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风骨”作为文学理论概念,自其首次为《文心雕龙》提出之后,由于刘勰并没有给“风骨”赋予一个严格的理论形态,所以“风骨”便以其等有的多义和模糊性,给人们留下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色彩,引来了纷纭的众说。我们无意也无力给“风骨”作明确的界定,中想通过对《风骨篇》的分析,谈谈对“风骨”内涵的一孔之见。 《文心雕龙·风骨》的起首就开宗明义地写道:“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但这句话的重要意义却通常为人们所忽视。其实“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便是刘勰所确定的“风”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特殊职能,“化感之本源”是对具  相似文献   

2.
风骨论二辨     
“风骨”本是汉魏以来用以品评人物的一个词,如“羲之风骨清举”(《世说新语·晋安帝纪》)“刘裕风骨不恒,盖人杰也.”(《宋书·武帝纪》)也有单用为“风”或“骨”的,都是指人物所具有的一种气势不凡的精神面貌.以后,六朝士人将“风骨”由品人而推及品文,提倡文亦应有风骨.曹丕主“文气”说,可以看作是文学领域中风骨论的滥觞,刘勰的《文心雕龙》则正式提出了文艺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风骨》之“气”、“风”、“骨”、“采”释张灯《风骨》一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中极为重要的篇目。有风有骨,也即具有风力和骨力,是彦和对一切文学创作乃至所有文章共通的要求和基本的衡量标尺。但它们的具体所指为何,注释家们的说法又很不一致,反使...  相似文献   

4.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以三个部分展开对“风骨”的论述:第一,“风骨”概念的提出;第二:气、采与风骨三者的关系;第三:风骨与新巧的讨论。以上述的三个层次来阐释文本,《风骨》篇的整体面貌得以还原,风骨,气,采,新奇等概念也在对文本的分析中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5.
《宗经》与《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詹福瑞《文心雕龙》的前五篇是书的总论,《宗经》为总论之一。《文心雕龙·序志》篇说;“盖文心之作,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所谓“体乎经”,指的就是《宗经》。大凡研读《文心雕龙》的人,...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前,《光明日报》·《文学遗产》曾就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篇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对风骨的解释,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篇文章里,我不想对过去讨论中提出的各种不同观点进行全面论述,只是就李树尔同志在《论风骨》一文中阐述的“风骨”即“风格”的理论提出些质疑,以求教于有关方面的专家。 李树尔同志在《论风骨》一文中说:“综上所述,‘风骨’就是风。风,对于某一个作家来说,是指他的创作风格;对于一系列相类似的作家来说,是文学潮流或流派。就广义而言,还有阶级的、民族的、时代的风格。风格即人,在阶级社会中,人都是阶级的人,因此,风格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倾向牲。”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他的学术力作《汉文学史纲》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梁之刘勰,至谓“人文之元,肇自太极”,三才所显,并由道妙,“形立则章成,声发则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绮,林籁泉韵,俱为文章.其说汗漫,不可审理.很显然,这是对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篇的批评.客观地讲,这个批评是相当严厉的.那末,怎样看待这个批评呢?换句话说,鲁迅的批评符合不符合《文心雕龙·原道》篇的实际情况呢?我以为鲁迅的批评是中肯的.首先,《文心雕龙·原道》篇没有界定“道”的范畴.刘勰在《原道》篇开宗明义  相似文献   

8.
“风骨”两字本是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习惯用语。“风”指人的风度、风范、神情;“骨”指人的骨相,骨气、形貌。到了东晋、宋、齐,一些文人才逐渐把风骨移来作为品鉴书法、绘画和文章之用。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篇,是用以评论诗文的首创。“风骨”是刘勰创造的一个文学理论术语,它反映了刘勰的美学观点。 对“风骨”的涵义,历来解释纷纭。旧《辞源》说:“风骨,言人之风度高岸不随俗也。”这是沿用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说法。新《辞源》说:“风骨是艺术风格。也指作品的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隐秀”的含义及柔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曾着力地论述了一种“壮言慷慨”的美,一种阳刚形态的美,这在《风骨》篇里表露得很明白。但对柔美的剖析阐述则相形见弱,这从《隐秀》篇的情况可以看出来。“隐秀”并不纯粹是论述柔性美,它的含义比较丰富、复杂。它除论及柔性美外,还论述了含蓄美等。由于对《隐秀》篇补文的真伪问题考据家们争论有年,迄无定论。这里则着重探讨其中的柔性美因素。因此,我们对《隐秀》篇的探讨以现存正文为基准,结合《文心雕龙》其他篇章的有关论述一起研究。至于《隐秀》篇的补文,即使纯为明人伪作,那么最低限度也可看作是明人对该篇的一种理解、引申和阐发,所以我们在讨论中把补文也作为一种参证。  相似文献   

10.
对《文心雕龙》“风骨”之义的解释历来意见分歧.而对“骨”字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同志甚至征引汉魏以来的观人法、画法、书法、力图说明“骨”的含义.虽然这有助于开拓思路,但这毕竟是旁证,不是刘勰自己的观点.刘勰创造性地把“风骨”这一原有的概念用于文学理论,是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用意的.所以,我们应该主要从《文心雕龙》,尤其是《风骨》篇中刘勰本人对“骨”的说明来寻求正确的答案,否则就难免出现象黄侃所批评的“言之愈高,即之愈渺”(《文心雕龙札记》)的弊病.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时序》篇有如下几句: 太祖以圣武膺箓,高[世]祖以睿文纂业,文帝以二离含章,中[高]宗以上哲兴运,并文明自天,缉熙景祚。 中华书局出版的周振甫先生的《文心雕龙选译》对《时序》篇中译“文帝以二离含章”为“文帝因英明正位”,注“文帝”为“文惠太子”,注“二离”为“《易·离卦》:  相似文献   

12.
有些论家立“神刚逸柔”之论 ,未为确论。“逸”之“柔”并不会必然引出其对立面“刚”与“神”的必然联系。“北宗”论家与绘画的审美追求 ,与《文心雕龙·风骨》篇关联紧密 ,都属于“势”体系的刚性美系统。在绘画中“逸品”的生发、成熟 ,也正是刚性美系统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内容是研治《文心雕龙》,而取《风骨》篇以为核心重点,加以阐释。以《风骨》为主题的论文固自不乏,但本文有其自己的观点,例如名家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皆以为“风”即指“情”,“骨”即指“辞”,为一般学人信奉,而本文以为尚待商榷。著者为解说“风骨”,涉及了陆机《文赋》与曹丕《典论·论文》,用以寻其真源,而且,并不局限于《雕龙》本书本篇之内(如黄、刘之方法),是其特点之一。其次,著者又旁征于六朝时代之画论精义,以与刘勰文论相为印证发明,于是“风”之本来词义,豁然得以昭晰,亦即不为“文论”本科所局限,此其二。再次,为解中国文论艺论何以特重于“气”,著者又从文字训诂的角度层次,阐明了中国诗文书画传统术语皆用“写”字的要义,指出“移写论”与“摹仿论”之貌似而实殊的要紧一义。此其三。凡此,于治“龙学”文论,应有相应的切磋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勰“六观”论剖析顾农《文心雕龙·序志》云:“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可知这是一组专论①,其中《知音》一篇尤为重要,因为这里明确捉比了所谓“六观”,显然带有某种纲领的性质。可垦这个“六观”在《文心雕龙》全书中...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序志》篇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刘勰的观点十分明确,他是把全书的前五篇作为“文之枢纽”来看待的。而刘勰对纬书,从总体上说是否定的,为什么他仍把《正纬》列入“文之枢纽”,这是一个有争...  相似文献   

16.
文言句首“盖”字说略张家英文言散文句首常见“盖”字,《文心雕龙·章句》称为“发端之首唱”,《史通·内篇·浮词》称为“发语之端”。现代常用文史工具书如《辞源(修订本)》、《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都将其用法归纳为副词、连词、发语词三类。本文考察了“...  相似文献   

17.
黄念田先生在《文心雕龙札记·后记》中说:“先君以公元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九年间任教于北京大学,用《文心雕龙》等书课及门诸子,所为《札记》三十一篇,即成于是时。”据此,已故著名“龙学”家牟世金先生指出:“把《文心雕龙》作为一门学科搬上大学讲坛,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说明从黄侃开始,《文心雕龙》研究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龙学。”。因此,具有现代意义的“龙学”已有了近八十年的历史。八十年“龙学”的发展,结出了颇为丰硕的果实。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大陆已出版《文心雕龙》研究专著70余部(种),发表研究文章1600余篇;香港、台湾已出版专著50余部(种),  相似文献   

18.
谈文学风格的刚与柔的,当推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中国历代文论选》注:“清浊,意近于《文心雕龙·体性》所说的‘气有刚柔’,刚近于清,柔近于浊。《风骨》篇说:‘翬翟备色,而翾翥百步,肌丰而力沉也。’是指气的重浊柔弱。又说‘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是指气的清新刚健。”曹丕讲的“气之清浊”。也就是刘勰讲的“气有刚柔”,不过这里又稍有差异。曹丕讲的“气有清  相似文献   

19.
“率志委和”是《文心雕龙·养气篇》提出的审美境界的标准。“委和”之说,本来属于阴阳五行的外界境界的专称。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便借助阴阳五行作为它的学术理论的依据。大约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内经素问》,其中《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一篇中说:“木曰委和”。唐代王冰注谓:“阳和之气,委曲而少用也”。这里“委和”的意思显然是一种收敛、约束的阳和之气,是属于一种自然界形态说,不是说的审美境界。“委和”语出《庄子·知北游篇》:“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庄子认为人的一切,包括性情、生命、繁衍子孙都是天地所寄托,即是“天地之委”。所谓“和也”、“顺也”、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最全面、系统性最强、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富有战斗意义的论文巨著.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诗话篇》中称它“体大而虑周”.唐代刘知几的《史通·自叙篇》里说它:“词人属文,其体非一;譬若甘辛殊味,丹素异采,后来祖述,识昧圆通,家有诋诃,人相掎摭,故刘勰《文心》生焉.”这就是说《文心》的产生,是由于它当时时代社会的需要.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里也引述了《文心·原通篇》和《辨骚篇》中的话,足见鲁迅对此书的重视.《文心》的杰出文艺思想,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