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绍义 《中华魂》2013,(20):49-49
我常常想,“东”(柬)这个字,为什么是“日”在“木”中呢,“日”在“木”上为“东”,即“杲”字,“日”在“木”下为“两”,即“杳”字,不是更好吗,好记又容易理解。偏偏造个“柬”字是“日”在树林(木)中,多不显眼呀。  相似文献   

2.
对本体的追问是“人”与生俱来的。从“人”对“天”、“上帝”、“诸神”的膜拜,到对“始基”、“逻各斯”、“理念”、“道”、“理”等的探求,再到对“存在(是)”的贞认,标志着“人”对本体的认识的进步。“人”对本体的认识是由对“是者”的探求而深入到对“是”的贞认的,这也是“人”自科学意识苏醒之后哲学意识的苏醒。“是”显现于“是者”,对“是”的把握是“总有一天会死”的“人”。在持守“思”与“是”同一的境域中,“人”能通过“思”实现对“是”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部分彝族“一村一幼”(简称“村幼”)教师普通话水平较低的情况,四川省教育厅委托省内各师范院校开展了深度贫困县“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工程。这项培训工程的重点培训内容是提升村幼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以2019年某师范大学承担的四川省凉山州深度贫困县“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中284名参训彝族村幼教师的普通话培训为例,探讨该项目彝族村幼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策略如下:第一,语言专家集中对彝族村幼教师进行发音标准化技能培训;第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集中训练彝族村幼教师口语;第三,班主任组织学员每天晨读半小时;第四,志愿者跟进式指导学员每天晚自习训练普通话;第五,培训项目组鼓励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练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4.
一、真实的教学经历带来“真”的启示 【案例一】“妙语连珠”.语出童真心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 (听说要玩游戏,孩子们立刻高兴起来。无不欢呼雀跃)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订的是1871年5月到1877年3月,青年严复在福建船政局实习期间的一些史实。经考订得知,严复先后在“建威”帆船和“扬武”轮船上实习,两船各远航两次,航向都是先北后南:(1)1872年,“建威”北航。(2)1873年3月至7月,“建威”南航。(3)1876年2月,“扬武”访日。(4)1876年12月,“扬武”游历新加坡和菲律宾。  相似文献   

6.
伴随我国乡村国情的变迁,现行的“乡政村治”的治理体制面临巨大挑战,“撤并乡镇”的治理体制改革模式也深陷困境。构建“县政乡治村派”的新型乡村治理体制,实现从“村自治”到“乡自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民主事业发展的新航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1993年,华山管理局决定给华山的主要景点立碑介绍。碑文草就后,约我们前去华山下与碑文作者们一起讨论定稿。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通常写作“千尺tong”、“百尺峡”、“(木臬)(木臬)椽”中的“tong”、“峡”、“(木臬)”三字有问题。  相似文献   

8.
方位介词和体貌标记同音是汉语方言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同音现象说明了六朝以后共同语中“V+在+N(L)”逐渐取代了“V+著(着)+N(L)”,汉语方言却保留了“V+著(着)+N(L)”格式。“著(着)”从动词到介词再到体貌标记语法化的过程存在着南北差异,这种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于北宋北方话完成貌标记“了”的大量出现,阻止了动态动词后面的“著”字虚化为完成貌标记。  相似文献   

9.
“零污染”村庄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实施方案,是乡村振兴实现生态宜居目标的重要途径。将参与式治理理论引介到“零污染”村庄治理场域之中,并以浙江省D村作为“零污染”村庄治理的典型案例,尝试探索“零污染”村庄的参与式治理路径与实现机制。研究发现: 当前“零污染”村庄参与式治理的路径表现为,认同支持是基础、主体赋权是关键、协商合作是保障、自治共享是目标。在此基础上,应用斯托克的CLEAR模型可以将“零污染”村庄参与式治理的实现机制提炼为村民群众能够做(Can to)、自愿做(Like to)、使能够做(Enabled to)、被邀请做(Asked to)以及作为回应去做(Responded to),以此提升“零污染”村庄的治理绩效,最终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生命美学的创始人和领军人潘知常从1991年的《生命美学》到2023年完成的“生命美学三书”(《信仰建构中的审美救赎》《走向生命美学》《我审美故我在》),构建起了“情本境界生命论”的美学思想及“审美何谓—审美为何”的研究体系。从他这四部著作(尤其是第三部)的“后记”进入潘知常的学术世界,探寻他由“生命”到“美学”的心路历程,期冀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窥探他生命美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11.
“云霄”(福建省云霄县)造“假”贩“假”的乌云还未散尽.中原某地又刮“假”风。仅被新闻媒体披露的假“酒”、假“药”、假“油”、假“米”、假“棉”、假“水泥”(几乎无所不及)等特大案件就有多起,令人触目惊心。然而。有人竞还在背后为其辩之:这是“脱贫”、“赶超”的需要:沿海发展了,西部也有望发展,中原走点“捷径”何妨之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2.
芦雅 《社区》2013,(3):44-44
2012年,红梅街道深入推进“家文化”建设理念,以群众性文化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规定动作”加上“自选动作”,围绕主题开展“大家”活动,结合实际丰富“小家”特色。典型聚共识 在翠园世家蒋经亚的书房内,除了各类藏书外,有5本厚厚的没有书名的“秘籍”。打开一看,原来是夫妻俩坚持看报积累下的内容精华。十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把喜欢的文章和文化常识剪下粘贴在本子上,并在每本的封面上标明类别,如今,已涵盖了字画诗词、文物收藏、花卉奇石、名胜古迹等15类内容。凭借着坚持学习的劲头,蒋经亚一家被社区居民评选为“书香家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意象”这个概念重新解读朱光潜(以及宗白华)的美学。本文认为,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一方面反映了西方美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趋势,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历史趋势。这两个方面都集中表现为二位先生对于“意象”的重视和研究。“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的契合点。朱光潜的美学理论可以概括为“美在意象”的理论。中国当代美学本应从朱光潜“接着讲”,但是没有这么做。50年代开展了对朱光潜美学的批判。朱光潜美学被不加分析地整个儿撇在一边。朱光潜的批判者(例如李泽厚)并没有真正克服朱光潜的美学,从而也没有超越朱光潜的美学。这就要求我们回到朱光潜(以及宗白华等人)的美学,从朱光潜“接着讲”。“接着讲”不是“照着讲”。“接着讲”是突破,是扬弃,是创造,是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历史客观性问题是历史哲学中最重要也是最令人困惑的问题,西方史学界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导致了两类针锋相对的史学方法论:一类是旨在排除主观因素以“客观”再现历史真相的方法论(“无我之境”);另一类是旨在彰显主观因素以“重构”历史认识的方法论(“有我之境”)。通过对这两类方法论的优缺得失的反思,指出其对构建我国21世纪史学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7,(6):24-24
三(2)班是一个全校闻名的“绰(chuò)号班”,班里人人有绰号,什么“电线杆”、“柴油桶”、“黑炭(tàn)”、“奶油”、“刘老根”、“葡萄眼”等等,数都数不过来。这一切都“归功”于李小明,他给全班同学都起了绰号。大伙儿挺烦他的,也回敬了他一个绰号:“刁(diāo)德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问题是村民自治中最突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关于村“两委”关系,我国有关法律规章做出原则性规定,但过于宏观和抽象,有的地方“两委”职能交叉,致使个别地方村“两委”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矛盾和冲突,影响乡村治理的绩效。村“两委”只有在选举、决策、制度建设等方面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解释学思潮中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关于“思维方式”的研究进行一番分析。文章认为: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对“思维方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他们关于“理解前结构”和“成见”、“传统”的学说中。他们通过对“理解”的前提、视角、本质予以历史的说明与规定,具体地论述了“理解前结构”和“传统”、“成见”在理解、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凸现了传统、先见的地位,从而映现出了人们思维活动的内在(精神)结构,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主体思维方式的研究成果,使我们对人的理解活动、思维活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研究“思维方式”之主要特色,即在于突破思维方式研究的传统认识论框架,将这一问题的研究置于生存论的架构中,强调主体思维的历史性,予我们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周锋  余姝谚 《东方论坛》2016,(2):110-117
殷夫的诗歌最初以个体与群体二元分裂或共存的对立统一方式作“我”的自我表现,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他自觉地将个体追求与现实社会和底层民众的命运结合起来,并将其内化为心灵的本能体验和重组生活的艺术潜能,由此,“我”的自我表现上升至“我们”的即“类”的自我表现。这意味着,只要“我”把生命投入到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我们”)中去,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我们”也将反哺“我”,并使之朝着真正“类”的自我前进。  相似文献   

19.
    
我们形容雪花大,常用“鹅毛大雪”这个词。古人造“雪”字的时候也想到了鹅毛。甲骨文的“雪”字(见上图),上面从“雨”,下面像鹅毛。雪是空中小水珠遇到冷空气凝(ning)结而成的,所以从“雨”;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新闻摄影(WPP)比赛中,中国新闻摄影界频频失利。究其根由,除外在原因外,更在于目前教育中的诸多缺憾——对摄影精神的教条、僵化理解,重“训练”,轻“交往”,缺乏“视觉传播”理路,课程设计不具备“现代性”意识等。很显然,这种种“设计”威胁着我们的新闻摄影事业,“教摄影,教什么”正在逼问新闻摄影教育,中国能否贡献出伟大的新闻摄影名家,就在于在何种方位上反思,又在何种程度上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