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异质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可调试性要求译者正确运用归化、异化策略。多元系统论和翻译目的论均阐释了这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而促使“中国英语”概念化,采取异化翻译策略是全球文化冲突中保持本土文化,吸收先进异质文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翻译的异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跨文化交流活动为目的翻译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无论是译入文化还是译出文化,异化策略都应是文化翻译的基本策略。译者应改变传统的以释义为主,以目的语为中心的“等效”翻译,归化翻译,而应越来越多地采用以源语文化为中心,传播异域风情的异化翻译,这已经成为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思想交流与文化交流的工具。翻译除了具有对文字的意义进行转换的功能之外,还承担着移植和阐释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比中外翻译名家的诗歌翻译案例来讨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应把握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尺度。异化翻译从文化和语言的层面尽其可能地向目的语文本再现了源语文本的异质因素,从而忠实反映了源语文本的内容。但是,由于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间存在着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要确保积极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异化翻译也需要注意尺度,不能使"异化"超出目的语读者所能接受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世界的发展已呈现出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现代化的特征,在文化领域更是呈现出融会贯通的趋势。文化融合中出现的语言文化异化现象和最近翻译界出现的异化翻译趋向表明,异化策略应是全球化时代文学翻译的基本策略。而这异化译法的核心,就是尽量传译原文的"异质因素",就是要尽量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异域语言形式,以及作者的异常写作手法。同时,异化译法要注意限度,讲究分寸,并借助归化法。  相似文献   

5.
翻译实质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比较,分析评述了两位译者在传递不同背景的文化信息方面所采取的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及由此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和在目的语文化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本文的研究认为异化策略在保存源语文化特色和传播源语文化遗产方面显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归化/异化的对比研究角度,论证了翻译策略中异化趋势的必然性。异化译法的核心就是尽量传递原文中的"异质文化",这是由翻译目的、读者的文化需求、世界文化融合潮流、发展本国语言等因素所决定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隐喻成语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化的处理一般有"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方法。前者主要以目标语为归属,后者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属。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文化价值驭向、翻译目的、译文受众、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差异度等。文章认为,隐喻成语是一种独特的隐喻文化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泽者应充分考虑源语和目标语文化的共性和个性,采取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原則,把原语隐喻承载的文化信息失真降低到最小限度。  相似文献   

8.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简单介绍了异化翻译的表现,然后从词汇、语法和文化三个方面论证了异化翻译对译入语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我们要辨证地看待异化翻译,既要看到它有利于文化交流的一面,又要看到对译入语破坏作用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选择一部天文科普著作作为范例,论述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翻译的策略。首先介绍北斗星在各国的不同名称,以此来探讨各国的星座文化;然后论述星座文化与古代神话、传说的相关性;最后从普通词语的文化内涵,来讨论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翻译的策略。认为,采取异化翻译策略是保持本土文化,吸收先进异质文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差异看“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码转换,而是通过语码转换,进行文化沟通、传递文化信息并促进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异化翻译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异化翻译在保持对原文的忠实、丰富目的语的语言文化以及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异化正成为翻译领域的一个新趋势,而且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错位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外语教学在全球化的新语境下面临新的挑战。依据布朗(H.Douglas Brown)的移情说和教育心理学的动机说,对当前中国外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行评析,可以看出在强调目的语文化和忘却"母"文化的一元论教育思想中,中国的外语教学出现了在一种虚拟的跨文化交际中逐渐丧失自己的文化、淡却自己的文化身份的现象,不知不觉走进了文化全球化所挖掘的陷阱。因此,外语教学的文化介入需建立在文化平等的基础上,既要避免文化教育西化,也要避免母文化本质化和绝对化,应该在两极中寻求新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土洋节日之争”体现的是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而形成的文化冲突,其背后所隐藏的身份焦虑导致了人们对本土传统节日文化和外来节日的不平衡发展和文化自卑心理。从文化价值维度讲,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多的具有男性特征、高权力距离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而西方的节日更多体现弱男性特征、低权力距离和个体主义。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文化,也冲击了传统的中国文化,进而在社会中产生了身份焦虑。这些都体现了转型期中国民众对多元文化包容心态和驾驭能力的缺失,也暴露了全球化态势下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展的失衡。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了跨文化交际。频繁的跨文化交际促进了世界共同文化的发展与成熟。文化与外语教学关系密切。每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理想认知模式。世界共同文化正是通过自身的理想认知模式对外语教学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坚持把中国哲学"和而不同"的理念确立为文化全球化的价值取向是文化全球化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文化在迎接外来文化的挑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只要有正确的应对措施,中国文化以其独特优势在全球化时代获得光明的发展前景是可以预期的。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校校园文化越来越多地受着异域文化、异质文化、异族文化的影响,显现出与社会生活、国际潮流互动、对接和融合的趋势.跨文化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开放性、包容性、自觉性等特征.在高校校园文化的跨文化发展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多元与共存、共存与共生、多元取向与一元价值导向的关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筑新型的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发展的自因是指文化发展首先渊源于文化主体自身的生活实践和传统的文化积淀。文化主体自身的生活实践必然地反映到人们头脑中来,形成观念形态的文化,是文化发展自因的第一个根据;文化主体对自己生活的亲和力和天然情感进而形成的文化理性是文化发展自因的第二个根据。全球化加快发展会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但是,植根于主体生活实践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不会枯竭和中断的。那种认为外来文化会遏阻和淹没本土文化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文化的多元需求,使文化全球化成为历史必然。它给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挑战。中国的民族文化必须立足自我,迎接挑战,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在文化全球化中创造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应该着重从民族文化的综合创新、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三个方面入手,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社会文化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外来文化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中国文化.为此,提出“第三极文化”的理论构想,旨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第三极文化”不仅是一种理论预设,更是实践层面的积极建设:需要进行学术研究的深层次思考,作为实践层面的艺术创作的积极开拓,利用各种传媒技术进行国际传播,以此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不仅包含了经济的一体化,而且也蕴涵着诸多的政治意义与文化内涵,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世界政治与文化的趋同化;因此,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所创设的环境和我国加入WTO后发展模式的塑成,势必对中国民族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具体而言,这些影响既包含了不同层面的强劲冲击,也孕育着诸多的发展机遇。立足这一客观背景,应该从观念更新、文化自觉、文化转型等不同层面探寻弘扬民族文化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