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教育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石,国家的发展最终要靠提高全民素质。去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了自己的平民教育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乃至构建和谐社会,无疑都离不开平民教育。平民教育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而先温总理的讲话一步,已有一位有识之士在身体力行办平民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木工“匠士”。 他就是我市休宁人、留美归国学子、成功企业家、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聂圣哲先生。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曾单独约见聂圣哲先生会谈8分钟。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先生(1868—1940)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四十一年前,周恩来同志在蔡先生逝世后撰写的挽联中,明确地概括了他一生政治思想的主流:“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蔡元培生于封建王朝的末世,自幼受科举的旧教育。1892年,  相似文献   

3.
中山先生逝世以来,已满三十周年。经过三十年的过程,回头再看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其中的历史意义。中山先生一生在发展与前进中,他没有停留在固有的阶段,他的思想和活动不是在退步,而是在进步,他不是惧怕将来,而是相信将来。中山先生的早期活动,和俄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一样,也涂上了民粹主义的色彩,最相近的一点是俄国的民粹派不相信社会发展规律,“照他们的意见,历史不是阶级所创造,不是阶级斗争所创造,而只是个别杰出人物,即所谓‘英雄’所创造的;群众、‘群氓’、人民和阶级是盲目地跟着这种‘英雄’走的。”无容讳言,中山先生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看法,他是一个主张“知难行易”的人,他强调“知”,他说“知”是创造世界的,但不能每人全能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三大乡村建设模式: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晏阳初创造的“平民教育——乡村科学化”模式、梁漱溟创造的“文化复兴——乡村学校化”模式和卢作孚创造的“实业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为民国时期的三大乡村建设模式。三位先生的生平及文化思想背景不同,其有关乡村建设的使命、步骤、内容及动力的基本理论和主张也各具特色。但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都为解决当代中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晏阳初博士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创造了辉煌成就,在1943年被评选为“全球现代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20世纪20年代,他就带领一批博士和知识分子深入民间,扎根农村,投身于中国乡村建设与改造,并将中国的成效与经验推广于美、亚、非洲。他,是一位新农村建设学说的创立者。又是一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干家。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晏阳初博士的乡村建设学说,像他那样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 板桥郑燮(1693—1765)是渭前期的一个傲世寒士、七品小吏。他的一生除致仕范、潍二县县令的十二年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读书、访友、吟诗、卖画的贫困之中度过的。因而,便促使他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的平民思想的文人。 郑板桥的平民思想充满于诗文绘画之中。 在他致仕之前,即有非凡的狂傲之气,自视清高,洁身保性,不逐俗流。他在《偶然作》诗中写道:“……纵横议论析时事,如医疗疾进药方。 ……”这里,他明确指出,在剖析现实社会时,必须提出“如医疗疾”(针对时弊)的政治观点和建议,以为当局之鉴。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891年10月18日诞生在安徽省歙县黄潭源村,这是我们徽州人民的骄傲。中共中央对陶行知先生的定论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陶先生一生不断追求真理,为人民的教育和民族解放事业,艰苦奋斗、鞠躬尽瘁。陶行知先生是唯一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教育家。国母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在中国历史上能获得此殊荣的除了孔子就是陶行知了。  相似文献   

8.
今年十月十八日是陶行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周恩来同志于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五日陶先生逝世的当天,在给中央的电报中曾经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指出:“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陶行知先生生于安徽歙县黄潭源村,他一生致力于救国事业和教育事业,他在政治上是不断进步的,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方面,是有创见、有贡献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以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本刊将陆续发表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胡适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学术成就涉及哲学、历史、文学、教育等众多方面。他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开山大师”①,为整个中国文化的转变,树立了新规范。唐德刚先生认为,“胡适之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最卓越的贡献应该还是在文学方面”,因为“他是近百年来提倡‘文学改良'和推行‘白话文学'的第一人。”②胡适一生最热心倡导的是传记。他认为“模范人物的传记”,“可以做少年人的良好教育材料”,可以给少年人“介绍一点做人的风范”。③因此,他常常劝别人写自传,自己也身体力行,一生写了约120万字的传记作品…  相似文献   

10.
《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读后感王琳梁吉生先生撰写的《张伯革教育思想研究》一书,已于1994年七月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张伯答(1876—1951),是民国时代著名教育家。作为南开学校的创立者,他的名字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据着显著的地位。一生抱定“教育救...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这是中共中央给陶行知先生的定论,“是全国各方面所公认的,是我党历来所表明的”(胡乔木语),也是众所周知的,但要给他强加一个战略家或军事家的帽子。似乎有点牵强附会。然而陶先生于1927年发起的平民教育运动,是根据当时的国情,以战略家的眼光。把教育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相似文献   

12.
杨峥嵘 《船山学刊》2001,(3):31-33,40
晏阳初一生为平民教育历尽艰辛,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现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中,其民主政治现象就象一根红线贯穿始终,闪闪发光。然而,由于晏阳初实施平民教育处在当时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之中,其思想的局限性、实践的缺陷性和民主政治内涵的差别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当今时代进一步回顾、研究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中的民主政治观,以及所满含的内容、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仍有积极意义。 一、“从奠基开始”,“建设民主政治的华厦”,体现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3.
平民教育的起点─—晏阳初在法国华工中的教育活动曾绍敏晏阳初是闻名于海内外的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又是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平民教育事业。他从事的平民教育事业不仅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世界各地也有较广泛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4.
张大千先生一生才华横溢,被徐悲鸿先生称为“中国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大千先生得享高寿,与其独创的养生“三健”有很大的关系,今人读来亦可借鉴。 健吃 大千先生儿时由于家庭经济十分拮据,身体一度羸弱。他深知适当的饮食调养会补益精气,  相似文献   

15.
著名学者、教育家、前南开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李何林于1988年11月9日不幸病逝。为了对他一生的业绩与精神作一个系统的回顾与研讨,1990年8月16日至18日,“纪念李何林先生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李何林生前亲友,来自全国各地的南开中文系历届学生,现代文学的研究、教学人员共二百余人。与会者充满深情地回忆何林先生的言行风采,追思他为南开中文系的发展作出的开拓性贡献,特别集中探讨了他的教育思想、学术成就和人格风范。 1.李何林先生数十年从事教育工作,特别在中年以后,执教南开大学中文系二十余年,为中文系、为南开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凡的贡献,是具有鲜明个性、独特风格的教育家。在教育工作中,他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16.
董作宾先生是我国殷商学的巨擘,在治殷商学的同时,他也有着多种艺术实践,留下了清晰的审美创造印迹。他的文艺思想同他的史学思想一样,是其作为学术大师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文艺教育功能的强调,是董作宾先生文艺思想中的重要部分,贯穿在他一生的艺术实践中.他的美学观点及艺术实践,在今天也仍然闪烁着现实的光茫,给我们以启示,这是董作宾先生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平民学校是发展新时期山区教育的一种有效模式.具有深远的前瞻性和广阔的前景.要认真实践发展好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心协力办好平民教育.发展山区教育事业.”9月1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宏鸣在休宁县主要领导陪同下到休宁德胜平民学校调研,他深入教室、宿舍、食堂等处认真察看办学条件,并与教师员工进行座谈,对平民学校给予了充分肯定,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18.
陈尔杰 《云梦学刊》2012,33(3):11-20
北大的“平民教育”,发端于1918年,与民初以来的“社会教育”运动有着紧密的关联,也受到1910年代的“社会改良”、“社会服务”思潮的深刻影响。五四运动的成功,在平民教育与激进政治运动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一时成为青年们的“平民教育”事业主要的动力来源。1919年底到1920年初学运的失败,使得这一事业遭遇挫折,其内部不同立场之间的分化,也随之开始显露。  相似文献   

19.
“大化行时序,文人自煎熬。”这是中国哲学史权威、哲学家冯友兰先生1920年留美时写的两句诗,那时他还是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翩翩少年,谁想这诗成了他一生坎坷经历的谶言。“大化行时序”是一个终生研究中国哲学的哲人对世界的总体认知,所以他85岁后仍以“...  相似文献   

20.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是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在重庆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时毛泽东同志送给他的题书。当时正在重庆的我党中央代表周恩来同志到会致祝词:“为民族解放尽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二日,陈嘉庚先生逝世时,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他送了花圈,以表哀悼。这些都是党和人民对陈嘉庚先生一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