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刘峰 《山西老年》2010,(4):10-10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为救国救民,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也称"双十二事变"。为什么张学良和杨虎城能逼蒋介石抗日?为什么他们二人敢这么做?外界普遍评论是因为他们都有爱国之心,都有满腔热血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他先是奉系军阀集团的领导骨干,后归附蒋介石成了国民党和南京政府的重要成员。众所周知,作为大军阀家庭出身的张学良,主要是以主张联共抗日发动西安事变而蜚声中外的。那末,他的立场是怎样转变的?他的联共抗日思想是怎样产生的?他与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关系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的抗日爱国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学良的抗日爱国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和现实结合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阐明了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的发展与变化;着重分析了张学良从执行不抵抗政策到逼蒋抗日和联共抗日的爱国行为与举措;强调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的中共情结从"反苏反共"到最后联共思想的正式形成和延续,经历了一个曲折、盘旋的过程。这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张学良的中共情结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变化、深化和升华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此过程的评析,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张学良将军与中共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张学良思想演变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分析了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的历史进程中,张学良思想演变的轨迹。论述了从东北易帜到中原大战期间,张学良爱国统一思想超越了封建割据思想,较好地处理了爱国主义与地方主义的关系;深入分析了从九一八事变到热河失守期间,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与地方主义思想的碰撞和抵触;进一步探析了从旅欧归来到西安事变期间,张学良思想的重大转变,从"拥蒋剿共抗日"到"逼蒋联共抗日",其爱国主义思想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之走上联共抗日道路,是由其特定历史环境下所形成的反日爱国需要和独特的个人经历及个性因素所决定的。长期形成的反日爱国思想、保存力量,共同抗日的动机、富于正义感的鲜明个性使张学良果断选择了“兵谏”的方式逼蒋抗日。  相似文献   

7.
少壮派对西安事变起了重要作用。肤施会谈前,少壮派的多次分析、论证、劝说,对张学良形成联共抗日思想具有直接的奠基作用;肤施会谈后,他们积极帮助张学良从事联共抗日的准备工作;西安事变中,他们在前、中期起了很好的作用,后期发动了以救张为目的的二二事件,起了不小的负作用。综之,他们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张学良联共思想发展的轨迹,集中研究了九一八事变前后,集国仇家恨于一身的张学良思想发生的巨大变化,探讨了张学良联共思想产生的基础及客观必然性,分析了张学良和平统一思想及民主进步思想对联共思想形成的重要作用,以及张学良对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的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9.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在西安扣留了前来督促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25日,蒋介石因许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被释放,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在对待共产党的问题上与蒋介石不同.从张学良早期处理共产党案、对青年人加入共产党的认识、对研究共产党学说的态度以及对共产党反日爱国活动的支持等,探讨了张学良1935年以后在民族矛盾急剧尖锐、民族危亡急剧严峻之际,思想发生急剧变化,最终走上联共抗日道路的早期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贵州省高校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综合分析,对今后贯彻落实好党建目标责任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苏联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和模式对中国共产党影响极大。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立足现实又大胆创新,在批判中借鉴,在扬弃中继承,牢牢把握党的性质的先进性,工作任务的时代性,党组织的纯洁性,民主集中制的有效性,执政方式的艺术性,从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不变。  相似文献   

13.
共产国际解散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突发政治事件。国民党借共产国际解散的机会,趁势从政治、舆论、军事等方面发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攻势。面对危机,中国共产党应对的策略是:统一思想,加强内部整合;组织舆论反击;进行积极的军事防御。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化解了由突发政治事件引发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庄严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 80年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 ,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好坚持 ,马克思主义不发展就没有生命力 ,就坚持不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本本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按照实践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前进 ,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实事求是精髓论 ,从对马克思主义迷信和崇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 ,从错误和对立面中学习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苏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中,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主要提供了组织指导、物质保障支持等方面的帮助。在苏俄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很快成了组织和领导中国革命的一支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6.
城乡关系是一个国家基本的政治经济关系。中国共产党对城乡关系的认识与政策经历了四次转变:第一次,建国前后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商业,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城市偏向政策;第二次,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城市工业发展受阻,工作重点被迫转向农村发展乡村工业;第三次,改革开放时期借鉴农村改革经验推进城市企业改革,探求城乡互动发展之路;第四次,新世纪走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之路。回顾和梳理我们党对城乡关系的认识与政策,有助于我们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社会发展一般理论,列宁结合着俄国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加以发展,形成了马列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通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结合着中国的实际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不仅继承了马列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而且在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开拓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党建思想史为分析视角,以相关历史材料为立论依据,对"一个好的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这一结论作了多方面的论证.  相似文献   

19.
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是因为中共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刚刚起步,对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尚处于萌芽时期。党在思想上幼稚、政治上年轻、组织上不完善所导致的探索中的错误失败,道路上的曲折坎坷,对年青的共产党人来说既是深刻的教训,又是一笔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党员成分与党的性质的关系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在80年党的建设历程中,对党员成分与党的性质的关系问题不断探索,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现了一次次的理论创新.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江泽民"七一"讲话对党建理论的发展,增进党的建设的自觉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