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研究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本土社会关系理论,通过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探讨微信拉票人如何利用微信上不同的社会关系来实现自己的拉票目的。研究发现,线上社会资本运作仍符合传统线下的关系主导逻辑。首先,拉票人的线上线下社会关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都有以自己为中心,按照关系亲疏远近,向外扩散的三个社交圈:情感性、混合性和工具性的社交圈。其次,拉票人主要基于关系判断来制定拉票策略。其中,情感性关系是拉票人最先求助的,也是最能激发拉票动力的关系。再次,虽然拉票人将微信拉票归为人情交往,但是随之而来的人情压力和公平性等问题也困扰了他们。因此,他们希望与活动主办方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使微信投票更加公平。  相似文献   

2.
以全国246个村庄所获得的3447份问卷为研究基础,对当前农村选举中的拉票及贿选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当前农村选举的拉票及贿选行为主要有程度深、形式多、影响大三个特点。农村拉票的多样化、复杂化和人情化让现实中的农村贿选存在着辨识难、治理难的困境;第二,当前农村选举中的贿选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贿选并不是当前农村选举的普遍现象,隐性贿选形式所占比重较大;第三,当前农村拉票贿选存续的社会文化根源是乡土特有的人情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以高兼容性与体现科技时代感的特点,改变了公众传统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传统公众活动的组织与运作方式。依托互联网,传统投票活动衍生出了满足商家营销需要和公众表达需求的“互联网+公众投票”活动。“寻找某市最具成长潜力小微企业” 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案例中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反映了当下互联网社会中大众对公众参与性活动公开、透明、公正的正常诉求,体现出公民主动维护知情权的法治文化的觉醒。在“互联网+公众投票” 活动的平台建设中,必须营造一个公平正义和诚实信用的法治文化生态环境,而这个环境的建设源于多种要素的支撑和相关机制的完善。创建一个由主办方、参与者、第三方监督机构组合成的良好“互联网+公众投票”机制,不仅是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法治文化建设适应互联网新常态的目标所向。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国社会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在探讨村民的选举行为时,不能忽略关系、人情这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因素。候选人的能力并不是投票的主导因素,感情网络与传统社会中对于关系、待人处事的社会期望深深地影响村民的行动逻辑。人情和关系成为村民投票和评价一个人的最重要指标,内生的公共权力被困在关系人情的强大力量中而失去自主性和培养民主文化的能力,有待理性民主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文摘 《山西老年》2020,(3):56-56
在一些地方,网络投票正成为政府部门开展工作的新手段。比如,有的地方将网络投票结果作为政务量化考核评比依据,并发动公务人员及其亲戚朋友每日定时定点投票、拉票、晒票。对于这种"创新",政府部门有必要保持审慎,不宜滥用。  相似文献   

6.
一、深刻认识“拉票”行为的不良影响
  在干部考核和选拨任用过程中,有少数被测评或“追求进步”的领导,他们一定程度上手握实权,采取宴请、送礼、打电话、发短信、当面拜访、安排消费活动等方式,或是通过举办同学、同乡和战友等联谊活动,四处活动、八方游说,想尽办法拉拢各级干部员工,希望把票投给自己。对上级领导,谁投票提携了我,我就听谁的话;对单位领导班子内部,谁投票为我“升官”帮过忙,就相互拉帮结派;对下属干部员工,谁投票为我出过力,就许诺各种利益,形成不同范围的“小团体”。各种不同形式的“拉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干部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结果的“失真”,用人决策的“失误”,优秀干部心理的“失衡”和广大员工的“失望”,严重阻碍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影响了干部人事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削弱了广大干部员工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人类躲灾避险的本能习性?决定了灾害事件信息极易成为社会公众的共鸣性话题? 微信朋友圈的灾害事件信息传播 容易诱发网络舆情?对灾害事件的网络“舆情管理”形成倒逼? 在实证分析微信朋友圈灾害事件信息传播特征及存在问题的 基础上?认为应从最大程度凝聚社会防灾减灾力量出发?对微信用户群体的防灾避险利益诉求进行再认识?从全社会防灾减 灾层面?通过科学、正确的灾害事件信息传播引导?将微信朋友圈建设成为防灾减灾的信息平台和灾害知识学习的网络社区?  相似文献   

8.
2014年的马年春节“微信红包”一炮走红,漫天飞舞的“微信红包”让大家为之疯狂.在玩乐的背后,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是互联网世界带来的奇妙变化,不经意问改变了我们曾经熟悉的生活方式,而且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模式颠覆着我们未来的生活.微信“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生意做到了微信朋友圈里,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家感到微信巨大的影响力,扎堆投进微信的“怀抱”.  相似文献   

9.
论人情──关于中国人社会交往的分析和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本土化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普遍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的人情这一“世俗化的文化概念”,着重分析了人情概念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中国人的社会交往中所具有的意义、作用、产生的影响及实际运作的过程。认为,人情是中国人与他人进行交往、建立关系的主要依据和准则,它决定了中国人在与没有血缘联系的他人进行交往互动时所表现出的互惠互利的社会性交换行为以及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的关系取向二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人情的产生和形成则起因于中国的家族制度和家族主义文化观念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深化成为社会的基本制度以及文化的泛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民间慈善组织作为慈善事业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在转型期的中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国家慈善事业的一大主体。然而,中国慈善组织总体公信力低下的现状也使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困难重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国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合理利用互联网,形成社会公众与民间慈善组织的良性互动,对于促进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为此,一方面应以社会公众为载体,通过加强网络营销、培养网络意见领袖、改变慈善文化“低位”现象,以推动慈善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应以民间慈善组织为载体,通过鼓励网络公共议程的形成,促进慈善信息的公开透明,以提升慈善活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选举法》关于在直接选举中“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的规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了挑战。为保证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而规定的召开选举大会、委托投票、代写选票等程序安排也与选举自由、秘密投票、一人一票原则相背。笔者主张,在直接选举中,选举只有合法非法之分,没有以参加投票选民是否过选区全体选民的半数来定有效无效之别,采用相对多数制,废除委托投票,缩小代写选票选民的范围等来完善我国的直接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和微信公众号的兴起,一大批幼儿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得到用户关注。依据运营者的类别,幼儿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可分为政务类、企业类、媒体类、幼儿园类和个人类,每种类型各有其特色和优势。它们为家长搭建了一个便捷的网络学习平台,从观念和方法两方面提升育儿质量,有助于解决“权威失声”的问题,让家长走出商业垄断的意见圈子,并为个人搭建了相对自由的发声舞台。为提高微信公众号对家庭教育的正面影响力,建议提高微信公众号的质量并加强监管;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将“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学习”相结合;加强对优质个人公众号的推介。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建立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宁波试点地区通过公共安全监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将监管职能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基层监管的组织网络;同时,借助社会治理的手段吸纳社会力量,动员多方主体,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了公共安全监管的社会化运作。试点地区的实践已显示出了较好的绩效,其经验对其他地区建设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当然,在宁波模式的推广和完善中,仍需克服法规政策滞后、工作机制不健全以及社会参与范围不广等阻碍公共安全的社会治理程度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日益成为消费者日常购物消费的新模式。我国网购市场发展总体状况良好,满足了大众消费的个性需求,同时也使商家通过差异化市场定位获得巨大商机成为可能。但我国网络购物活动中存在的钓鱼网站、木马病毒等问题不容忽视。为了网络购物市场健康持续地发展,必须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民道德素质,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5.
网络投票、网络竞选是西方国家网络民主发展的范式特征,当前,中国网络民主呈现出与其不同的范式。在功能上,中国网络民主更凸显强烈的民意表达功能;在作用上,起到维护权利和进行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在态势上,呈现“官民”良性互动的发展趋势;在形式上,民主参与以讨论和提供建议为主,以协商民主为主要形式;在发展水平上,网络民主的发展依然处于初步阶段,面临着数字鸿沟、分散化与失序化以及非理性化与娱乐化等诸多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行为外部性源于公共决策过程固有的缺陷。公共选择在决策相关各方的理性动机和行为下——包括选民的理性无知、政府的"经济人"特征和压力集团的利益驱动——趋向一个非理性的、与帕累托最优的社会目的相背离的结果。以广州番禺"焚烧发电处理垃圾"事件为例,分析这一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行为外部性的形成机理,并针对选民"理性无知"和政府"经济人"特质思考了相应对策,提出纠正负外部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对公共政策制定有着深刻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包括电子政务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保障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增强公共政策制定的回应性、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效率和强化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监督;消极的影响是信息爆炸可能导致公共政策制定的盲目性、数字鸿沟可能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平性、电子决策可能造成公共政策制定的不科学、网络风险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制定的不安全。分析提出通过转变理念、优化体制、完善程序、改进方法、提高素质等方式,来规避电子政务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消极影响,发挥电子政务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微信及其用户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微信公共账号的产生则赋予了其更多的媒介特质,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践。微信公号具有大众传播属性、人际传播功能和交互式传播特点,它体现了传播学研究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强关系理论和受众碎片化趋势。同时微信公号传播也存在诸多困境,可以从定位、媒介融合、互动、推广、监管等方面进行改进,实现其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微信社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提升效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微信成为高校师生群体广泛使用的思想交流工具。微信社群对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影响,它丰富了教育载体,开拓了工作新平台,提升了亲和力,增强了便捷性。但是,微信社群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它动摇了教育主体的权威性,不良信息易引发思想混乱,碎片化信息削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力,微信依赖影响心理认知发展等。应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信息能力建设,精选信息并增强微信交流场域吸引力,建立立体式教育网络促进心理认知发展,整合资源完善长效运行机制4个方面提升微信社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  相似文献   

20.
从"人伦"到"契约":中西方信用文化的比较分析及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信用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是借助于血缘关系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由人伦基础所构成的德性范畴,它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而在西方国家,可以说契约文明构成其信用文化,信用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之上,它强调的是规范和监督,体现了平等自由、等价交换和正当权利的法律原则。当代中国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那种借助于血缘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人伦信任心理和权利义务关系,均被由市场经济利益调整所形成的契约关系所取代,由法律调整的现代信用,完成了我国信用文化从"人伦"到"契约"的现代转换,进而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