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来 ,“党正确地分析国情 ,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 ,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①这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对社会主义、对中国国情反复再认识的科学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十五大又进一步提出“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② 这就是要统一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及其长期性。并以此为出发…  相似文献   

2.
重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五大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纲领,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中国现实的科学定位,也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就在于要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要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抓住初级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根据这种基本国情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认真学习十五大报告,对全国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重新强调了我党早已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强调的力度,在我党历史上创造了三个第一:报告共分十个部分,其中第四部分,都是讲初级阶段问题。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以如此之多的篇幅阐述初级阶段理论,是第一次;报告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阶段的国情,是认识为什么实行现在的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角度,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论证了认清中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并认为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保证,并说明我们党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因为正确认识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础。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重申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指出:“这次大会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主要依据是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历史由来,由落后的农业国到发达的工业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程、社会主义改造操之过急、过渡过快的历史后遗症。国情是制定路线的客观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表明,对国情能否作出正确判断,关系能否制定正确路线,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差距往往成为产生“左”的思想的客观根源,必须正视这一现实。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消除了一系列长期困扰人们、阻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左”的观念。同时又拒绝了抛弃社会主义右的主张。依据初级阶段理论制定的基本路线,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又防止、纠正了“左”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重新认识,是当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大课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的提出和确认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我们党依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就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和把握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出现了不断变化的新特点,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身也是具有阶段性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上,必须注意防止和克服几种错误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这个根本问题出发,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做出的科学的综合判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和实践创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准确把握中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条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20世纪50年代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探索发生了相当大的曲关键原因在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不够准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正是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有了明确而清醒的认识,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才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理论基础.十六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是对现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中华魂》2013,(4):59-60
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然后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下一步,我们还是要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立足于这个基本国情,正确处理市场与效率、发展与分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这在历史即将进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跨世纪宏伟大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这是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所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本世纪60-…  相似文献   

15.
健康有效地搞好党的建设,是以党在政治上、理论上的成熟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政治上理论上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要求,当前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要着重抓好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就要引导党员全面认识和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政策的深远蕴涵;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就要引导党员正确认识我们党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战略意图;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还要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新的构想和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社会矛盾深刻认识的结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方位和出发点。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中把握和谐社会的建设,使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和服从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还要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特点来处理和谐社会构建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的精神为指导,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遵循教育工作的自身规律,主动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迎接世纪之交的严峻挑战,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历史性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於初级阶段”的论断,党的十三大又把它明确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它首先向我们提出社会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划分不同的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本文就围绕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依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阐述我国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必要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要深入认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必须从哲学角度考察其质、量、度。社会主义是其质的规定性,它不同于资本主义; 初级阶段是其量的规定性, 它不同于过渡时期和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的有机统一,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时间界限是其度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国情的科学判断,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的理论依据。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还在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