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鸦片贸易合法化是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的一项重要规定,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可是,以往史学界对其影响注意甚少。其实,鸦片贸易合法化不仅是鸦片贸易本身的一次重大变化,而且是清政府对内对外政策的一次重新调整,是英国  相似文献   

2.
一、赔款的三个项目鸦片战争赔款是英国殖民者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勒索赔款。为了揭示英国强索赔款的掠夺性,首先有必要考察一下所谓赔款问题的由来。鸦片战争赔款包括三个项目:1、鸦片烟价,2、广东行欠;3、水陆军费。 1、所谓烟价就是勒索“偿补”曾经由清政府合法没收和销毁了的、英国人从事贩卖毒害中国人民的毒品——鸦片烟的价值。马克思曾经指出,英国资产阶级为了贪得无厌地追逐利润,不借利用最卑鄙的手段。这种手段之一就是“对中国的鸦片贸易,而且正是依赖这种贸易的走私性质”,“靠‘毁灭人种’的办法强行扩大亚洲市场”。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提出,英国对中国的工业品出口由于种种原因将十分困难,鸦片贸易是一种比奴隶贸易更严重的祸害。英国的鸦片贸易和大炮将中国人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使他们产生了革命斗争的热情;它将打破中国闭关自守的状态,使中国实现同外部世界的联系,从而促进中国旧制度的灭亡;中国的社会发展在同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4.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其成立伊始,便把贸易与权力合而为一,成为英国在亚洲扩展经济、政治、军事侵略势力的据点,尤其是在对华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中,它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罪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因为它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发展的历史进程,未能将中国这样一个熟透的封建社会引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是使它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对于这个关系到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研究者及其论著甚多。19世纪50年代初,马克思的注意力从西方转移到对东方社会的研究,也十分关注这个问题。他围绕着鸦片战争先后写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O、《鸦片贸易史》、《对华贸易》、《英国的政策》、《中英冲突》、《新的对华战争一、二、三、四》、啤英条约》等论著,对于鸦片战争的…  相似文献   

6.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从此失去独立地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自动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究其原因,作者认为美国此举并非出自于对中国的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而是美国自身利益所驱使:一是为换取中国在亚洲战场牵制日军;二是为与日本争夺在外交上的主动权;三是为削弱英国在华势力;四是为树立美国新形象,以便战后实现世界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之后,西方国家通过对华贸易等方式不断向中国输入鸦片,对近代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Adam Matthew系列数据库为理解对华鸦片贸易问题提供了新的文献证据和新的视角。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国内舆论对是否应当对华输入鸦片颇有争议,相当部分人士认为鸦片贸易会阻碍其他合法产业的正常贸易,并会导致贸易逆差和中国白银的外流,从而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国际影响。与此同时,在华传教士主要通过对鸦片贸易事实的叙述和道德谴责来反对鸦片贸易,并通过一系列实际行动参与禁止鸦片的运动。总体而言,西方社会在近代对华鸦片贸易问题上的讨论和思考在很多方面能够为现有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离开人世已经一百年了。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马克思为人类建立的光辉业绩。在缅怀马克思不朽功绩的时候,尤其使我们不能忘记的是马克思对近代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热情关怀和支持。 (一) 十九世纪中叶,欧美资本主义得到迅速的发展。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了获得更大利润,夺取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扩张殖民地。当时,地广人众,物产丰富的中国成为它们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从事罪恶的鸦片贸易是英国掠夺中国财富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9.
中英鸦片战争,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通过这次战争,英国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接着,美国和法国也胁迫中国签定了类似的奴役性条约。沙皇俄国也虎视眈眈,趁火打劫。中国从此开始了半殖民地发展道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原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怎么会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牺牲品呢?又为什么在西方列强中恰好是英国强迫中国清政府开国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分析中英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形势,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0.
鸦片是危害近代中国人的一大毒瘤,而鸦片贸易合法化政策则是这一毒品的保护伞。本文通过分析五口通商时期的鸦片走私情况,英国政府对鸦片走私认识的转变过程,以及鸦片贸易对英印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从英国的角度探讨了英国确立对华鸦片贸易合法化政策的原因和目的,因此就从侧面说明,鸦片贸易合法化,英国起了主要作用,应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满清王朝实施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试图挽回败落的社会局势,禁烟运动是其重要措施。从清末财政困境和社会局势的视角分析清末禁烟运动的起因,探讨了清政府在禁烟法律法规、禁烟机构和禁烟条约等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充分肯定了此次禁烟运动的成效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民制夷”是清政府面对新的中外形势所采用的一种外交手段。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一些地方官员利用民意抵制条约,但中央政府在此问题上却游移不定。直至道光末年,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清廷才下定决心用民“制夷”。咸丰初年“以民制夷”成为清政府制止“夷人”条约外侵权的强硬手段。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以民制夷”的方式更加激烈:它鼓动民众武力攻击“夷人”,自己则借此拒绝推翻列强强加的新的不平等条约。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受鸦片暴利的驱使,四川省广种鸦片,川土的销售和消费都很旺盛,烟土税也成为全省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但旺盛的鸦片生产和贸易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引起了乡村地区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动,使经济与社会发展更趋畸形,因而四川也成为了禁烟的重点省份.经过几届政府官吏的努力,四川省的鸦片在清朝覆灭前几乎禁绝,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正义,但也使当时一些农民的生计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鸦片毒流在近代山西经历了鸦片战争前的萌动与战后严重泛滥两个时期。针对种种弊端,督抚厉行禁烟,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为清末山西禁烟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清代中期开始的衰落与鸦片传入中国后经历的由宫廷而流传至各级官吏 ,又由统治阶层而蔓延到全国各地、社会各阶层的过程中 ,可以看出鸦片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息息相关 ,相互影响 ,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6.
鸦片贸易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但目前对华鸦片贸易的统计依然不够完整和准确,尤以18世纪的鸦片贸易为甚。反映18世纪中前期鸦片贸易状况的史料仅有只言片语的记载,18世纪后期相对增加。根据18世纪后期及19世纪前期广州鸦片贸易的部分可靠统计数据,采用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可推算18世纪后期尚未有统计的年份,以此来推算此时广州鸦片贸易的规模。共分为广州鸦片贸易价格、贸易数量、贸易价值三个部分来展现此时广州鸦片贸易的状况,得出此阶段共有4万余箱价值1 200多万两白银的鸦片输入。  相似文献   

17.
18 74 - 1883年 ,《万国公报》登载了大量宣传禁烟的文章。这些宣传反映了晚清来华传教士意识到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但必须指出的是 ,这种宣传是服务于他们用基督教征服中国的最终目的的。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等系列条约属于“不平等条约”已是定论,但这一系列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尚未被充分了解。这些条约的背景是明清时期国家与沿海边缘社会的紧张关系和由此造成的沿海边缘社会发育不良、身份含糊,以及开放广州对外贸易的同时严格限制中外接触。所以,条约的核心内容是解决中外之间社会经济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流问题,由此形成中外之间的纽带———沿海边缘社会。中外条约谈判过程中围绕“誊黄公布释放汉奸”和天主教传教自由展开激烈的争执,与我们今天的关注点有很大差异。了解这一史实有助于全面认识鸦片战争前后中外之间和中国内部存在的问题,以及战后历史变动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多次无理要求清政府承认其永驻已长期强占的澳门未果。后来在英国人赫德的支持下,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承认葡萄牙永驻澳门。赫德为了完全夺取澳门地区的鸦片税厘,以达到控制清朝统治者使其为英国殖民利益服务的目的,在葡萄牙强占澳门的政治交易中,充当了一个损害中国主权的帮凶角色。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中国和朝鲜的宗藩关系是不同于近代以缔约为主要形式的双边关系,其确认和维持并无成文条约的保障,因此非成文契约性是中朝宗藩关系的显著特征之一。清朝迫使朝鲜断绝与明朝的宗藩关系,成为朝鲜的宗主国。虽然双方存有疑忌和戒备,但是由于东北亚国际格局有利于清朝维持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因此中朝宗藩关系能长期保持非成文契约性的特征。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这种没有条约保证的双边关系在近代国际关系模式的冲击下,不得不通过“立约保藩”来暂时延续生命,但是这种措施最终也未能挽救中朝宗藩关系的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