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之间由于文化信念、文化自觉的差异而难以协调,基础教育保护又由于高考指挥棒压力使得民族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将民族非物质文化从民间推向大学的象牙塔是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调和方式,在侗族大歌的大学传承实践中,实现了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
侗族大歌有着特定的自然生境、社会生境和文化生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特定生境的规约,使得这一民间音乐形态为侗民族所独有。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侗族大歌传习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生态均发生了剧烈变化。音乐生境的变动,对侗族大歌将带来怎样的变化?这需要从自然、社会、文化的生态调适中寻找答案。只有把侗族大歌视为一种顺应自然、融入社会、尊重传统的活态文化,而不是一种文化化石,才有可能为它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保护与传承求得正解。  相似文献   

3.
侗族大歌是侗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灿烂结晶和传承载体,它以其独特的复调和声与无伴奏的自然音质唱响山乡水寨并走上了当今世界乐坛。侗族大歌的悠扬旋律凝结着侗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心声,体现了其对本民族文化的坚执守望和高度认同。自然和谐的原生态演唱艺术,来源于侗族人民对家乡山水的满怀挚爱,对生活美和劳动美的真情流露,而特殊的"款"组织形式和"寨老"协商制度以及鼓楼公共文化,则是其穿越时光隧道流传不息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4.
侗族大歌所展现出侗族文化的"和谐",乃是侗族文化遗产的核心--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认识侗族文化,就需要解读侗族大歌,要理解侗族大歌就需要了解侗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乃至中国民间文化的奇葩。充分发挥侗族大歌在侗族文化旅游文化市场营销中的作用,有利于旅游宣传促销,有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有利于旅游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有利于拓展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6.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的保护与传承方式更多的是按行政区划以外部力量去推动,完整性、主动性、本真性都有所不足.从“自然、自觉、整合”几方面着手,调动整个侗族自身的主动性,依照文化发展的特性去进行保护与传承,收效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武宁打鼓歌具有浓郁的赣西北音乐文化特征,它是山地稻作文化衍生的独特艺术样式.特殊的表演方式发挥着以歌促劳,以歌传史的作用.武宁打鼓歌是吴、楚声腔相融汇,比、兴、赋手法并用的艺术活化石,值得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侗族人民在长期利用当地生物资源过程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而这些传统文化和知识又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侗族糯禾文化、民族医药、饮食文化习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文化等传统知识对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对糯稻遗传多样性有保护作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可以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促进传统知识的利用和惠益共享。  相似文献   

9.
讲款活动中的款词是侗族社会具有悠久历史的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栽体,讲款活动是侗族社会颇为流行的口头"普法"形式之一.在侗族社会的日常运作中,款词体现了习惯法的基本特征,它的社会调整功能和社会规范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而讲款活动中的完整性、针对性和援引性等特点也极大地彰显了这种"普法"活动的社会效果.总之,款词以及附着其上的讲款活动对侗族社会的规范运作、侗族民众向心力的凝聚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文化功能的变迁,催生不同功能类别的文化艺术品种,其形态结构也因此各有区别.侗族琵琶歌亦不例外,民歌体琵琶歌具有婚恋(交际)娱乐功能;曲艺(说唱)体琵琶歌则担负传载教化功能;戏曲体琵琶歌拥有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侗族的款约、禁忌(生物崇拜)、乡(村)规民约,其中富含生态保护的规范,对侗族地区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侗族习惯法生态保护规范中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构建生态文明,建立侗族美丽家因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嘉禾伴嫁歌是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种以反映妇女婚嫁习俗为主要内容的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等传承价值.当前如何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使之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值得今人思考.  相似文献   

13.
胡艳丽  曾梦宇 《学术论坛》2012,35(10):71-75
高速交通的发展改变了侗族在相对封闭条件下发展的历史轨迹,给侗族"非遗"传承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顺应生境的变迁,在观念转变、整体规划、区域联动、推进手段以及学校传承等多方面进行努力,侗族"非遗"的有序传承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侗族鼓楼是中国建筑艺术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侗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侗族鼓楼的建筑,不仅体现了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而且还凸显了侗族人民对关的追求以及对建筑美学的认同和感知.侗族鼓楼的美是一种和谐的美,主要表现在形式的和谐、物理的和谐以及文化的和谐等方面.对侗族鼓楼和谐审美属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鼓楼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同时还能让更多的人关注鼓楼,领略鼓楼的艺术风采,爱护侗族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5.
在包括侗族在内的中国南方众多少数民族的口头文学中,有大量吸收汉族古典文学创编的叙事歌。此类口头文学是南方少数民族叙事歌发展之结果,它植根于南方少数民族悠久的歌唱传统中,是基层民众对待外来文明之自主意识的一种呈现,具有表达民族声音、口头艺术自律发展以及外来文明本土化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华夏历史文明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建设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就必须明确发展目标、确立战略定位.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着力培养文化名家,彰显中原优秀传统的文化符号,创建华夏历史文明主题基地,构筑凸显中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可以通过实施理论研究工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文化民生改善工程、文化产业提升工程、文化消费提升工程、文化“走出去”工程和文化政策保障工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程等途径,加快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相似文献   

17.
广西三江地区侗族女性服饰的构成部件极具特色,其服饰文化体现在婚姻育儿与服饰、服饰作用、服饰禁忌、穿着习惯和服饰审美等方面.而汉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和其他民族之间的服饰融合是影响侗族女性服饰传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侗族妇女是侗族文化的创造主体之一。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侗族妇女和侗族男子共同创造和浇灌着侗族文化的奇葩。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以及性别差异,侗族妇女的生活与文化,亦有其相对的独立品格和特性。把侗族妇女生活与妇女文化从整个侗族文化系统中,单独地剔出来进行分析和讨论,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侗族文化的结构与特征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王俊 《云梦学刊》2007,28(6):110-112
鼓楼是“南侗”地区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它造型精美、结构古朴,具有很高的建筑学价值;它还集财富和人文展示、聚会议事、民俗风情以及休闲娱乐等诸多社会功能予一身,对于侗族社会的雏系和进步、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均不可或缺,有其独特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校训校风文化是工科类高校在工程教育实践和校园文化传承创新中,胸怀"国之大者",传承工匠精神,汇聚师生员工和校友大认同、大愿景,凝练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大工程文化的核心.阐述校训校风文化的提出及意义、概念及特征、育人实践及成效,对工科类院校校训校风文化理论探究及其育人实践具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