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彝语引述人称代词是一种很特殊的语法现象,目前专家学者观点不一致,争论较大。本文试通过对这种引述人称代词的人称属性、引述功能、使用范围及其参加的语句形式作一深入的探讨,以便人们统一认识,指导这种语法现象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话语引述方式和引述动词研究这两个视角回顾分析了其涉及到的各个研究领域以及相关成果,试图勾勒出引述研究的基本概貌,并指出未来相关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谈到代词的语法特点,以前语法学界普遍认为“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也有人认为代词加修饰语是欧化句法,不常见。人称代词是代词的类别之一,自然也包括其中了。但是,近年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人称代词加修饰语这种语法现象在文章中越来越普遍,有的语法学家已渐渐趋向于把人称代词加修饰语看作  相似文献   

4.
“cry”一词在童话《夜莺与玫瑰》中作为引述动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作者运用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其具体的语义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指出引述动词的翻译是受引述内容、交际主体、交际目的以及交际情景等相关因素制约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为了建立客观、无偏见的公众形象,在报道中通常使用大量引述话语.以《纽约时报》"东方之星"客轮沉没事件的报道为分析对象,探究其在引述方式、引述动词和消息来源三个方面的特点.结果显示,相对于其它几种引述形式,间接引述出现频率高;引述动词以中性言语行为动词居多;消息来源多样化,涵盖政府、民众、知识精英和相关企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独龙语木力王话为依据,通过独龙语不同要素以及方言、亲属语言间的比较,对几种动词语法形式的历史演变做些探索。一、人称、数形式的演变独龙语动词人称、数形式是一种后起的语法现象,它是由部分人称代词经过长期发展演变的。做为一种语法形式,动词人称、数总的来说,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发展变化过程。(一)动词人称、数形式的来源 独龙语动词人称、数用动词前后加附加成分表示,  相似文献   

7.
“你是说X”是汉语口语表达中常见的引述回应格式。其引述的方式有直引式引述和转换式引述两种,由此带来原述话语和引述话语之间存在同一性语义关系和推论性语义关系。从共时的视角,引述回应标记“你是说”的形成,是言说动词“说”的去范畴化、引述话语“X”的去从属化造成的。使用中,引述回应格式“你是说X”能为接下来言说的内容提供缓冲,同时还是避免交际障碍、使谈话有条不紊进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现代景颇语句尾词具有两大特点 ,即表示代词化的语法形式与动词分离 ,演变为独立的虚词 ,代词化的语法形式与表示语气的语法形式结合在一起 ,这是景颇语自身的语法类型由粘着型向分析型演变的产物 ,是动词形态脱落、双音节化和合音等形态韵律变化的结果。现代景颇语句尾词出现简化的趋势 ,是由景颇语分析特点的进一步加强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凉山彝语(以下简称彝语)的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如:ne你、nga我;指示代词,如:cyx这、azzyx那;疑问代词,如:kaxddi谁、xix什么,三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的语法形式同汉语大致相同,本文不多赘述。本文主要就人称代词表达“数”和“格”等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汉英语中均有人称代词受修饰("M+PP")的现象存在.对比研究表明:虽然汉英"M+PP"格式的构成方式基本一致,但该结构在两种语言中的语法地位并不相同,这种不同是由人称代词自身独特的属性决定的.人称代词兼具名词性和限定性,其属性在名词性和限定性之间游离.不同语言人称代词有NP和DP之分,其带定语的能力亦有不同,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造就了"M+PP"结构在不同语言,乃至同一语言不同时期不同的语法地位.  相似文献   

11.
引述回应格式是一种特殊的口语表达格式。它是说话人和受话人在互动交际中共同生成的,因而是影响口语互动性强弱的重要参数。从形式上看,引述回应格式实际上是一个框式结构,具有凝固性。从意义上看,其格式义往往不是组成成分语义的简单相加,具有不可推导性。从使用上看,引述回应格式对对话语境具有依赖性,使用起来具有灵活性和高频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标记理论最初由布拉格语言学派创立,用于分析语音学的音位对立,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它语言学分支。古典小说人物会话中的引述动词“道”是无标记性的,在翻译成英文后,由于受到语境的限制,往往带有明显的附加信息及增添内涵,即呈现出标记性特点。由原文文本到译文文本,引述动词“道”的语义带有显化趋向。标记理论的引入,能对古典小说引述动词“道”的英译进行描写和分析,并揭示出 “道”的英译显化的内在成因是由语义标记的不对称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凉山彝语(即彝语北部方言)ko33本来是一个指示代词,指代动作所关涉的对象或动作的地点,后来逐渐语法化,产生了三种语法功能:一是作为结构助词表示句子成分或分句间的结构关系;二是作为体貌标记,表示动作行为进行或持续的体貌方式;三是跟动词粘得很紧,有点像动词前缀。这三个方向的语法化过程不是分离的而是连贯进行的,且其间的边界是模糊的,易变的,这也是语法化过程的普遍特征。本文就ko33的句法功能、虚化的过程及诱因、不同词类间的关系进行了描写。  相似文献   

14.
大荔方言不同的三身人称代词在自身的语法系统中相对立,有各自的价值。大荔方言三身代词单、复数的区别是通过声调变化区别的,这种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声调变化可以说是属于"广义形态"的,它只构成词汇上单、复数的对立,但不能表达具体的语法结构关系。大荔方言的人称代词在主语、宾语和定语、同位语等不同的句法位置上有不同的形态表现,形态变化是通过声调加以区别的,这种形态变化是语法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刁晏斌对“定语+人称代词”的看法有一个深化过程,他后来支持汉语固有说,而魏志成是持“日化”说,汪化云、张凤琴、冯鸣持“综合说”.有些“定语+人称代词”的“定语”非单一的“体词性”或“谓词性”,而是综合性的.持“综合说”的学者有一共同处,即承认汉语有“定语+人称代词”现象,但数量很少,这不符合汉语事实,“五四”前的汉语中有大量的“定语+人称代词”现象,因此,“定语+人称代词”是汉语固有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6.
具有词的内部屈折是印欧语系诸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类语言因于词的后缀和性的变化,常使某些词根遭到较大的破坏。有的研究者把蒙古语人称代词的变化同屈折语的这种现象混淆了起来。他们认为,蒙古语依靠附加成分的连接来构词,无疑属于粘着语类型。但是它的人称代词却同屈折语一样,常因格和数的变化而使词根遭到一定破坏。诚然,蒙古语人称代词在接以某些附加成分的时候,确实出现词根似乎遭到破坏的现  相似文献   

17.
歧义指一个词、短语或句子表达不止一个意义。在英语法律文书中 ,歧义主要表现为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上下文歧义。作为法律的载体和具体体现 ,英语法律文书应用词准确 ,语句通顺 ,层次分明 ,防止产生歧义。如避免使用人称代词、避免使用and短语、用复杂的介词结构代替简单形式等  相似文献   

18.
西夏语动词的形态,包括体、态、式、趋向、人称和数等范畴,它们多是通过缀接在动词前面或后面的附加成分来表现的。此外,有的学者认为西夏语动词还具有时间范畴。本文不拟系统地叙述西夏语动词的形态,只想就时间范畴的有无谈谈自己的管见。 前苏联的西夏学学者苏敏博士在其巨著《西夏语语法》中提出,西夏语动词有现在时将来时,远过去时和过去时,其表现方式是  相似文献   

19.
以《红楼梦》中助词“的”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两个方面对《红楼梦》中助词“的”展开细致深入的探讨:一是从时态、语气和结构三个层面考察了感叹句末助词“的”的功能,并且总结出辨析同形结构“x+的”的格式中“的”性质的判定方法,考察了句末助词“的”的功能与其所处句类是否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二是对助词“的’’分别在“人称代词+的+称呼语”、“动词+人称代词+的十中心语”、“动词+人称代词+(的)+中心语”这三类近似语法格式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进行了具体详尽的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20.
在对48名不同英语水平的大学生英语作文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时,发现同一语篇的叙述中普遍存在不同人称代词频繁转换即语篇视点转换的现象,然后从中西文化和思维差异、英汉人称代词语义的模糊性与复杂性等角度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