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尤其是在人情关系型的传统农村社区,人情是村民之间进行交往、建立关系的主要依据和准则,礼物则是交换的载体。婚礼中礼物交换不仅规范人们行为、促进人际关系的社会支持功能,还能在物质和精神方面裨益人们,使公众感知和承认生命周期中的重大决定——婚姻关系的社会维系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尤其是在人情关系型的传统农村社区,人情是村民之间进行交往、建立关系的主要依据和准则.礼物则是交换的载体.婚礼中礼物交换不仅规范人们行为、促进人际关系的社会支持功能,还能在物质和精神方面裨益人们,使公众感知和承认生命周期中的重大决定--婚姻关系的社会维系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社会生活中,人情一直是建构和维系人际关系最为重要的纽带。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关中的定村在生产领域中发生了明显的人际关系变化,并主要表现为村民在生产活动中出现了从“叫人”到“雇人”的转变。这种转变,一方面反映了市场化背景下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表现为人际交往对象的扩展以及交往中理性因素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人际关系在农村社会生活中的渐变,表现为人情和面子仍然是理性交往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建立起来的村民委员会是中国市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对于研究如何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无疑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本文就以村民自治中所表现出来的乡村矛盾作为分析视角,来探讨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本文认为,乡村矛盾的本质问题在于自治与控制之间的博弈。自治与控制之所以会产生博弈关系是由于我国民族国家建构和民主国家建构的非同步性决定的。在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建构的过渡时期,自治与控制的博弈仍然会成为中国市民社会其它自治实体顺利发展的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村民自治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的关系成为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关系。然而,在我国农村民主政治的实际发展进程中,村民自治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现象,构建村民自治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协调关系模式成为了村民自治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发展关系的重点。在新的关系模式下,在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的规范下,村民自治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当各司其职,互相协调,共同构建文明、民主、繁荣、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微信投票作为新生事物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结合现实案例,对微信投票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微信投票具有“三赢”特质,在商家、参赛者以及投票者的三方促进下,从无到有,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缺乏有效管控,在“制度之过”和“文化之错”的合力作用下,微信投票在实践中各种低质量投票、虚假投票以及网络欺诈比比皆是;建立在人情交往基础上的拉票活动,裹挟了社会公众的正常生活,让大家闻“投”变色;建立在金钱交易基础上的刷票活动,不仅破坏了社会风气,还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构成梗阻;应该从制度层面对微信投票的乱局进行规制,健全管理体制和网络监督体系,对投票活动从发起到结束都进行全面监督;努力改变商家、参赛者和投票者的思想观念,让商家致力于把微信投票打造成高品质的营销渠道,对参赛者进行科学引导,准确理解“人生出彩”的时代意蕴,不以投票来培养孩子的虚荣心,让投票者及社会公众学会多种人情表达方式,对不合理的拉票坚决说“不”,培养社会良好的微信投票风气,让微信投票发挥推动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10年代,阎锡山在山西省开始村政建设,实行基层民主与村民高度自治。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具有网络性的特点,在村庄网络中,网络的自组织资源和对村民的约束力能促进村民对民主的参与程度,实现村级公职人员选举的投票最优解。对村长等公职人员的监督中,由于村长和监察委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与制度交织在一起,降低了监察委员会的效力,山西村政建设中期的制度完善正是为了改善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10年代,阎锡山在山西省开始村政建设,实行基层民主与村民高度自治.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具有网络性的特点,在村庄网络中,网络的自组织资源和对村民的约束力能促进村民对民主的参与程度,实现村级公职人员选举的投票最优解.对村长等公职人员的监督中,由于村长和监察委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与制度交织在一起,降低了监察委员会的效力,山西村政建设中期的制度完善正是为了改善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9.
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村政管理体制 ,是存在于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一个重要管理层面。它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运作中 ,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村民来说 ,都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乡村民主政治的操作性界面 ,乡村民主政治只有通过村政管理界面的操作才能实现 ,而这一界面的操作过程 ,在某种意义上说 ,是行为的过滤 ,即政府和村民行为的双向过滤的过程。通过对其过滤功能的分析研究 ,可以深化研究村民自治问题 ,这也是进一步完善乡村社会民主政治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农村协商民主的推进需要协商主体具备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政治德性、提出理由论证自己权益要求及进行理性探讨的参与能力。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基层政府、村民社会组织以及村民个人在政治德性和参与能力方面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协商民主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需要政府转变观念,树立善治和共治思维,同时对村民社会组织进行法律、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鼓励和支持村民社会组织的发展,积极培育合格的农村协商民主的协商主体。  相似文献   

11.
后农业税时代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农业税时代,为了改进村民自治组织面临政治权威不足、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人才外流、法律相对滞后等一系列新问题,必须加强村民自治组织的经济基础,化解村级债务;积极推进村民自治法律系统化和村民自治规范化;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中提升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赢得农民的政治认同;在农村综合改革中构建新型乡村关系,破解“两委”关系难题;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的制衡机制和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中形成的乡土观念并没有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消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的乡村社会的治理中,这种观念不仅存在,并且将长期存在,而且对作为我国走向现代民主政治道路的村民自治组织的绩效将产生极大地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有负面的作用,而且有不可替代的正面作用,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可一味地肯定,也不可一味地否定,而应该对它采取批判的继承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农村女性权益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村民自治制度不完善是很重要的原因。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加之受传统习俗和村规民约的影响,其人身权、财产权、民主政治权经常受到侵害。在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中应健全女性维权机制;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标准,详尽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改进村民表决方式、加强基层政府的监督和指导,完善司法制度,从人身、财产、民主政治三方面切实维护农村女性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企业劳动关系是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而在我国当前的情势下,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每一方都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很不平衡,大多数地方是由村民委员会作为代表行使土地所有权。农民对联合起来经营生产的态度是明确积极的,但农民不希望由村民委员会作为组织者。发包土地等具体执行行为常常需要通过集体的代理人——乡村干部来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必须明确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村民委员会应积极地承担起基础性的职责并协调发挥多元主体的综合性作用,共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同时,还应防止相关主体权力的滥用,以保护土地流转中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6.
《秦腔》以日常生活流叙述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农村全面衰败的图景:在权力与市场双重魔咒之下,原先乡村社会精英的作用逐渐消亡,乡村社会的自我治理与完善机制开始丧失,陷于城乡发展不平衡格局之中万劫不复。这种衰败是结构性的,因而如果不立足于整个结构和制度层面,任何救赎都是无望的。  相似文献   

17.
人的理性与和谐社会构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必须加强对人的理性内涵和层次结构的研究。尤其是要深入探讨人的理性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矛盾化解和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转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的理性发展要有新的内容,要与和谐社会构架的科学建设和时代的最新发展紧密融合,这也是新的历史时期人的理性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表明了党对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进一步提升,而且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党内和谐的内涵及其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进党内和谐,并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单元的讨论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村民自治活动的开展遇到了“自治悬空”甚至是“村民自治无自治”的发展困境.导致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村民自治的基本单元——行政村与传统自治单元——自然村基础的脱节.面对上述困境,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建立在自然村基础上的、重构村民自治单元的探索和实践.这些地方性改革与实践说明,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与社群自治的统一,需要建立在相应的乡村自治的社会基础之上.而村民自治本身的发展或已进入探寻自治内在动力的第三阶段,其发展的理想标的应是自治功能与行政功能兼顾的模式,其有效实现单元可能是在现有行政村基础上的、同时向自然村拓展的多级自治形式.  相似文献   

20.
实行村民自治是公共权力演变内在逻辑的体现和要求,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农村改革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这使得村民自治既具有规律性,又具有现实性。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党的领导权、基层政府的行政权各自与自治权之间的关系以及村庄内部自治权的实际运行等方面的问题,村民自治难以有效有序地实现。因此,处理好党的领导权、行政权与自治权的关系和规范村庄内部自治权的具体运行是促进村民自治有效有序实现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