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对几千年来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劳而不获,获者不劳”的人剥削人的分配制度的否定,实现了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平等权利。但是,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法权,仍然以表面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就产品按劳动分配这一点说,资产阶级法权仍然占着统治地位。所以,必须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加以限制,逐步由“按劳分配”过渡到按需分配。那么,“按劳分配”是怎样提出来的,它的历史作用及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根据马克思的设想,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但事实上它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在实践中是难以实行的。它并不是什么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分配原则或基本特征。我认为,它基本上属于“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具有空想性质。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按劳动力价格分配个人消费品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客观必然性。什么是按劳分配呢?按劳分配的实质和基本规定性就是: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这里的难点在于如何计量劳动的量。众所周知,马克思设想的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一种产品经济模式。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各劳动者的劳动直接就是社  相似文献   

3.
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着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马克思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基本设想是等量劳动领取等最产品,即按劳分配。马克思假设的体制基础是社会所有制的产品经济,与商品经济体制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在实现程度、方式及主体确定方面均存在着根本差异。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是当前理论与实践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按劳分配的确切含义和直接的按劳分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 长期以来,我们在理论上一直把按劳分配视为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的唯一原则。不仅如此,而且把马克思所设想的“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理论绝对化和教条化,而忽略了马克思这一设想的理论前提,因而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特点。面对现实,本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作初步的探讨。一、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及具特点马克思曾经设想,无产阶级革命将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在这些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现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对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能不能实行自负盈亏的问题,大家的意见还很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国营企业自负盈亏,就等于否定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蒋学模:《国营企业岂能“自负盈亏”?》,见1979年7月17日《财贸战线》)“自负盈亏和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不相容的。” (吴凯泰:《全民所有制企业不能实行自负盈亏》,见《经济管理》1979年第9期)我的认识恰恰相反,自负盈亏不仅不会否定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而且正是由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提出的内在要求。虽然在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按劳分配,源于马克思生前所设想的那种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理论,所以,二者确实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不仅在其历史的前提条件上,而且在其实现的过程中,都与马克思生前所设想的那种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个人消费品分配不同,所以,它必然具有一系列与马克思生前的设想所不同的特点.过去,人们往往看到那些共同的东西较多,甚至有的把它们当成了一回事,而对不同的方面认识较少,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认识,这就不能不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为此,弄清按劳  相似文献   

7.
通过提出劳动股权、劳动股权计划(LSOP)、建立剩余价值二分法收入分配模型,丰富了按劳分配制度的具体内涵,剖析了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引发收入分配问题的实质,比较了古典资本主义、经典社会主义不同体制下企业收入分配模式。实施剩余价值二分法,促进实现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二元分配制度的内在统一,为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提供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8.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这个概括是依据改革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新发展。当前理论界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时,一般认为,多种分配形式的存在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决定的。但我认为,就是在公有制企业内部同样存在着除按劳分配形式以外的其他分配形式的客观必然性。认真地运用这些形式,对于增强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活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全民所有制企业中按资分配的形式,按资分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及其作用等问题,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分析和批判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阐述的关于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运动趋势和发展方向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即是经典的社会主义理论范式。这个范式的基本内容包括:第一,在财产的所有制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的全社会所有制,即公有制;第二,在经济活动的调节方式上,社会主义将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实行有计划的经济,即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的计划调节;第三,产品的分配不借助于货币形式,整个共产主义的分配制度将经历一个由“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实行经典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必须具备一些现阶段根本不可能具备的前提条件,而且,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各种所有制的劳动都必须通过市场来评价和确认其有效性,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有制中,不可能真正实行按劳分配,所以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必然会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演化为按有效劳动分配。只有按有效劳动分配,才能更好地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和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学习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原因、特点以及它的实行意义,并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2.
合理调整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收入差距幅度太大,必须合理调整分配格局,因为它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论述分配制度时指出 ,“确立资本、劳动、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突破性见解决定了企业员工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方向 ,因此探讨如何建立和认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便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在我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随后,进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既实现了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又实现了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成为国家的主人。但是,在社会主义时期,还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种分配原则,是在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否定了几千年来剥削制度下的“劳者不获,获者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收入分配的形式都由特定的生产方式决定。资本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完全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要素所有制形式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据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统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要素所有权结构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按要素分配要受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过去由于我们把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误认为是产品经济,在工资分配过程中一直实行以一级分配、集中决策和直接控制为特征的产品经济型工资分配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模式中,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以及职工劳动贡献脱节,存在着吃两个“大锅饭”的弊病,严重地阻碍着企业以及劳动者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因此,这种工资分配制度必须改革。《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按劳分配理论同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目标模式。这一目标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实行两级分配,多层次决策和间接管理。实现企业工资总额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是这一模式的核心。本文拟就国营企业工资改革的目标模式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 现阶段我国所有制多种形式的并存,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社会按照劳动者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分配消费品.非按劳动分配是指按非“劳”因素进行的分配,它包括按资分配(即按资产、资金或资本分配)、按经营成果分配、按自然条件分配以及按机遇分配等方面。在所有制和分配上,当前非按劳分配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是一个客观经济规律,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问题。马克思按劳分配学说的立论前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品经济,而我国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这种条件下,要不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具有什么新特点,具体分配模式发生什么变化,如何更好地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将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职工个人占有的股份是私有财产,不是个人财产。个人财产主要是指个人消费资料,而股份财产则主要是指企业生产资料。个人财产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而股份财产却是按资分配的根据。不能把二者混淆起来。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不是公有制。在股份企业中,不是公有财产渗透、改造私有财产,而是私有财产渗透、改造公有财产,使之带上部分私有性质,成为公私共有的财产形式。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决定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因素,是实现四化的可靠保证,是促使商品经济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力量,不能因为实行股份制而取消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应该把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与按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从分配数量和分配关系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分析,而不能仅仅依分配的数量关系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贡献分配等同起来;认为按劳分配制度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基本制度的完善和补充;认为现阶段我国分配货币化是按劳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最后指出在不同所有制的混合经济中,应区别按劳分配与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具体结合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