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北宋初期古文写作的大力倡导者,穆修在文学创作上身体力行,其现存的全部散文皆是散体古文.他的《穆参军集》中一共收录了五篇赠序文,较为清晰地体现了赠序文在相应时期的发展演变以及赠序文独具一格的写作特点.穆修大力倡导文章创作要师从韩愈、柳宗元,在赠序文书写中采用散体写作的方式,创作切入点放在一个"道"字上,重视文章的实用性和充实性.穆修的赠序文风格多样,不论文体形式、呈现手法亦或是语言表达,都真切地秉承着穆修文章写作的一贯风格和态度,对深入解读穆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与柳宗元,无论在散文的理论还是创作实践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本文仅采撷其散文园地里一朵颇具特色的奇葩—赠序文,进行艺术上的比较研究,以管  相似文献   

3.
穷情尽变冠绝前后——论韩愈赠序文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赠序文的产生与发展 ,论述韩愈赠序文的创新精神。提出其赠序文在内容上能“穷情尽变”,即立意上能抒真情 ,说真话 ,突破传统 ,扩大了该文体的表达内容 ;在表现技巧上能创新 ,多用议论 ,但不失形象化的美学特征 ;结构上不拘一格 ,随人赋文 ;语言上力创新语 ,多用比喻 ,使实用性赠序发展成有审美价值的文学性散文 ,得到了“冠绝前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归有光的散文中赠序文长期不受人重视,事实上他的赠序文反映了明代科举考试的弊端,揭露了明代腐败的政治体制,在艺术手法上继承了唐宋散文的传统,有其独到之处.对归有光的散文进行探讨,有利于全面认识归有光的散文艺术.  相似文献   

5.
柳宗直《西汉文类》是今可考唐代为数不多的由唐人编纂且未选唐人诗文的总集,虽然该集已佚,但编纂者柳宗直兄柳宗元所为序文尚存,其他典籍亦保留有是集的相关资料,据此可以考知该集的编纂动因、选录内容及标准、编纂体例及批评特点。尤其重要的是,《西汉文类》纂于唐古文运动盛兴之际,该集所体现的文学观、选学观等与唐古文运动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郑子瑜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龚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郑子瑜教授,近复撰著《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一书,系自清人沈德潜所编纂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中选出151篇,逐篇指出其修辞偶疏之处。郑氏在该书序文里说:“沈氏所纂八大家文,计精选...  相似文献   

7.
寿序属赠序文体的一种,因其为祝寿而作多溢美称颂之词而饱受诟病。姚鼐的寿序文则一洗当时寿序文写作的流弊,透过寿序文写作表达了对“真”的追求。本文通过分析《古文辞类纂》中姚鼐对赠序类作品的编选,及桐城三祖之一方苞对姚鼐的寿序文写作的影响,着重考察姚鼐《惜抱轩诗文集》中20篇寿序文表现出的一片赤诚之心和真情实意。  相似文献   

8.
作为古代文学文体之一,序文至唐代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唐人创作的赠序文,文学成就尤高.序文研究过去一直比较薄弱,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序文尤其是对唐代序文的关注渐多,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较大进展.这些研究大抵可概括为专题性研究、史述性研究、赏析性研究、介绍性研究等.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但就其总体格局而言,则标志着唐代序文研究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独孤及,一位名噪中唐却寂寥于后世的古文家,其古文创作在韩愈、柳宗元之前,已斫雕为朴,复归先秦两汉之风,为古文大行其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独孤及的序文创作在内容、形式以及表现手法上都有突出特点而风流自得。  相似文献   

10.
关于唐代古文运动后期趋向衰落的原因,不少论者从政治背景的变化及古文自身的缺陷这两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韩柳以后散文的发展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仅将古文的缺陷归结于尚奇求怪和短局滞涩,亦嫌笼统,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更新视角的必要。所谓古文运动的衰落,一般是指中唐以后骈文又恢复了统治地位的现象而言。但这只是一个大概其的印象。如果认真将整个唐代散文和骈文发展的总体趋势加以比较,就不难看出:中晚唐散文普及的程度实际上已超过了骈文。古文作者之广,数量之多,都是初盛唐所无法比拟的。不但以前为骈文所垄断的疏议、碑志等各种应用文大都变为散文,而且由韩柳所创造的兴讽寓慨的杂说、传记、序文等,也已成为文学性散文中常见的文体。只不过中唐以后,古文虽多,却再也没有出现过韩柳这样的大家。而晚唐骈文则在李商隐、温庭筠手中又  相似文献   

11.
牛僧孺是中晚唐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现存政论文、碑志文、寓言、诗歌、传奇等。政论文宣扬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结构缜密,富有思辨色彩;寓言注重事物的细致描摹和寓意的自然生发,庄谐兼有、寓意深刻;碑志文奇偶交错、古雅简练,但是,这些作品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牛僧孺的散文作品,综述他在党争活动之外的古文观点、散文创作活动,尤其与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密切关系,由此评价他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对韩、柳古文运动及其理论研究中,人们对于文道理论尤为重视,而对于古文的文体创造与体性却有所忽视.本文指出,韩、柳古文的创造主要遵从了三条路径:从时态上看,是非今革古之路;从语体上看,是融合骈散之路;从观念上看,是出文入笔之路.正是这几条路径的选择,创造出了韩、柳古文这种混合今古、以散带骈、跳出文笔的全新文体,中国散文学史也因此从文笔对举阶段走向了诗文并称的新阶段.对于以往研究中诸如古文运动以骈文为对立面等不实认识,本文也有所纠正.  相似文献   

13.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练,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对于韩文的评价古已有之,要想系统论述韩文的特征实在太多,也很难全面、系统表述清楚,本文仅对于韩文的明道与抒情特征由来和相互关系表述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4.
韩愈对北宋古文运动以及宋明理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晚唐五代以来却一直很少为人们所关注。最早发现韩愈的价值和意义,并高举韩愈的大旗,排斥佛老,对抗时文,力图振兴儒学、恢复儒家独尊地位的是北宋初期的柳开、穆修等古文家。他们的韩愈观在北宋初期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虽然存在某种程度的偏差,但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韩愈、柳宗元等人在唐代古文运动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文学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理论主张,并以出色的创作成就引领文学革新走向成熟和兴盛,使得文赋在形式上突破骈赋、律赋的格式束缚,向着质朴化、散文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韩、柳的意趣表现在众多的方面,韩主儒排佛,柳主儒且认为儒佛同宗,但他们坚执了共同的古文道统;现实生活的,导致他们的自省诉求,古文的兴味虽在儒学,但韩致力于古文之醇,明道不移,柳则从以文明道转化为对以文传世的追求;韩、柳都深于情、不免于以文为戏且好开新,但韩愈为文的浩博之气不同于柳宗元的简古之风,韩愈的好为人师自觉肩负了宣扬古文和古道的责任,柳宗元则缺乏这样的自觉意识,以淡泊人生一度走向山水。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力探讨王禹傅的四六文创作及其特色问题。认为王禹傅的四六文创作追求是远溯三代、两汉文风、直接贞元、元和风格的,上承元、白,可谓开宋四六之先。王禹傅制诰类四六文以得体庄重、宏丽典赡为主,而表启类四六文则工对简洁,情事兼优。用常语常典、用古文写法做对偶文章是王禹傅四六文的主要特色;同时,善于融裁、用事精当也是其显著特色。“元之独开有宋风气”,王禹傅四六文是骈文宋调的初创。  相似文献   

18.
1789年后,章学诚开始频繁立古文之目,提倡古文。章氏追求的古文,就是承《春秋》家学之史文。该文通过对《史德》篇的解读,探讨章学诚对《春秋》家学的新理解。章氏对韩愈的批评,体现了他对古文介入当代史书写的复杂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国势倾颓之时期待王朝中兴,推动儒学复兴,积极参与政治革新,在经世致用的需要下大力进行古文的创作。其中有很多人任当时的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他们利用掌书王命的职权,或以理论相号召,或以实践相支持,对诏敕进行了文体方面的改良和革新,使这一封建王朝的最高政令文体能够更好地为君主统治服务,同时也起到了推广古文写作的作用,构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汉语自19世纪末开始走上漫长的欧化之路,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汉语欧化痕迹均十分明显。汉语欧化进程中,近代散文文体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同时散文对语言欧化进程也有一定的影响。以新文体、逻辑文为例可以分析得出,政论散文由于欧化而趋向浅近、平易,表达方式趋于严谨,语意更加曲折。但是散文文体的解放仍然有限,近代散文家对古文的复杂态度,古文广泛的作者和读者基础,构成散文文体全面解放的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