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清末留日学生译书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相关史料证明,清末留日学生注重对欧美及日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类书籍的翻译,表现出独特的文化取向,这种文化取向的产生,既是中日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结果,也是清末留日学生译者群体文化倾向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每年有几百万莘莘学子,在学业将成之际,就职成为困扰他们的一个棘手难题。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职活动中屡屡受挫,有的忙碌了数月就职活动毫无进展,这与大学生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职规律性认识不足有关。最近我们赴日本有关大学研修,对日本大学生的就职情况进行了一番考察,虽然日本大学生就职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其中却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与做法。本文对日本大学生就职活动的有关情况作一概要介绍,并结合我国大学生就职现状作些分析。二次大战以来,日本大学毕业生经历了计划分配、推…  相似文献   

3.
从“健康中国”战略出发,通过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探索就业提升路径,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和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南京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2013—2018届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考研率呈升高趋势;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期待进入大中型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就职,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就职意愿低;受就业压力影响,就业地从一、二线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因此,应强化教学质量,加强就业指导,重视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和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提升学生就业胜任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和世界文化步入中国的历史阶段。这里,中国留学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其中留日学生的贡献最为卓著,而留日学生创办的期刊之贡献则尤为卓著。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留日学生在日本创办的期刊达78种之多。最早者当推郑贯公、冯自由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我国教育史上是一个令人瞩目的转变时期,留日学生和大量的日文书籍翻译对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和社会变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正如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中所说"日本维新以后以翻译西书为汲汲今其国人与泰西各种学问皆贯串有得,颇得力于译出和文之书"。以译书为视点,考察留日学生对晚清时期日书中译概况。数以万计的留日学生回国后,成为近代中国学习日本和西方先进文明的重要媒介,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教育向着近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译书汇编》是清末早期留日学生在日本创办的首份刊物。《译书汇编》的纪年方式、发行日期等细节体现出早期留日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热情。梳理文献可知,他们的救国实践受到《译书汇编》前9期发行者坂崎斌等日本自由民权主义者的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与思想趋向与生活场域相关。《译书汇编》第二年的“改良”,意味着初具国家意识的早期留日学生群体发生分化,并对此后留日学生译介社会主义文献的选择与取向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叙述了近代中国留日学生及赴日考察人员对日本学制的考察及倡导活动,通过效法日本,清末民初新学制得以确立,并不断走向完善。笔者对此进行粗浅评价,以期为我国目前的学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前湖南志士大量留学日本 ,由于留学日本这一迈向近代化的特定社会环境 ,湖南留日学生得以接触现代知识 ,并亲身体验出民族优越感的力量 ,因此激发出一种强烈的变革意识。留日学生对湖南的教育、军事、政治及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的留学浪潮中,大批有志青年来到日本,创办了大量进步报刊,宣传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从云南留日学生创办的《云南》杂志和《滇话》报刊可以看出晚清云南留日学生的国民思想、国家观念、云南观和社会改良思想,他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积极倡导女子教育、风俗改革等社会改良思想。  相似文献   

10.
清末至民国,日本在云南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势力无法与法国、英国相比,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一直没有机会在云南立足。晚清中国兴起的日本留学潮为日本进入云南起到了铺垫作用,开埠通商和滇越铁路的修筑为日本人员和商品进入云南提供了契机。同时,云南政坛中留日学生逐渐崛起,在军界、政界、学界、商界中占据重要位置,民国初年借助留日学生之力日本扩大了对云南政局的影响,积极派遣外交官、军事教官、工程技术人员,输出军事装备、工业技术设备、日用商品。  相似文献   

11.
2 0世纪初 ,浙江留学生在日本创办了《浙江潮》、《白话》等华文报刊 ,它们是中国留日学生所创办的革命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报刊向读者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抨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 ,同时把革命的矛头指向清朝政府与封建专制统治 ,为辛亥革命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先进的知识分子忧国忧民,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呼号奔走,留学救国思潮兴起.潮起潮落,巾帼不让须眉.其中留日知识女性更是创办报刊、组织女子社团、传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宣扬女权.与此遥相呼应,国内终于在辛亥革命前后形成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高潮,中国革命也因之有了新起色.清末留日女学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近代日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是二战结束前中国留日学生接受预备教育的重要机构之一。该校初为松本龟次郎私人所立,但随着日本侵华野心的日益膨胀,日本当局通过经费投入、人事调整等直接和间接手段将该校操控于手中,并通过专业设置和校外活动等对中国留日生实施殖民教育,企图将其培养成“大东亚建设”的协助者,致使该校逐步沦为日本培植“以华制华”亲日分子的重要基地。深究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对中国留日生预备教育发生殖民化转向的实情,可明晰近代日本民间教育机构被纳入政府事业运行轨道的历史宿命之所以然,亦能得出留学教育要遵循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宗旨、对外教育交流需警惕国际非正常因素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以“侨日共济会”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成立原因、对旅日下层华工商的支援活动以及最终消亡的历史发展进程。20世纪初,中国的大批穷苦农民和手工业者赴日谋生,在日本受到来自政府和民间的种种歧视,旅日中国留学生为了改变这些华工商的困境,于1922年创办了“中华民国侨日共济会”,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由于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的屠杀华工事件,旅日下层华工商或遭杀害,或被遣返回国,共济会会长亦被日本军队秘密杀害,因此共济会也随之走向衰落,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5.
古代日本没有文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使用汉语言文字作为其交流的工具。在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通过吸收和借鉴汉字的草体笔画及正楷的偏旁部首,逐渐地发明了假名。假名的出现,标志着日本民族文字的诞生。由汉字和假名为主组成的日本语,加快了日本的文明进程。汉语言文字在日本古代文明进程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日本实施的“东方文化事业”启动,但随着日本国内侵华势力的膨胀导致中日两国关系日趋紧张,该事业成为日本单方主导的对华文化事业。在此背景下,1930年日本外务省文化事业部开始实施由“普通补给生”和“外务省官吏生”构成的第三种补给生制度。其中普通补给生可谓外务省最早派遣的学术型留华学生,他们以研究与中国相关的学术为目的,并带着明确的研究课题来华留学。他们在中国各大学旁听,并以私人身份或通过学会与中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还开展了各类旅行活动,有些人在“七七事变”后直接参加了日本的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暴行。留学结束后,他们就职于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界,遂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中日两国间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通过提交调查报告、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等方式充当日本侵华的宣传者和帮凶。总之,近代日本外务省派遣第三种普通补给生留华是日本实施其侵略中国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清末赴日留学浪潮中,法政留学教育尤其突出,从1896年至1911年中国共有数千人赴日学习法政。清末赴日法政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清末乃至民国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和中国法制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条件,其负面影响和局限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晚清法学新词的创制及其与日本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少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通过利用固有汉字或其组合、音译以及利用偏正结构或后缀构词法等方法,经历了一个不依赖日本而创造政法新词的时期,其所取得的成就为日本明治维新早期吸收欧美政法思想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随着中日文化关系的逆转,日本化的西方政法词汇相继通过出使大臣和游历官绅的记述,特别是留日学生编印书刊和在政法学堂的传播,以及来华日本顾问和教习起草新法和系统讲授等途径大量流入中国,催生了中国的现代法学。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留学生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留学生不仅为适应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需要引进了诸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观念,而且介绍和传播了马克思思主义。文章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留日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留El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途径、方法和内容来阐述留日学生对中国社会思潮的影响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