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共享单车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交通方式和新业态,但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产生了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共享单车发展过程的梳理,分析了共享单车的本质属性。研究认为,在经济属性上,共享单车是商业性交通服务,不属于共享经济;在交通功能上,共享单车具有提高大众出行便利程度和降低交通污染排放双重功能;在综合效应上,共享单车引发城市交通结构变化和自行车行业结构性反应;共享单车在快速发展中遇到两种性质的问题:一是乱停放导致市容混乱,城市管理难度加大,二是私藏车辆独占使用和高损耗导致共享失灵;站在共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立场来看,应该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来解决的共享单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共享单车改善交通的功能;政府应制定规范,加强监管,提高大众道德法律素质,为共享单车创造发展和竞争的环境;共享单车企业应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促使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各种道路交通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共享单车制度在日本各地应运而生,对日本共享单车的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认为,日本的共享单车诞生于社会管理的需要,后来通过政府行为推广而形成共享单车体系,私人自行车停车场的收费化促使共享单车走向成功,共享单车的经营理念也从“顺利用”与“逆利用”均衡革新为追求高单向使用率,日本政府的引导、鼓励和推动对共享单车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任用;对于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本电信运营商及时向共享单车装配 3G网络与 GPS系统,帮助共享单车运营商快捷准确地收集故障设备的位置信息,用多样化的单车配备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用通用的公交、地铁 IC卡将共享单车的会员体系全方位地融入城市交通网;目前日本的共享单车体系有“都市型”和“游乐型”二类,“都市型”共享单车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均高于“游乐型”,日本物业公司主导推动了“都市型”共享单车的发展,以日本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国际共享单车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减少消耗维持收支平衡;这启示中国在共享单车发展时应预先创造有利于共享单车发展的使用环境,注意根据区域特色推行不同的设置方案,在试运营基础上循序推进,运营商应将相关押金钱款用于业务的长远发展,政府应对共享单车运营管理进行研究,制订行业规范和创建适用于共享单车发展的道路交通环境等,在全局性战略中支持、管理、监督共享单车业的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服务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共享单车所属经济范畴的争议问题,在共享经济理论分析框架下,对共享单车经济学属性进行了分析评述。研究认为,由企业改造的闲置私人单车属于共享经济下的物品,此类共享单车发展需要企业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闲置单车投入社会以循环利用资源,提高社会闲置交通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融资新增产能并大量新投入使用的共享单车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共享经济,属于分享经济范畴;共享单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资本的趋利性所致,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政府应当对共享单车的数量、空间分布、停放等方面进行规划、监管和一定程度的控制,使其在不影响正常城市交通秩序和效率的情况下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共享单车在运营中在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亦存在挤占城市公共空间、妨碍城市交通安全等突出问题,通过对国家一元多层次的立法体制分析,研究共享单车运营立法的科学规制。研究认为,共享单车运营的立法层次属于地方立法,应当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规章,且主要在其市区内实施;共享单车运营的立法内容,应遵循绿色、共享、鼓励、规范、安全等基本原则;相关立法还需要明确将共享单车纳入城市道路发展规划,适当控制投放数量,明确共享单车运营法律关系中存在的监管者、运营者和使用者主体的法律责任;监管者应对运营者租金的收取与押金去向等行为进行合理监管,建立合理的共享单车运营竞争机制,依据城市交通系统现状以及共享单车饱和度等因素,设立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的准入机制,促进共享单车与其他城市交通的有效兼容,实现城市交通公共资源配置的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单车诱导信息系统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时采集和处理动态交通信息,为单个车辆进行路径实时诱导提供信息的系统。将单车诱导技术应用于特种车辆的交通诱导,将能够有效提高特种车辆的运行效率,同时能方便地进行系统信息共享和系统升级。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了更好地便利交通并促进城市地面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基于出行者行为选择,从竞合关系视角研究共享单车对公交的影响,以共享单车对公交影响的相关文献为案例进行研究,包括北美、欧洲、大洋洲和亚洲的城市,并总结归纳相关影响因素;对北京市出行者进行了SP问卷调查,利用MNL模型定量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出行者公交、共享单车选择的影响,采用二元logit模型估计组合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认为,共享单车作为独立个体或接驳公共交通的新模式,与地面公交交通模式间竞争与合作并存,可骑行距离、道路基础设施以及出行者的心理因素都会导致共享单车和公交之间的竞争;相反,公交换乘站之间的距离、出行端点与站点的间距均会影响二者的合作模式。城市交通管理者应合理配置公交和共享单车的数量,鼓励市区出行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出行模式以快速接驳轨道交通,提倡竞争性并行,促进公交和共享单车在综合交通系统中的合作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共享单车带着重重问题悖论式向前发展,虽然不断调整运营方式,但是依然面临停放管理、维护修理、回收处理、清退资金、治理能力等困境,这些困境不仅制约着共享单车的发展,而且引起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社会损失。研究认为,造成共享单车发展困境的根源在于共享单车赢利模式与微利属性、技术手段与管理目标、社会依赖与现实条件、公共服务性与市场化运营之间的深刻矛盾。只有立足租赁自行车行业属性,重造商业逻辑,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共享单车才能摆脱或超越发展困境,才能成为城市交通体系中常态的交通工具,更好地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交通难题。  相似文献   

8.
共享单车在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社会治理问题。作为一种由私人提供、有偿使用的准公共物品,共享单车负有一定的排他性与非竞争性,使市场无法完成外溢收益的内部化,表现出准公共产品特有的强烈外部性。结合外部性理论分析发现:共享单车产生外部性的过程可划分为生产与消费两个阶段,一方面,它能够激活传统自行车制造业、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发挥出行替代作用且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综合形成产能效益、公共交通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四大正外部性;另一方面,共享单车的生产与消费也使得传统经济行业受冲击、骑行安全问题频发、不文明现象泛滥、资金信息出现风险,综合产生了经济打击、交通隐患、道德困境、资金信息风险这四大负外部性。共享单车外部性内在化是纠正外部性,最终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过程,其关键在于通过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多方共治框架、短期措施与长期规划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以期共享单车真正服务于城市发展、服务于居民生活。  相似文献   

9.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时代城市交通领域的新模式,它方便快捷和绿色出行的特点受到大众青睐。共享单车的出现满足了市民短程出行的需求,为共享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共享单车的发展必然面临着各种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共享单车的管理,分析城市共享单车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违规乱停现象严重、无序增长导致公共资源浪费、资金不足,并基于多中心治理的视角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政府应加强管理,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应完善管理制度,发挥决定性作用;市民应积极参与和监督,发挥主动作用。这些探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实现共享单车"共享、共治、共赢"。  相似文献   

10.
共享单车押金是当前共享单车行业发展中对用户和公司均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金融行为,出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共享单车押金具有准公共属性以及为了规范共享单车公司经营行为,有必要加强共享单车押金的管理。对押金的概念、法律属性等进行分析论证。研究表明:共享单车公司在押金管理上存在押金法律性质模糊,导致押金管理混乱、未按照政府部门要求设立专门账户保管,押金容易被挪用和侵占等;,共享单车公司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下面临破产将引发押金无法退还等问题,可能被认定为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等,加强共享单车押金管理迫在眉睫。因此,加强共享单车押金管理应该在厘清单车押金属于特殊质押的基础上确定押金监管部门和监管方式,明确单车押金孳息归属,同时引入押金托管制度、按比例计提押金风险准备金等。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西方消费品纷纷进入中国。西方先进的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后,不仅改变了旧式交通工具的主导地位,也带来了传统社会观念与消费风尚的悄然变化。随着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的逐渐完善,自行车作为城市交通工具开始流行,不仅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舒适、方便,而且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文化效应。那些有能力消费的社会阶层,把自行车当作日常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自行车也被有限地投入公用,成为邮差等部门的交通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自行车的进口,也促使自行车民族工业的发展,尽管产品仿制的过程在外来自行车的冲击下依然艰难。西方器物的进口,产生的文化冲击效应是非常直接的,不仅仅是外在改变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促进新行业的兴起,而且带来深层次的变化。这种消费品的供给,满足了经济发达城市市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影响。自行车可以视为一种物质文化符号,在传播过程中,自行车从奢侈品到逐渐融入日常百姓的社会生活之中,最后成了中国人特别喜爱的交通工具,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演变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北京交通拥挤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以交通拥挤机理分析为基础 ,通过对北京与东京土地利用、交通结构以及交通运输系统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探讨特大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交通结构和道路交通网构成与城市交通需求特性之间的关系 ,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的经验教训 ,并提出从土地利用和交通结构等方面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形成本身与空间密不可分。城市交通作为一种征服、跨越空间的方式,是城市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面临严峻的交通问题,除了减少私家车用量外,还运用了一些技术手段和影响人们行为方式的公共政策,这对于中国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改善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交通拥堵是困扰北京城市发展的焦点和难题。拥堵仅是深层次矛盾的表象反映,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空间布局、经济发展方式与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不协调。从市场潜力和集聚经济效应的视角讨论北京市中心城区产业和人口进一步集聚的可能性,结合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理论,探寻导致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集聚经济背景下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问题。可知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关键在于实现城市的空间结构、人口分布与城市交通的互动协调,对城市功能进行分类整合,树立一体化发展的理念,构建可持续的综合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绿色交通的城市交通发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绿色交通是获得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提供人性化的生存空间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交通的通达、有序,参与交通个体的安全和舒适,尽可能少的土地和能源占用,与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以及交通系统的可扩展性.本文从资源利用、环境影响、交通结构和居民出行影响几方面分析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构建了我国城市发展绿色交通的框架.绿色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交通运输的每一个环节和相关要素,从车、路、交通环境、交通组织、交通管理到其所处的整个社会系统.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政策,正确引导私人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合理利用自行车,以及加强绿色交通的公众参与等提出了宏观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绿色交通是获得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提供人性化的生存空间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交通的通达、有序,参与交通个体的安全和舒适,尽可能少的土地和能源占用,与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以及交通系统的可扩展性。本文从资源利用、环境影响、交通结构和居民出行影响几方面分析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构建了我国城市发展绿色交通的框架。绿色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交通运输的每一个环节和相关要素,从车、路、交通环境、交通组织、交通管理到其所处的整个社会系统。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政策,正确引导私人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合理利用自行车。以及加强绿色交通的公众参与等提出了宏观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