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古电影工作者已开始拍摄关于成吉思汗的影片,共两集。作者是国家奖金获得者、作家额尔德尼,作家玛木和巴特巴亚尔,导演是巴尔金尼玛。这部影片反映成吉思汗在统一分散的蒙古族和建立新政权的事业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同时还反映成吉思汗发动的侵略战争的恶果。据报道,在苏联吉尔吉斯,电影导演陶·奥科耶夫也开始拍摄《成吉思汗》影片。这部  相似文献   

2.
试谈邵氏电影对中国古装片及市场经营的影响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氏电影的历史可从中国早期影片公司中的天一公司算起,邵氏兄弟后来去南洋、香港发展,拍摄了大量的古装片,先后接纳了李翰祥、胡金铨、楚原、张彻等诸多知名导演,其对中国古装片的影响功不可没。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它所开启的融入了黄梅调的古装片、新武侠电影对中国民族电影的生存与发展都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因此对它的历史价值应有一个公允的评价。而且在市场经营方面,邵氏公司也能给我们不少新的启示,一些具体操作至今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吴继军 《老友》2014,(12):23-23
正1976年,我退伍回到南昌,1978年初从南昌钢铁厂调入江西宾馆新成立的江西影剧院工作。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江西影剧院首场正式对外营业的电影放映。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1978年3月1日,放映的影片是朝鲜宽银幕彩色故事片《农民英雄》。那时候,在"文革"中遭受严重摧残的电影放映事业,经过拨乱反正,正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原先被禁映的中外影片陆续恢复放映。由于当时电视尚未普及,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枯燥,面对突然开放且日益丰富的大量中外电影,南昌人争相观看电影的热情和欲望如井喷般高涨,促进了南昌市的电影放映事业蓬  相似文献   

4.
1933年,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由卜万苍根据田汉原作编导的《母性之光》,即被当时的评论视为伦理片和革命剧。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左翼电影:影片对正反面形象的妆容造型选择和内在命名思路,体现了由阶级性延展而来的左翼电影的面相学和姓名学逻辑;对人物情感关系的设置和表达,在巩固左翼电影革命伦理模式的同时,又完成了对人性的遮蔽。同时,影片大比例的歌舞元素配置再次证明,左翼电影不仅仅是知识分子对所谓先进理念的传导宣传,而首先是时代和市场化产物。从中国电影文化的社会维度上看,左翼电影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穿越时空,直抵当下。  相似文献   

5.
19世纪90年代,"电戏"传入中国.1897年9月5日李伯元所办的<游戏报>发表了我国第一篇"电影评论"文章.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片断,至今已整整100年.中国早期电影工作者主要与通俗作家合作编剧,拍摄一些中国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默片",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注意电影的教化作用.1931年由中国电影工作者、进步的新剧艺工作者与通俗作家通力合作,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在"9·18"、"1·28"后,中国民众的抗日情绪空前高涨,促使我国的电影事业在国难声中很快步入了一个左翼电影主潮期.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影坛上,谢晋是跨越时间最长、观众覆盖面最广的导演,从1948年担任《哑妻》助理导演直到今年,他的创作生涯长达60年,基本上与新中国的历史同步,经历了新中国十七年、文化大革命、新时期和后新时期等历史阶段;他一生为我们奉献出36部影片,他的电影观众人次在中国电影史上不但绝无仅有,而且完全可能再无来者;  相似文献   

7.
 在台湾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初掀起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同一时期先后发生的香港新电影运动和大陆新电影运动交相辉映,汇聚成了中国电影创作发展的新浪潮。在此期间,相继出现了一批创新意识和个性风格较鲜明,艺术质量和美学品位颇高的优秀影片,既让世界影坛刮目相看,也让更多的域外观众了解和领略了中国电影的美学风貌。虽然当下台湾电影和大陆电影、香港电影在生态环境及创作、产业和市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当年新电影运动所体现的艺术创新精神,以及电影艺术家对社会现实和近现代历史的关注与批判精神等,仍然值得积极倡导和大力弘扬。因此,重新回顾、反思这一艺术创新运动,探讨其意义和价值,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并从中获得一些新的启示,无论是对推动中国电影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健康有序的发展,还是对重写中国电影发展史,都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初钟惦棐先生提出拍摄中国西部电影的倡导,西部电影创作在80年代中期迅速起步,80年代末达到鼎盛、辉煌,出现了一批具有西部文化特色的作品。这些影片充满西部精神和西部意识,具有浓郁的西北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质,以自己现代影像语言的探索和表述,呼应了新时期影像美学的兴起,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特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和形象象征。中国西部电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思考在中国电影史和当下电影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文化影响和精神流变延及新世纪的某些电影创作。对之的考察研究对今天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类型建设和文化的国际传播都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史上承先启后、除旧布新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党的领导人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在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斗争、培育新社会的时代新人、传播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动员抗美援朝的爱国斗争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也凸显了转型时期宣传工作的鲜明特征,成为党的宣传工作史上的华彩篇章。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宣传工作的转型特征,总结其历史成就和经验,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左翼电影出现于1932年,到1935年,其最高代表作品《风云儿女》表明,中国左翼电影已经从整体上融宣传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并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影片在都市意识和电影市场意识规范下的叙事策略,既是出品方电通影片公司的制片路线从左翼电影向新市民电影转化的基础,也是一年之后新市民电影全面取代左翼电影成为唯一的中国主流电影的开始,而二者间内在的文化逻辑关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地球是平的》为中国电影事业全球化创造了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瓶颈并不仅仅是产业化程度不够、影片内容表达狭隘、缺乏专门的译制机构和标准、版权发行不畅等问题,还在于思维上的偏差。中国电影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扬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和"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要恪守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这两个策略和观念上的悖论,因为对民族性的执意坚守有可能造成人为的壁垒,使地球变得不平起来。中国电影要真正走向世界,就要把民族文化转化为世界文化,在电影创作中倡导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与普世价值的传达。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06—2020年在国内上映的票房500万元以上的进口美国影片为样本,收集电影票房、内容强度评分、电影获奖情况、网络评分、上映档期及类型等数据,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控制电影获奖情况、上映档期等变量后研究电影内容强度对电影票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暴力内容对票房具有拉动作用,色情和不雅词汇内容对票房有阻碍作用;演员历史票房表现、影片质量、网络电影评分及动作片电影类型对票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上映档期对票房影响不明显。据此,应把好电影进口关,确保进口电影质量;深耕电影内容,拍摄大众欢迎的电影,形成自有IP;关注电影口碑,创新电影营销模式;顺应市场需求,增加热门类型电影供给。  相似文献   

13.
电影《一九四二》并不是一部纯粹的商业大片,对于导演冯小刚而言,它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一九四二》的成功拍摄和上映是冯小刚电影生涯的又一次转型,同时,也是中国灾难类型影片的再次出发.影片中所展现的死地上族群的生死观念是该片亮点之一,它史诗般地呈现出在饥饿围困下的生命对于生存和死亡的看法,体现了强烈的扭曲和断裂,别具凄美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满铁”映画自1923年成立始,至1941年并入“满映”,其在东北地区的电影活动长达18年之久,拍摄了大量影片,这种通过影像塑造殖民地的方式都被之后的“满映”所沿用。“满铁”映画所拍摄的影片是日本侵华史的有力证言,透过影片可以窥见作为权力文本的“满铁”映画借助影像符号塑造了“新国家”、建构了充满“现代”意味的都市与工业景观,也书写着“听话的身体”,妄图将日本殖民者侵略行为合理化、合法化,将日本殖民下的伪满洲国塑造成一个“五族协和”的“王道乐土”。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以来,金陵大学理学院、尤其是其后来成立的影音部对于中国早期科教电影贡献殊巨.以金大影音部创办的全国第-个高校学院版电影及电影教育学术月刊<电影与播音>杂志等为实证研究,对其20年代到40年代的科教电影创作分别从理念的萌生与社会化传播、重要的教学与创作实践、作品的列举及其形成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与重要价值意义等方面详加论述;并认为,金大影音部的电影及电影教育事业标志着20世纪30-40年代中国非商业电影发展的核心与高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中国电影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电影片名英译的优劣成为最关键的一步.好的片名翻译能体现影片的内容与主题思想,能更完整地实现电影片名的信息传输价值、文化交流价值、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其中创译法在中文电影片名英译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如何使用创译法实现中文影片名的英译价值成为当今翻译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南下”香港的内地影人和部分香港本土影人在香港合作成立了诸多具有内地背景的电影公司。其中,张善琨的长城影业公司被改组为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张善琨等人离开。其中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但新资料进一步证明,张善琨的离开主要是经济原因。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初期较为复杂的人员构成,使其既没有完全陷入意识形态的教化漩涡,保持着旧上海商业电影的制作路线;同时又与新中国政权有着过密的关系,并很快成为香港左派电影的重要阵地。建国初期香港粤语电影的颓势,为“左派”影人占领粤语片阵地、团结香港粤语影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刘少奇对香港粤语电影的批示,促成了内地政府出资在港成立了专门拍摄粤语电影的新联影业公司的“大手笔”。在其影响下,中联影业公司等具有精良制作水准的粤语片公司相继成立,扭转了香港粤语电影的颓势。“长城”、“新联”成立后,香港进步电影队伍相对稳定,但“递解出境”事件的发生,在港的进步影人仍存的乱向,以及夏衍对朱石麟等人的托付,又促成了凤凰影业公司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干学伟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电影家,他曾创造了中国电影三个"第一".他1950年拍摄完成的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不仅开了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之先河,而且该片在选用少数民族演员饰演本民族角色、表现少数民族特性等多方面给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以先导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守进 《源流》2016,(1):11-12
一年来,省老促会把宣传工作贯穿到各项工作中,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关心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的方针政策,努力营造老区事业正确发展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革命老区的历史功绩和重大价值,不断增强"高看、厚爱"革命老区的社会氛围;积极宣传老区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为丰富发展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20.
[摘要]影片《鬼子来了》是根据龙凤伟的小说《生存》改编拍摄的。小说《生存》主要探究的是人在战争下的个体命运,而姜文在原著关注个体命运的基础上,运用其独特的电影叙事手法进行大力改编,形成浓郁的“姜文风格”电影,成为抗战革命题材电影的另类电影,为中华民族百年抗战史增添了一笔以全新角度再现历史真实的文献资料。论文从解读小说开始,过渡到对影片的探究,着重探究姜文《鬼子来了》这部电影的改编策略,进而去研究影片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