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汉之际可分为秦亡与汉兴两大时段,其中汉兴时期为荥阳相持与垓下对决时期。荥阳相持包括了京索阻击战、荥阳拉锯战、成皋对峙战。垓下对决包括了固陵运动战、陈下攻坚战、城父包围战、垓下心理战、乌江追歼战。荥阳和垓下为两个关节点,在楚汉战争中具有关键意义。楚汉战争中充满中国智慧的谋略思想,值得传承与宏扬。  相似文献   

2.
“鸿沟”一词源于秦末的楚汉战争,是两军对峙的临时分界线。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4年,刘邦和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的古战场激战,项羽的兵力虽强,而刘邦凭借后方粮草充足的条件,使项羽无法可施,被迫提出“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双方暂时息战。鸿沟是古代的运河。现今在河南省荥阳城东北的广武山上尚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  相似文献   

3.
赵惠宽 《中华魂》2013,(16):49-49
历史上的所谓"空城",简而言之其实就是无人区。自秦汉之后,由于战争、瘟疫、自然灾害等原因,宁夏地区曾多次出现过空城现象,朝廷也曾多次向宁夏地区移民以实之。其中有史记载的空城事件主要有两次:一次发生在西夏灭亡之时;另一次发生在明朝初年。这两次空城事件给宁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荥阳故城址沿革考附论冶铁遗址的年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八年《文物》二期发表《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认为这个遗址的“上限不会早于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以前”,又说“古荥冶铸遗址是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这一说法值得商榷。与这个遗址关系最大的是古荥阳城址。实际上,这个冶铸遗址就是荥阳  相似文献   

5.
巴尔干早在本世纪初就有欧洲“火药库”的恶名。1912年和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巴尔干半岛所有国家在实际上都加入两次世界大战,1919—1921年的希土战争,不久前不经宣战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战争,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流血冲突,加上为数不少的其他战地,这就是该地区民族间冲突总的凄惨结果。  相似文献   

6.
梅山地区巫师所进行的许多法事活动,大多保留有丰富的古代战争和军事行动的痕迹。这种巫术手段的运用,保存了古代战争的许多真实画面和史实,客观上反映了古代梅山人的战争史,对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战争,尤其是梅山地区古代战争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参与伊拉克战争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参加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卷入有涉美国利益的历次战争或冲突一样,是澳美同盟关系平稳发展的体现。对澳大利亚来说,它是一场履行同盟义务和着眼于国家未来安全的保险战争;是一场密切澳美同盟关系借以实现其经济利益以及提升其在地区乃至国际性事务中的地位与影响的战争;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澳大利亚参战体现了西方世界对外战略的基本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
我在《河洛文化与河洛人、客家人》一文中,曾谈到了河洛区域、河洛文化圈的范围问题。认为河洛地域“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认为河洛文化圈,“应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见《文史知识》1994年3期),并说明河洛文化就是狭义的中原文化。对于以上认识,我至今基本没变,只是认为河洛区域的东边,应该延至开封。  相似文献   

9.
盛海辉 《源流》2012,(1):54-57
在湛江东海岛,有一个革命老区村,它有着光荣厚重的党史:东海岛农村党组织诞生地(东海岛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粤桂边区党委机关所在地、粤桂边纵抗日部队的落脚点。它就是战争年代素有南路地区"小延安"之称的西山村。  相似文献   

10.
战乱中的“创意”2006年冬。以色列特拉维夫。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坐在官邸的会客室里,年届花甲的陈永龙大使从容地弹去烟灰,调侃着对记者说:“不知是我追着战争,还是战争追着我,反正,我到哪里,哪里就有战争。”陈永龙从事外交工作30年,战争这个词汇与他如影相随:20世纪70年代,他在达卡总领馆见证了印巴战争,随后经历了乌干达与坦桑尼亚的冲突;20世纪80年代,他作为信使穿梭于全世界各个战乱地区之间;到了21世纪,他又在约旦近距离接触了美伊战争。2006年之夏,对久经战争磨练的陈大使来说仍然很不  相似文献   

11.
唐代磨些部落与《格萨尔王传·保卫盐海》中的"姜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吐蕃势力扩张至今川滇地区后 ,磨些部落在西南各部落中与之先有接触 ,地域相连 ,但无力与之大规模持续战争。《格萨尔王传·保卫盐海》反映的是吐蕃与南诏的战争 ,与岭国大战争夺盐海的姜国是南诏而不是磨些部落  相似文献   

12.
我在《河洛文化与河洛人、客家人》一文中 ,曾谈到了河洛区域、河洛文化圈的范围问题。认为河洛地域“即指以洛阳为中心 ,西至潼关、华阴 ,东至荥阳、郑州 ,南至汝颍 ,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认为河洛文化圈 ,“应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见《文史知识》1 994年3期 ) ,并说明河洛文化就是狭义的中原文化。对于以上认识 ,我至今基本没变 ,只是认为河洛区域的东边 ,应该延至开封。这决不是因为我居住在开封 ,就想挤进河洛区域 ,而是因为在开封市禹王台御书楼上有康熙皇帝亲笔写的“功存河洛”的四字匾额。这四字匾额主要是赞颂…  相似文献   

13.
从和平与发展关系角度看 ,所谓生态经济就是有和平保障的经济。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战争是对生态经济的巨大破坏 :战争是对世界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战争浪费了人类本已稀缺的资源和有限的财富 ,战争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系统 ,战争对经济全球化起巨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秦汉王朝对岭南地区越人的战争,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先进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战争,从客观效果来看,战争总体上起到了一种开路的作用。伴随着战争的影响,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都得到了开发,大大加快了岭南地区的发展速度和进程。第一时期的战争给岭南地区带来的主要是政治影响,即把岭南纳入内地王朝的正式版图,使之与内地在政治制度上保持一致,即是解决岭南地区的政治归属问题。第二时期的战争影响除具有巩固政治影响的作用以外,更多地显示出了经济、文化上的影响,即改变岭南地区原有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原始习俗。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是而且只能是政策的工具,这种概念,曾使具有自由主义气质的人士、特别使美国人士普遍感到厌恶。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某些有影响的美国理论家却认为,克劳塞维茨的观点,对制订合理的国家安全政策,提供了有条有理的指引。本文着重分析克劳塞维茨关于暴力的限制学说:倘使战争是政策的工具,那么,战争就是达到这一目的之手段;而且只能在这个范畴内使用,战争才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是遏制苏联势力在欧亚地区扩张,表现在对待新中国问题上就是设法阻止中苏接近,离间中苏关系。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当权者错误的判断导致错误的战争。其后,美国利用其战后膨胀起来的军事、经济优势,对新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遏制,公开与中国人民为敌。  相似文献   

17.
一切战争有结局,一切结局都是战争中某种可能性的现实化,一切可能性都是战争任务运动的不同趋向。因此,研究古代农民战争的结局,就是要以是否完成了当时历史赋予的使命为标准,完成者胜,反之为败。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后的世界石油形势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及随后的阿富汗战争,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石油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事件背后有着巨大的石油利益,里海和中亚的石油资源成为世界政治、军事和外交的舞台,阿富汗战争的结局及美国在该地区未来的军事存在的状况将对该地区的油气开发和外输通道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同时,"9·11"事件及阿富汗战争对亚洲的石油供需格局以及对中国石油的进口和海外油气合作也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38年花园口决堤不是偶然的 ,有一个前期酝酿和思想积累的过程 ,有远因 ;中日双方在豫东地区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加速了这一谋略的实施 ,是个加速器和近因 ;历史上决江河以阻敌的成功范例无疑也对该决策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瞄准世界 干涉全球 “营造一反应一准备”战略是美国在世纪末推出的最新军事战略,目标有两个,就是要“促进和平与稳定”和“打败对手”。事实并不像字面说得那么冠冕堂皇,它的核心说白了就是必须确保全球任何关键地区都在美国控制之下。为此,美国“该出手时就出手”,去年3月对南联盟发动的科索沃战争就是例证。从近几年来美国军事上的种种“作为”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现野心的道道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