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扎诺夫·瓦西里·瓦西里叶维奇生于1856年4月20日科罗特罗姆省维特鲁加市,逝于1919年2月5日谢尔季叶夫巴萨特市。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政治评论家。童年在科斯特罗姆渡过。父亲去世后,家庭生活极其不稳定,不仅生活负担沉重,而且罗扎诺夫一家人精神不振。和兄长,继父以及性格易受刺激而操劳过度母亲一起渡过的童年给他留下凄凉的回忆。古希腊及历史小说的情节虽说开拓了他的头脑,然而他平时性格内向,童年时代就饱受家庭生活的孤独。起初就学于西姆比尔中学,后来转到下城中学。罗扎诺夫在中学2—3年级就已拜读Г·勃克利,К·福赫特,Д·И·比沙列夫的作品,象他同龄人一样非常欣赏物质主义和实证主义。然而学业快要结束时发生令人不快的事,家庭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罗扎诺夫失去了母亲。  相似文献   

2.
阿·伊·库普林是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主义和民主主义精华,不断探索和理解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问题,一生都在深切地关注人民的命运.库普林信奉19世纪的文学思想,接受了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的影响,受高尔基创作思想的熏陶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风格及他在20世纪初的文学巨匠的地位.革命处在高潮时作家的创作逐渐成熟,创作的主体更接近普通俄罗斯人.库普林努力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寻找真谛,主要精力都放在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主题上.正如克·邱科夫斯基说过的,库普林的艺术本质在于他有特殊的敏锐的观察力,对世界的具体细微的观察,使他能够不断地认识这个世界.阿·伊·库普林的一生很象一部情节复杂的小说.他一生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生活.他一生很艰辛,周游过俄罗斯的许多地方,从事过多种工作.他曾经是小品作家,当过搬运工,教堂唱诗班歌手,在舞台上演出过,还当过土地测量员.在俄罗斯一巴不金工厂服务过,还研究过医学,在巴拉克列亚打过鱼.1873年库普林的父亲死后,出身于鞑靼破落贵族家庭的母亲没有一点财产,全家不得不从别恩杰斯基省搬到了莫斯科.库普林的童年是在莫斯科一座家族留下的房子里与母亲一起渡过的.后来被送到孤儿寄宿学校和武备中学  相似文献   

3.
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湖州府中学堂、嘉兴省立第二中学堂和杭州安定中学三所学校里度过的.中学时代的生活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对于他的母校、老师以及学生时代的生活,他曾在许多文章中有过记述.这里,我们就去年九月在杭嘉湖一带调查的情况,对茅盾中学时代的某些史实,加以补记或阐释.  相似文献   

4.
米·亚·肖洛霍夫(1905—1984)是继高尔基之后苏联最有声望的艺术大师,在世界文坛上是一位非同凡响的当代苏联文学巨匠。一提到肖洛霍夫,人们就会联想到他的宏篇巨著《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和短篇名作《一个人的遭遇》等,而他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却鲜为人知。虽说《顿河故事》(1923—1926)是作家创作初期的试笔之作,然而,这些短篇小说使作家在文学生涯的起步中初露才华,并成为他一生创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1965年,肖洛霍夫荣获诺贝尔奖金的证书上写着:“借以赞赏他在描写俄国人民各  相似文献   

5.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 thy,1867—1933)英国小说家、戏剧家.他曾在牛津大学攻读法律,并于一八九○年开始执行律师业务,但不久就放弃律师工作而从事文学创作.一八九七年,高尔斯华绥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From the Four Winds).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至一九○六年完成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The Man of Property),他才被公认为英国第一流的作家.一九三二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相似文献   

6.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作家,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生于芝加哥市西郊。父亲是内科大夫,喜欢打猎和钓鱼.通过他父亲,海明威接触到野外生活,后来野外生活成了他终生的爱好。高中毕业后,他没有念大学,而是去为《堪萨斯城星报》工作。不久他想去欧州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以前眼睛受过伤而未被军队招募,结果当了红十字会的一名救护车驾驶员。在19岁生日前夕,他在意大利福斯尔塔·迪·皮亚韦地区受了重伤。后来意大利政府因为他的英勇行为而给他授了勋章。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1925年出版的《在我们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一尼柯莱·亚历克绥维支·尼古拉梭夫(Nikolai Alexeivitch Nekrascv)一八二一年十二月四日(新历)生于柏德里·斯加耶县的一个小郡猶兹维那。诗人的父亲亚历克绥·塞尔格维支是地主,而又是陆军士官。他在儿子诞生后不久退职,移居耶洛斯拉乌斯加耶县的世袭的封地格里厄希尼叶夫,沈溺于常时中流地主所常有的放荡的生活。追逐狼兔,醉酒耽赌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苏联当代作家钦·艾特玛托夫说过:“我们未必能把奥赛罗,曼弗雷德、浮士德、奥涅金、皮丘林都称为正面人物吧。但是,我们对他们却颇有好感……”①。对《静静的顿河》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他不是什么“正面人物”,小资产阶级的劣根性,狂风暴雨的时代和复杂的阶级斗争情势,使他反复动摇于革命和反革命之间,后来在叛乱的泥沼中愈陷愈深,  相似文献   

9.
在陈伯达写给林彪的题词册中,抄了一段翻译的诗,其中四句是: “漫漫思想界,长夜有明灯。赖此导人类,探讨永无垠。”这是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乔治·艾里奥特(真名为马丽·安·艾文斯,1819年—1880年)的诗。原诗题为《但愿我能参加那看不见的合唱队》,写于1867年。后来,H·F·奥斯本作的《生物学名人印象记》一书,引了这首诗中的几行,作为卷首题词。陈伯达就是从《生物学名人印象记》的中文译本(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抄来了这几句诗,把它赠给林彪的。陈伯达这样做,显然是为了利用这几句译诗,作为他的反党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哈佛轶事     
约翰·哈佛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10月28日,但它最初的校名不叫哈佛。1637年冬,有一位英国剑桥大学的毕业生移民到了新大陆。他时年29岁,刚结婚不久,尚没有孩子。他的名字叫约翰·哈佛(John Harvard),来自伦敦。他住在查理斯镇,与那所新成立的学院(当时尚没有正式的校名)的所在地剑桥镇中间隔着一条河,河的名字叫查理斯河。约翰·哈佛当时的梦想是成为查理斯镇教堂的助理牧师。可惜他在1638年9月就因患肺病逝世于查理斯镇。临死前,他立嘱将自己一半的财产(约值780英镑)和所有的图书(约400本)捐赠给河对面那所新成立的学院。这是该学院成立以…  相似文献   

11.
据苏联《亚非民族》1990年第3期报道,苏联蒙古学家、历史学博士伊利亚·雅科夫列维奇·兹拉特金于1990年1月7日逝世,享年92岁。兹拉特金于1898年12月7日生于彼得堡的一个工人家庭。1911年,他进入彼得堡一家石印工厂学徒,后来成为工人。1915年他加入俄共布尔什维克,积极参加党的地下工作,并于同年12月被捕。一年以后被释放,开始担任俄共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市罗日杰斯特  相似文献   

12.
漫议威廉·莎士比亚的姓氏胡昕明世人通称的莎士比亚是威廉·莎士比亚的姓氏,在莎士比亚的故乡沃里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福镇,最早见于13世纪中叶。此后的300年间,这一姓氏可以说一直默默无闻。1564年,威廉·莎士比亚诞生后,以他的天才和智慧,成为文艺复兴时...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爱伦·坡是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作品以描写死亡著称.爱伦·坡幼年父母双亡,后来养母和爱妻又相继亡故,他对死亡有着特殊的感受.他的人生经历使他的写作别具一格,他对死亡的理解开辟了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中学时代,我酷爱台湾作家古龙的作品.他笔下“风流飘逸”的楚留香、“翩翩飞舞”的陆小凤和“至真至纯”的李寻欢,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上了大学,又迷上了朱自清,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可以反反复复朗读一个月。开始教书,不知不觉关注起孙犁的作品,曾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匆匆读完他的一本散文集。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教师朋友跟我讲起他中学时代的老师,带着十分钦佩的口吻告诉我:那是十分有魅力的老师。我便请他讲讲这位老师的故事,他讲了很多,有几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熟悉鲁迅翻译的人,大概会惊异于他前期的译作非但不是世界名著,而且就作品的性质而论,与其说具有革命性,还不如说具有更多的感伤情调和绝望气息,诸如俄国作家安特烈耶夫、阿尔志跋绥夫、伽尔洵,荷兰作家望·霭(?),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等的作品。荷兰学者佛马克在《俄国文学对鲁迅的影响》①一文中曾引述西格弗里德·贝尔辛的看法说:鲁迅的翻译并不取决于文学价值,而是因以下三个原因,才使他翻译了那样  相似文献   

17.
<正> 吉尔伯特·希菲(Gilbort Highet)(1906—1978)是一位以撰写具有学者派头的批判性文章而著称的当代美籍英国作家.他写的许多文章,虽然都涉及到某一具体的学术领域,但丝毫不会给读者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而且往往还能给读者带来浓厚的兴趣和美好的艺术享受.本文所要论及《第欧根尼和亚历山大》(“Diogenes and Alexa-nder”,以下简称为“D and A”)一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1890—1980),是以短篇小说蜚声美国文坛.她的小说一向以精巧的构思、细腻的文笔和隽永的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凯瑟琳·安·波特出生于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家道中落的地主家庭,她11岁时被送进天主教修女院,16岁时与一男子恋爱从修女院私奔,后来她当过记者、电影演员、歌手、编辑与教师,最后才专门从事写作.这位后来与威廉·福克纳,艾伦·泰特,罗伯特·华伦等美国当代老一辈南方作家齐名的女作家,1980年以90高龄辞世.她一生发表的作品为数并不多,但均具有独特典雅风格和深远的寓意,篇篇都保持较高的水平,从而使她在当代美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9.
戴·赫·劳伦斯说过:三百年内没有人会理解他的作品.这种悲观论调不是出之无因,不少人由于政治偏见或狭隘的道德观念,对他无情地责难或诽谤,过多地批判他的偏颇谬误,不适当地谴责他的天真幻想.高尔斯华绥称他的作品为“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作品”,“脆如玻璃,纵然有一点光彩.”①甚至连相当赞赏过他的默雷于1953年写给弗莉达的信中说:“呃,《虹》出版后,其中一半我都无从领会.”②他认为劳伦斯不是个伟大的作家,  相似文献   

20.
茅盾(沈雁冰)同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和语言大师.他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是在故乡桐乡青镇(现合并为乌镇)度过的,从小接触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家庭也从小对他有一个良好的教育.这些对茅盾同志后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是颇有影响的.去年暑假,我们怀着对沈老崇敬的心情,冒着酷暑,在杭州、乌镇两地,走访了茅盾同志的一些亲戚、近邻、同学和知情者,查阅了《乌青镇镇志》,初步获得了一些原始材料.现把调查情况整理成《茅盾的家庭及其童年生活》一文,这是我们调查计划的一部分成果,现先行发表,以求正于茅盾同志,并期取得广大研究者的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