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于“后革命时代”与历史唯物主义命题的现实困境,一些学者认定“面向学者写作”的“学院化”方式乃是维护这一群体学术尊严的唯一路径.反观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其理论思维存在两个“教条”,即对“传统教科书批判”与“坚守”存在论变革的思维路向.这样“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结果却是离射入“人民的园地”的理论诉求存在较大差距,乃至以“学术生产”的名义逃逸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留给后继者们的“使命”.要改变这种阐释模式,就必须以“化理论为方法”与“顶层设计”的双重意识规划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三个方面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机地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一是"三个代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为理论基础,与其有着本质的一致性,此为坚持;二是"三个代表"在当代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使其获得了时代的生命力,此为创新;三是"三个代表"成为理论创新的典范,实践创新的指南.  相似文献   

3.
时下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是学术抄袭行为,还表现在边缘化研究、功利化研究、标签式研究和恶搞式研究等等方面上,它们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健康发展所造成的破坏性是不容低估的。市场经济和教育学科体系调整的负面影响,马克思主义学术界的标新立异思维方式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以及教育管理官僚化等等,都可能是产生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崇敬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客观地、与时俱进地、创造性地、完整地理解和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纠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不端行为,切实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阵地,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着眼于“小处”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出发,构建讲清小道理、解决小问题、开展小活动、树立小典型的“四小”方法体系,并在其途径优化方面提出自己的理论思考,以期对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在与时代课题的回应与超越的互动关系中实现"与时俱进"的,"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内在发展机制,又是维护、体现和完善它的本性的内在需要;"三个代表"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因其能够更精确、更深刻地从理论上表征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未来走势,因而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实际上就是以"三个代表"作为时代旗帜,导引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向深层推进并赢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是其内外部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从物理学"力"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影响因子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间的相互作用,以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力"机制的运行规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及其内外部正负影响因子共处于一个封闭循环的生态链上,三者总体上处于稳定态势,但各自的力量并不均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核心,内外部正负影响因子是其影响力,内外部影响因子作用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大致从总体趋向上形成正方向的"合力",驱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知沟"现象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沟"现象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已有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更加明显,具体表现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在同一领域内的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鸿沟".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宏观社会系统的社会变迁和社会结构差异,以及微观个人因素方面的个人禀赋和个人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就须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缩小个人禀赋差距和提高个人能力,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重视个人的利益需求,激发个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动机,以有效合拢日益显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鸿沟.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学术定位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主流学界将其视之为一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论争.这一定位以政治立场界分学术派别,武断地缩小了马克思主义史家范围,没有认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真正对手.毛泽东的"文化围剿"说是形成这一看法的重要依据.然而,若从纯粹学术的角度看,论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系统内进行的,是唯物史观的内部争论.这是因为:第一,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治中国史是论战各方共同的理论立场;第二,论战各方基本遵循和使用了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术语.总之,视角在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切换,造成了论战学术定位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历史.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是解放思想.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新时期解放思想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包含有丰富的治国之道,其主题是"德治"和"仁政",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高瞻远瞩,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德治思想,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的"德治"观.这是在我党实施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效的基础上,治国思想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块新的里程碑.它的创立,再一次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在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一定要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前提,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的生机与活力也在于始终坚持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具有科学的理论创新观念和正确的理论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反思的三个"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可以发现这一过程即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原则与本真精神的"真诚守护"、"有效激活"与"内在性"创新.真诚守护作为世界观实质的根本立场、科学方法、基本原理与崇高的理想信念,并在中国化的"结合"过程中创造性转化为民族实践、主导思想、核心价值、先进文化合而为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效激活理论的现实性则为民族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需要提供服务;"内在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即以中国化的社会主义特色实践为经验基础,为理论增添富有民族实践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新鲜内容实现理论的一脉相承,承载着发展中国的历史使命与时俱进地创新现实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同时以民族的具体的时代的思维形式和文明成果创新理论.完整准确地总结和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还需要重视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经验,重视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西方世界相关"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问题,已成为各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正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才导致许多马克思主义政党因丧失先进性而如"多米诺骨牌"般地丢掉了政权并自行瓦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光辉典范,做到了先进性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为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开启了新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真正弄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髓和实质,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是中西文化交汇碰撞、融合创新的时期,社会转型、学术兴盛与方法创新是其显著表现。在影响 民国学术的诸种方法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以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民国学术领域异军突起,一 枝独秀,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期的中国学术,并对中国现代学术范式的确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进程可以看到: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美学与艺术研究分离的过程.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美学逐渐从哲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学科分离出来.凸显出来,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体系.由历史的流变来看,日本战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越来越呈现出与上个世纪前三十年不同的取向,即不断超越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艺术理论的功利性研究.超越线性接轨式地套用马克思美学艺术思想,强调对社会现实政治理念的宣传、文艺创作活动的引领与关照.而走向理性化、学术化.当下日本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西方美学、艺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西方美学众多学术流派中的一个学派,成为西方美学多元研究中的一元,虽然其社会影响力没有上个世纪前三十年那样广泛、深入,但其在学术研究进程中,学术的、理性的比重却大大增强.在学院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价值也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政治学说的核心是"哲学王"思想,也就是"知识统治"思想,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应批判地吸收,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不断追求知识与智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领域中,逐步形成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政治领袖人物的哲学思想研究与专业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研究并重的基本格局,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理论内容.而在中国现当代专业哲学家中,就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做出重大贡献而言,冯契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王向清教授的新著<冯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正是反映这一内容的一个学术成果.该著的主要成就是,大致梳理和划分了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历史阶段,初步确立了判别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标准,合理地评价了冯契哲学思想特别是其"智慧"说的哲学性质和历史地位,系统地阐明了冯契对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贡献,深入挖掘了冯契哲学思想中具有独创性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引入了篇均引文量、基金论文比、作者地区分布广度以及作者机构标注率四项指标,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类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性问题,并且按照相应的权重,计算了马克思主义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量化综合值,从中发现马克思主义类学术期刊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使我国马克思主义类学术期刊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