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创造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主体性活动 ,是创造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李清照在文学创造活动中以伸张自我主体意识的方式完成了自身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 ,她是通过努力把自我确认为爱情主体、女性主体和个体主体来伸张其主体意识的。这种主体意识的伸张反映了李清照对社会现实规范的女性视野之下的深刻认知 ,也是对女性作为社会主体的权利的诉求与捍卫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需要创新社会管理,构建政府与人民合作共治的社会管理格局。目前,由于受传统封建主义官本位思想的束缚及具体制度的欠缺,人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不畅,人民主体意识尚未相应建立起来。社会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因此,需要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形成人民主体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3.
农民主体意识是农民作为社会和历史主体所具有的对自身地位、价值和能力的自我认识。主体意识是农民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以及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性因素。实践中,农民主体意识存在人格意识薄弱、民主法治意识欠缺、公共和发展意识缺失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对立的二元社会体制、传统专制主义的深刻影响,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的相对低下。培育农民主体意识促进农民发展,主要应从完善平等立法、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优化村民自治以及塑造农村公民文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主体意识研究的几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的推进,主体意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综合学界对主体意识的概念、性质、结构、地位、与主体性的关系和建构等方面的争论与探讨,以期使人们对主体意识问题有一个较明晰的认识,以期为进一步推进主体意识的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的推进与改革开放的主体意识密切相关.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只有增强改革开放的主体意识,才能进一步调动改革开放主体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保证改革开放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并向纵深发展.为此,需要认真反思改革开放主体意识的历史与现状,充分认识增强改革开放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和落实增强改革开放主体意识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基本点,它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作用。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创立了实事求是的实践观。一、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邓小平始终注意从群众中汲取养料,坚持群众路线,重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里的资源配置方式。而社会各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而人的竞争是同人的主体意识及建基于其上的主体性人格分不开的。因此,面对竞争的社会环境,必须确认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主体性教育观念,培养国民的主体性人格;必须大力营造培养主体意识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培养起国民的主体意识,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唯物史观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出发阐明了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依据,从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着眼论述了人民主体作用的基本标志,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维度指明了实现人民主体利益的现实途径,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规定了促进人民主体发展的目标体系,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颇具时代特色的人民主体观。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体意识在家庭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陈祖英 《东南学术》2008,(2):150-155
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在当今的廉政文化建设中,女性主体意识可说是家庭廉政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智力支持和重要支柱.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中国传统观念、西方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女性自我认知不足,缺乏正确的选择意识;自我定位不高,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政治意识淡薄,缺乏积极的参与意识.为此,文章指出,须从提高女性自我认识入手,促进主体意识的内在觉醒;参与社会活动,保持经济独立;强化权利意识,培养社会使命感.  相似文献   

10.
推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培养工匠精神服务于中国制造战略,需要释放"主体意识"这一内生动力,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主体意识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在企业经济组织中具体表现为职工主体地位、职工能动性与职工劳动有效性三要素。基于此,企业职工的主体意识对工匠精神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确立职工主体地位是生成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二是激发职工能动性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价值诉求,三是提升职工劳动有效性是发挥工匠精神的实践旨归。此外,鉴于职工主体意识的渐进性特点,其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也需要逐步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1.
梁丽岚 《理论界》2004,(6):212-213
学报编辑主体意识是指学报编辑人员对其在学报的编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的认识。学报编辑主体要充分认识其自身在编辑劳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实现编辑的自身价值。创办精品学报需要学报编辑主体意识现代化,编辑主体意识现代化体现为开放意识、信息意识、超前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奉献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马俐荟 《理论界》2010,(12):134-135
《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2006年出版的长篇力作。作品以中国社会的变迁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来自乡间的平凡女子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在主人公王葡萄的身上鲜明地刻烙着女性作为主体所体现的自由、自主,她的性格、行事使她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成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践行者。本文通过从"依附者"到"主宰者"的身份置换、以顺从身体欲望为前提的情感选择、"原生态"的是非观和对社会历史及现实政治的自觉疏离四个方面的论述,浅析王葡萄身上的女权意识。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3):52-58
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基础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由个体、组织和群众等构成的多元化主体系统,其中,知识分子、理论家和党的领袖是个体主体,中国共产党是组织主体,人民群众是群众主体。从历史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主体大体上经历了由知识分子主体到理论家主体再到领袖主体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是从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发展而来并从政党中脱颖而出成为政党主体的。从地位和作用来看,中国共产党、党的领袖、知识分子、理论家、人民群众分别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发挥着主导主体、核心主体、基本主体、骨干主体和基础主体的作用,各类主体形成强大合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论蒋韵小说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蒋韵小说在女性主体意识建构上的书写策略,指出其小说在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同时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性质和宗旨。对此,本文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深化改革开放时代课题谈两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对我的语言学反思应该与哲学反思联系在一起。作为哲学概念的我必须通过作为语词概念的我来表达。对我的语言学反思为哲学反思提供了启发。我作为哲学概念始终是与作为主体的人相联系。正是在构建"为我而存在"关系的过程中,主体把"为我而存在"的对象与不"为我而存在"的对象区别开来,从而总是以我的姿态与客体相对应。只有当主体在意识中对主体的我予以意识时,主体才能以主体的形态在世界中凸现出来。我作为主体的自知意识在本质上是社会建构的。自我意识就是主体对自身进行反映所形成的意识。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由此就决定了自我意识的二层涵义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自我意识既具有个体形态,又具有群众形态,二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和价值评价的主体,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他个人的行为准则、奋斗目标。重温毛泽东的社会主义价值现,对我们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教育全党和干部关注民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主体意识与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主体意识觉醒是主体性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而现代主体性困境则是个体主体意识片面发展的必然结果。主体性问题的根本解决 ,有赖于主体意识的成熟 ,而主体性问题的提出和不断解决、主体性问题讨论的不断深入 ,又实质性地促进了主体意识的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9.
柳珍 《理论界》2010,(4):29-30
本文立足于经典原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探讨了人的历史主体意识这一深刻的理论问题。具体而言,文章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深入阐述,即何谓"人的历史主体意识"、人的历史主体意识丧失的原因、人如何获得其历史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要把主体间性理论真正整合进实践唯物主义的体系之中,首先是要从根源处探明主体间性的实践生成问题;而要探明此问题,思维和存在的矛盾运动是实践唯物主义基本理论中可选择的一种理论视野.立足于实践唯物主义,在思维和存在矛盾运动的视域中,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的辩证否定,具有与现代西方哲学"主体间性转向"不尽相同的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