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国恩的博士论文以《浪漫主义与 2 0世纪中国文学》为题 ,作为严家炎主编的 2 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的一种出版。我因为参加了该论文的答辩 ,为它的出版感到高兴 ,特地写上几句感想 ,把它介绍给读者。中国学术界对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相对来说是不够充分的。说起浪漫主义 ,大多只关注它的主观性、抒情性、幻想性特点 ,目光仅停留在“五四”浪漫主义上 ,认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衰落即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终结。有些学者后来虽也注意到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坛上依然有浪漫主义文学 ,可是没有找到一个恰当的理论把这些浪…  相似文献   

2.
《承传与嬗变——当代中国重要文学思潮研究》是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赵联成教授的论著,云南民族大学研究丛书之一,由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出版。《承传与嬗变——当代中国重要文学思潮研究》依次选论的“军旅文学”、“情爱文学”、“都市文学”、“新写实小说”、“报告文学”、“新历史小说”、“世俗化思潮”等,在体现作者个人对当代文学思潮的观感与把握的同时,做到了尽可能全面地囊括新时期文学的主要思潮,尽可能客观地反映新时期文学思潮的真实面貌。与其他研究当代文学思潮的论著相比,赵联成这本著作的特点可能还在于他于具…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描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描述刘思谦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夹缝中,浪漫主义这一中外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创作潮流也在默默地萌发、生长,在新时期文学大潮中发出了自己的由微弱到激越的音响。它的运动过程不象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那样总是伴随着种种争议,也很少有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4.
石兴泽 《南都学坛》2006,26(4):60-64
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专题性研究是将零散杂乱的浪漫主义创作现象按照研究的需要分门别类,然后予以类别性观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研究深化的标志。因为浪漫主义概念宽泛,研究者持论不一,对于浪漫主义文本的指涉也比较杂乱,类的划分存有很大分歧。较为集中的专题研究是朦胧诗、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浪漫主义特点较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以及自然浪漫主义、西部文学的浪漫主义。这些专题性研究显示出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的成就,也是考察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生活和文学创作的迅疾发展,文学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开拓思维空间,扩大研究领域。其中,对于文学思潮的研究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这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本身已经发展到一个更为充分和自觉的阶段,也可以说是文学研究的领域和方法自身调节运动的产物。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一书引言中曾经说过:“离眼睛太近或太远的东西我们都看不真切。”文学思潮的研究似乎正好弥补了以往看文  相似文献   

6.
五四文学思潮的性质历来被归结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从文学现代性的角度看,五四文学思潮具有启蒙主义性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对现代性的最初的、局部的批判。浪漫主义反抗城市文明和工具理性的统治,现实主义批判现代化对人的价值的毁灭。五四文学鼓吹现代性,包括科学和民主,而不是批判现代性。因此,五四文学思潮不是浪漫主义,也不是现实主义,而是启蒙主义。虽然五四文学也引进和借鉴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但由于启蒙的需要,对它们进行了选择和改造,使之成为启蒙主义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沫若情结与新文学浪漫主义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文学80余年浪漫主义的阶段性特征为背景,运用艺术文化学、符号学理论对郭沫若的文化心理进行深度探讨,认为“沫若情结”与新文学功利浪漫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功利浪漫主义的存在是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萎顿、消解的主要原因。本文开启了一条别具特色又引人深思的文学思潮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现实主义在中国一直处于正宗的地位,而浪漫主义的命运要坎坷得多。浪漫主义经常被简单地与唯心主义划上等号,系统研究它的专著甚少。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更多的人认为浪漫主义早已过时。直到1992年罗成琰的《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出版,情况才算有所改观。其实,浪漫主义对于文学回归本体、促进主体意识的觉醒,都曾起过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高谈市场经济的今天,在重实利的当代情景下,张扬浪漫主义的理想和价值观念,对于和谐文学空气,切实地使文学贴近人的本真生命,尤有特殊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和对比阿瑟·柯南·道尔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进而研究侦探小说与人文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关联,即欧美文学思潮的文学元素在侦探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一《文选》和《玉台新咏》都是六朝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诗文集,而又具有相反的性质,是极为罕见的。如果说《文选》是代表传统的或复古的文学思潮,站在古典主义文学观念的立场,旨在批判新时代的文学动向而编纂成书的话,那么,《玉台新咏》则可认为是代表当代的或革新的文学思潮,站在敏锐反映新时代的感觉和新颖构思的立场,在拥护当时文学潮流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性的视野下,文学思潮是文学对现代性的回应,不同的回应方式构成了不同的文学思潮。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作为“现代性的第一次自我批判”而出现的,以此为基础,沈从文的创作应被归属于浪漫主义的范畴,而且在与西方浪漫主义作品的比照中可以看到,沈从文的浪漫主义不同于西方浪漫主义的超越性、贵族气质和神秘主义而具有的东方特色———直面现实、平民特质和理性的节制三个特点。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沈从文的创作创造了独特的东方式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2.
握住感性生命的机抒──《文学的本体世界》管窥毕光明陈剑晖的《文学的星河时代》曾令读者和同行们为之侧目,旋即他义推出了更为精湛的《文学的本体世界》(以下简称《本体》),新时期文学思潮嬗替过速,理论见解昨是今非,然而《本体》这本极另一出版社无端耽误了几年...  相似文献   

13.
对文学体制、文学思潮作了相关梳理与界定;对新时期文学思潮演进的基本脉络与基本特征作了简要勾勒;文学体制对文学思潮的影响在新时期呈现出由政治意识形态主导到媒介意识形态主导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论浪漫主义在三十年代的命运及特点郭馨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史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精神无疑贯穿于其始终,然而作为自觉的文学思潮则出现于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我们认为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一致的,具...  相似文献   

15.
一文学潮流在中外文论史上,有许多文学现象是三位一体的,如西方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运动、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未来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等,它们集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的创作方法于一身。在文学理论的教学中,当讲到文学思潮时,说它们是一种思潮;当讲到文学流派时,又以它们为例证;当讲到创  相似文献   

16.
滥觞于《班主任》的新时期文学,一直是评论家们为之欣喜若狂、喋喋不休、诉说不止的话题。新时期文学以怎样的动因和形态蜿蜒前行呢?如何来透视和把握这段历史呢?对此人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甚至于观点针锋相对。由邵英起、耿传明、陈思广三位学者合著的《新时期文学思潮概论》(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3月版)从文学发生、文本呈现和读者接受等方面来清理这段历史,勾勒其运行轨迹,显现作者的文学观念。 作者认为新时期文学是以“‘大众的人’为号召的,对人的主体性的张扬成为其基本特征”,人道主义是其主导思潮。而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7.
浪漫主义小说在新时期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浪漫主义小说的再度兴盛,完成了对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的又一次超越.本文从新时期浪漫主义小说再度兴盛的原因入手,分析新时期浪漫主义小说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独特贡献,探讨新时期浪漫主义小说在形式上对现实主义的超越和在内容上对政治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文学思潮不只是一种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倾向,它必须具备自身的规定性,即:共同的纲领、共同的创作理论以及相同或近似的艺术风格。人文主义、启蒙主义不是文学思潮,因为它们没有提出共同的纲领和共同的创作理论,也没有产生一批具有相同或近似的艺术风格的作家、作品,但却是欧洲近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影响深远的文学现象。浪漫主义是一个统一体,把它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浪漫主义作家的思想政治倾向不尽相同,但都具有共同的纲领、共同的创作理论以及相同的或近似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海德堡浪漫派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产业革命完成和法国大革命的基础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一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学活动反映出消极避世和民族自我认同两种趋势。以当时的社会发展为背景,以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为线索,考察海德堡浪漫文学的兴起、发展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是“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代表。本文在较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上,着重从郭沫若所提出的“艺术是我的表现”、文艺是“天才的自然流露”“没有所谓目的”、形式上应该“绝端自由,绝端自主”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复杂内涵和特色,并揭示了郭氏浪漫主义文学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