的检验和由Pettengill et al.(1995)提出的条件检验,并且探讨了非系统风险、总风险在资产定价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Beta与收益间不存在传统的无条件相关关系;部分行业指数的Beta系数与收益符合条件相关关系:当超额市场收益大于0(上市场)时,Beta和收益正相关;当超额市场收益小于0(下市场)时,Beta与收益负相关.但对大多数指数而言,Beta与收益仅在下市场时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非系统风险以及总风险均得到了补偿,表明深圳股市的投资者并没有充分分散化其投资,政府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假设投资者风险厌恶、且其风险厌恶程度受其情绪影响的条件下,以投资者效用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建立基于投资者情绪的投资组合模型从理论上研究投资者情绪对投资组合结构及其收益-风险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投资者过度乐观时,其将通过银行借贷融资等方式购买超额风险资产;当投资者情绪处于相对理性状态时,其将合理分配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当投资者情绪处于悲观状态时,其将卖空风险资产。当投资者情绪处于过度乐观和相对理性状态时,投资组合预期超额收益与风险正相关;当投资者情绪处于悲观状态时,投资组合预期超额收益与风险负相关。论文研究结果修正了前人的相关研究结论,是对传统投资组合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Pollet和Wilson的研究认为,股市平均相关性-收益关系比股市波动-收益关系能够更好的阐述总体风险-收益关系。本文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股市平均相关性-收益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股市波动,平均相关性对股市预期收益的解释能力明显增强,并且在低情绪期,平均相关性-收益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而在高情绪期,平均相关性-收益关系被削弱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高情绪会削弱总体风险-收益关系。这一结论在随后的稳健性检验中被证明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情感分析技术,在情感倾向点互信息(SO-PMI)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拉普拉斯修正"和"情绪分类阈值",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个体投资者情绪度量的SO-LNPMI算法;基于上证指数股吧的31万条论坛信息,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了个体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率和成交量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1)与经典的SO-PMI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SO-LNPMI算法的情感识别精度更高;(2)积极情绪是股票收益率的格兰杰原因,消极情绪对其影响不显著;(3)投资者情绪与成交量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4)当投资者处于积极状态时,会热衷于使用表情符号表达情绪。本文的研究为投资者情绪度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算法,有助于投资者更好的利用网络论坛信息进行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5.
个人投资者情绪能预测市场收益率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上个人投资者情绪(包括散户投资者情绪和大户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市场收益有助于个人投资者情绪指数的预测,个人投资者情绪却无助于市场收益的预测.这是因为,个人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流动性有正面影响,但是股票流动性和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朗,导致个人投资者情绪不能预测市场收益率.中国股市控制权仍然掌握在机构投资者手里,而且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有信息优势,投资行为更理性.本文从股票流动性这个新的角度来解释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有助于理解机构投资者的情绪比个人投资者的情绪更不易受股市大盘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除受宏观基本因素影响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众多个体投资者或噪音交易者行为左右。中国股票市场拥有庞大的个人投资者群体,且股民群体与网民群体之间具有高度耦合性,使用网络情绪等信息能够探索中国股市收益变动基本规律。        为揭示个体投资者行为对股市收益的影响,以个体投资者情绪为视角,以网络环境中个体投资者的情绪信息为切入点,检验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收益的关联关系,评估网络情绪信息价值。使用中文文本情感分析方法,从新浪微博文本中提取出网络情绪时间序列;分别运用均值Granger因果和分位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探讨网络情绪波动与股市收益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将股票市场发展阶段进行细致划分,研究不同市场阶段下网络情绪波动与股市收益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沪深300指数收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均值框架下网络情绪波动与股市收益之间因果关系并不明显,但基于分位数Granger因果分析却发现两者在极端分位点区间处存在广泛且显著的因果关系。数据显示,在40个因果关系检验中,分位数Granger因果检验的因果关系发现了23个显著的因果关系,发现率为57.5%,远高于均值Granger因果检验的7.5%。此外,股市收益受到网络情绪波动影响的程度和方式在不同市场阶段下有所不同。        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一些特定分位点区间网络情绪波动对股市收益存在显著因果关系影响,这为在特定条件下股市收益的可预测性提供了佐证。网络情绪能够预测股市收益的尾部(上尾或下尾)行为特征,可以为金融风险防范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为股票市场的定价、收益预测和波动率估计等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也为网络情绪信息使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考察经由陆股通的资金量与投资者关注度对股市的影响,并兼顾股市时频域特征,将EEMD与高阶矩波动模型相结合,分别构建三个频率尺度下股市收益率、北上资金与百度指数的三元GARCHSK模型,基于时变协高阶矩视角对模型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上资金及投资者关注度均与内地股市存在时变关联关系;协高阶矩逐步成为内地股市与北上资金风险传染与波动关联的重要途径,且关联性逐步提高,而投资者关注度与内地股市的关联途径较少,关联关系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内地股市的短期均值与方差变动更多地取决于北上资金量,长期非对称性、极端风险概率的变动则与投资者对相关信息的关注程度存在更为显著的关联。本文从不同频率尺度探讨北上资金、投资者关注度与内地股市的协高阶矩关联途径与时变互动关系,为后续互通机制的政策效应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池丽旭  庄新田 《管理科学》2011,14(10):54-66
应用前景理论思想,以中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处置效应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和风险偏好特征,并且进一步确定了决策者投资过程中的参考价格水平. 实证结果表明,1) 宏观面因素直接影响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 股权分置改革前,投资者的非理性较强,表现出长期持有损失股票,而过早地卖出盈利股票的处置效应特征; 股权分置改革后,投资者更愿意长期持有盈利的股票,对收益表现出一定的风险喜好. 另外,投资者表现出的私房钱效应削弱了处置效应的强度. 2) 投资者除了将动态购买成本作为参考价格,其情绪还会受到股票历史最高价格的影响. 3) 最后,针对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验证了止损策略的收益优于买 入后持有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赌资效应(House Money Effect)是指前期收益会使投资者变得更加风险寻求。与以往基于心理学实验或投资者个人交易账户数据所进行的实证研究不同,本文以股票市场整体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十四支股票综合指数为样本,构建TVRA-GARCH-M模型来研究在市场层面上前期损益对当期风险态度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在股票市场整体行为上,前期收益会降低当期的风险规避程度;同时,前期损失会提高当期的风险规避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股市2000年1月至2017年9月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盈亏状态和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博彩行为的影响。本文首先构造股票博彩指数和资本利得量以及二者的交互项,然后使用Fama-MacBeth回归并分析该交互项系数估计量的统计显著性和经济显著性,结果发现,尽管我国股市投资者总体上表现出博彩偏好,但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会厌恶风险,不愿意冒险买入或继续持有"博彩型"股。本文还构造了投资者情绪指数,并以中位数为界将全样本分为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和低落期,然后通过分组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对博彩行为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影响:较之于情绪低落期,投资者在情绪高涨期会更加偏好投资"博彩型"股票;此外,情绪还会通过影响投资者的风险态度进而间接影响投资者对"博彩型"股票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