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世纪前半叶是逻辑哲学和数学哲学的金色年代。它始于哲学家罗素证明基本的数学理论是不一致的,这导致数学基础的危机和关于数学性质的激烈争辩。卷入这场争论的涉及蓝姆塞、维特根斯坦、弗雷格、胡塞尔、皮尔斯、罗素和怀特海等一流哲学家,以及外尔、彭加勒、哥德尔、希尔伯特、布劳维尔、策梅洛和塔斯基等杰出数学家。然而,这一史诗般的时代并没有持续多久,关于数学基础的争论很快结束了。经历了多产的30-40年代之后,逻辑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似乎对先前的哲学争论失去了兴趣,至少他们不再热衷于20世界前半叶“大主义”的那种数学、逻辑的哲学争论。然而,逻辑哲学和数学哲学仍在发展,新的问题很快又进入了当代哲学争论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哲学的批判,是指哲学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灵魂,出于对人之生存意义、行为方式和终极理想的关怀以及表达这种关怀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或方法。本文从自哲学的批判、对哲学的批判和哲学的自我批判三个向度揭示了哲学的批判,不仅是哲学自身演变和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在社会转型期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振兴中国传统哲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孙利天  韩涛泽 《江海学刊》2023,(5):75-82+255
分析的哲学思潮作为20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三大哲学思潮之一,在当代哲学发展中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对于这一哲学思潮,我们常用“分析哲学”来概括,有时也用“逻辑哲学”或“语言哲学”来称谓。就分析哲学谈分析哲学,割裂分析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关联,可能导致人们对分析哲学及其相关称谓所隐含的哲学范式变革意义并不自觉。从哲学史的坐标系来看,分析哲学及其不同称谓都有相应的“靶子”:“逻辑哲学”主要针对传统的“世界观哲学”,“语言哲学”主要针对传统的“意识哲学”,“分析哲学”主要针对传统的“体系哲学”。由此,分析哲学与传统哲学较为隐蔽的深层关系及其不同称谓所隐含的哲学史变革的多重意涵,也就获得了更为清晰的“澄明”。  相似文献   

4.
自21世纪初以来,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哲学日益成为中国哲学研究者和工作者的理论自觉。我们看到,在中西马哲学会通的语境中,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借助不同的理论资源,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这大大推进了当代中国哲学构建。那么,在中西马哲学会通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有何作为?这个问题事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也事关当代中国哲学的构建。这里,笔者将围绕这一问题做一点思考,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田鹏颖     
《理论界》2009,(4):F0002-F0002
田鹏颖:男,哲学博士,教授,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哲学、社会技术哲学和社会工程哲学等。  相似文献   

6.
新版《剑桥哲学词典》对中国哲学的重视,前所未有。中国哲学的身影开始全面进入西方学术界的视野,预示着世界哲学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中国哲学的现代性和当代意义,日渐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哲学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青年学者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发展态势,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哲学贫困”是哲学工作者近年来经常感慨的话题。如何认清哲学的现状,并从中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调正哲学方位,确立哲学的追求目标,使哲学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哲学工作者所担负的重要使命。(一)研究任何一种现象,都需要有参照系。“贫困”的观点,归纳起来是以下列几点作为参照系的:第一,相对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艺术领域的热闹场景,哲学似乎被遗忘了。只见各个领域都有独领风骚的人和事被人关注,而哲学界没有。哲学领域被普遍地不屑一顾。尤其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以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国内哲学界普遍并持续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方式、路径、生长点和基本原则等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通过讨论,学者们普遍意识到:缺乏问题意识正在成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瓶颈,而如何面对现实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关键性问题。在笔者看来,要更好地做到强化问题意识、有效面对现实,从而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我们还需在理论上澄清一个与创新有关的前提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创新”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的明确区分。陈德容先生在《哲学研究与研究哲学》中明确指出:“哲学研究”是一种原初哲学活动,“研究哲学”是对前者的工作过程及其成果的反思;“哲学研究”是直面现实的哲学活动,“研究哲学”是关注历史(传统、文化史)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几千年来,传统哲学对哲学的起点与归宿一直缺乏清醒的认识,结果导致哲学本性丧失,现实世界被遗忘,对人的理解片面化。马克思以现实世界为原点,彻底转换了哲学视野,达到了对人的全面理解,实现了现代哲学的重大思维方式转向:向现实世界的回归。对哲学原点的哲学思考,对于重新认识、把握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的一个最根本的特征即哲学的基础性。哲学在一定意义上既是理性的文化的基础,又是理性的科学的基础。哲学对西方文化和科学的一般作用和表达对于理解“西方”这一概念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哲学的基础性在希腊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同时我们也把哲学转向理解为基础层面的转向。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将哲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他并未真正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是把认识论中的一个问题扩充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要规定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矛盾。并探讨人的生存发展与物质条件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即对各时代矛盾的集中概括,由此形成时代的哲学。因此在哲学发展史上并不存在由古至今而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是根据对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究.体现历史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反映不同的时代精神,形成各具特色的哲学观念。人类已有的哲学观念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图腾意识、奴隶社会的诸神崇拜、封建领主制社会的上帝主义、集权官僚制社会的天命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唯物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和势力的劳动主义等几个阶段。劳动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必然在现代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中孕育,在矛盾斗争的发展中不断充实和发展,并成为新时代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信息哲学作为一种新兴哲学,在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等各个方面都革新了西方哲学,给现代西方哲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重新解释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科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现代西方哲学面临很多质疑,乃至出现了哲学终结论等危机。那么,信息哲学能否同样解决现代西方哲学问题?首先通过讨论现代西方哲学危机的现状和相关观点,指出其危机产生的真正的根源、核心问题即对哲学本身的遗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式即通过哲学自身的可“通透”性来把握和运用哲学,看清它和世界的关系,然后通过对新兴的信息哲学的分析及其与其他西方哲学流派的比较,指出它存在的“通”和“不通”之处,以及它为何比其他哲学更具有解决危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论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的存在是多元的,哲学并没有一个唯一标准的样板。哲学具有历史性、民族性、个体性特征,因而在哲学自身范围内我们无法回答什么是哲学。要理解哲学,必须超出哲学的范围,从哲学与非哲学、特别是与实证科学在对象、问题、方法、功能等方面的区别中来揭示哲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它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为对象,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哲学,同时它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目标,充满着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深切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它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迄今为止,它仍然是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武器。  相似文献   

15.
杨兴玉 《阴山学刊》2009,22(6):13-16
环境哲学缘起于对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哲学追问。灾害是环境问题的一种极端形态,并在当代社会中蜕变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种“常态”,因而有必要予以哲学考察。灾害哲学虽有可能从灾害学或环境哲学中产生,但迄今未戍为现实。而此二者之外的生态理性哲学则探究了世界的原初整体性,创构了生态化综合方法,因而为灾害哲学的探究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不仅如此,生态理性哲学还以灾疫伦理为入口,为灾害哲学的研究作了奠基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哲学的价值化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反映与客观要求,也是人类理性发展的自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建构价值哲学或实现哲学的价值化,对二者的生存与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对立统一体,通过价值的内化与外化,市场经济体制与价值哲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制动、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演进, 哲学思维及其所引起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全球性哲学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我国哲学观念跟上形势, 使哲学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保持同步和协调,为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全新的观念保障  相似文献   

18.
比较与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各种形式的哲学观点展开直接的对话交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境遇和路径选择。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出发,着眼于世界历史变革和未来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思维为工具,分析比较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产生的不同文化背景、致思特点和理论旨趣,大胆地吸收借鉴其中所蕴藏的合理因素和思想营养,必将丰富充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宝库,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着眼点应在于未知领域,在于未来,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是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的思想中的把握,这是哲学实现创新的前提性把握;哲学的创新只有在成功提出和破解一个或多个“哲学问题”的基础上才会有真正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郑东 《学术界》2006,(2):111-117
哲学话语的基本要求是新颖、扎实和严谨,来不得半点松懈和随意。哲学话语如长期得不到规范性的根本转变,人们所抵制和担忧的“边缘化”的严重后果将不可避免地成为现实。一般的哲学分类是根据哲学学科的内在学理和特征把哲学从其他学科和事物中区别、剥离出来,避免或消除一些混淆哲学与非哲学的现象,同时也要顾及和认可哲学层次与哲学分支内部的交叉、汇合的特点。哲学学术性即体现哲学学术内涵和外延的系统性、整合性、循环性基本特征,哲学学术性至少有差异与多元、批判与反思、开放与碰撞三大特征。三大特征也是三大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