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民族干部胜任特征模型,是提升民族干部核心胜任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加强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统计调查和实证分析,提炼出知识、能力、品质三个维度共21个关键要素,比较分析并验证了性别、民族、职级等相关变量对民族干部胜任特征要素产生的不同影响,力求结合我国民族工作政策,从价值取向、情感态度、能力素质、理论知识四个方面深入理解并把握民族干部核心胜任力,探索基于胜任特征的民族干部能力培训优化方案,落实精准培训。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开发。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偏低,急需大批高科技专门人才,因此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造就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民族干部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是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最关键的是人才资源的开发。民族院校自创办以来就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在党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作为民族高等教育主体的民族院校具有其他院校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并且将发挥其办学优势,为西部地区培养更多高层次的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4.
最近 ,我院先后两次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学习研讨会 ,全院副处级以上干部和教学科研骨干分别参加了会议。参会人员紧紧围绕我院如何为西部大开发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 ,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实现我院在“十五”期间的超常规发展这一主题 ,出谋献策 ,展开了热烈讨论。罗布江村书记指出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实际上就是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学院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实现在“十五”期间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努力把我院建成为西部大开发培养多民族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基地和民族政策、民族理论研究咨询…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汉族干部、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和劳动群众,和西部各兄弟民族一道,积极参加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步,深得各民族群众的拥护和好评。而今西部大开发更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任务,汉族具有人口、经济、文化和科技优势,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重大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举。本文从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要充分行使好自治权 ;大力培养和造就少数民族干部 ,加快民族教育发展 ;建全社会主义法制 ,加强民族立法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必然选择 ;正确处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 ,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 5个方面对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法应用学科与西部开发服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法学科的应用服务功能和传统文化挖掘整理服务功能 ,体现和反映了民族法学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使命 ,同时也证明了它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具体而言 ,民族法学科可以从为西部开发培养培训和输送高级的民族经济法学人才服务 ,为西部开发打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服务 ,为西部开发提供高层次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三个方面实现其对于西部开发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的关键是人才 ,四川民族地区人才队伍的基本状况是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就读学校结构三个不合理。四川民族地区的人才态势是 :外地人才引不进 ;本地人才留不住 ;高层次民族人才培养的门槛高了、难度大了 ,少数民族人才被挡在门外了。因此 ,人才战略必须立足于本地现有民族干部人才的培训和提高 ,加快和加大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是当务之急。针对西部大开发这一特殊的时期、四川民族地区这一特殊区域、少数民族人才这一特殊人群 ,必须实行相应的地方人才特殊政策。这是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转变党的作风的决定、以求实和创新精神处理四川民族地区人才问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离不开民族工作。民族工作要适应西部大开发。强有力的民族工作,是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条件。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工作,必须有亲的思路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执政理论”的“依法执政”与“民族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出发,对现实民族问题主要元素的“民族问题内涵、民族工作社会化法治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构建和谐社会民族关系、全面建设民族地区小康社会、依法推进西部大开发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健全民族政策法制机制”等问题,探讨其创新性诠释与全民性共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