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分析从范畴入手,然后上升到命题;先弄清楚对应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再遵循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形态的基本“硬核”;最后研究劳动价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形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劳动价值指导新实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即身心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身心的全面发展。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活动,是人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实现其社会属性的重要媒介,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途径。劳动教育以特有的方式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之一。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知识劳动、知识劳动价值与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劳动是知识经济时期劳动形态所呈现的一种新的劳动形式。它是智力性质的劳动,有别于脑力劳动;知识劳动、知识劳动价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形态,由体力运用为主的人力劳动转向智力运用为主的知识劳动,商品价值形态也转向以知识劳动价值为主;知识劳动和知识劳动价值理论对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解决了人们对科技人员、经管管理人员高收入的困惑,也解决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及共产主义的渺茫与困惑。  相似文献   

5.
劳动与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劳动的规律与美的规律不能等同。因此,我们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澄清劳动与美的创造及二者规律之关系,是一条合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安德列·高兹从其个体主义的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在深刻地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解放的思想,认为时间的解放、异化劳动的废除、劳动与闲暇的统一是实现劳动解放的三个路径。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和人的异化的问题、实现人的解放,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消费观和幸福观。  相似文献   

7.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习近平劳动观涵盖劳动价值观、劳动道德观、劳动素质观和劳动权益观,从逻辑上看四部分内容内在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劳动价值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基石;劳动道德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核心;劳动素质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关键;劳动权益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劳动和经营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劳动的复杂性为标准的分类,是与创造、形成价值有关的重要分类标准.文章指出,社会劳动大体上可分为简单劳动、一般复杂劳动、创新劳动和天赋劳动四类.科学劳动和经营劳动是创新劳动中的两种典型劳动,在创造价值和生产财富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劳动是有意识参与的、具有中介性、外向性的主体见之于客体的活动.在这些劳动中,有些劳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基础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本性、决定性作用,这些劳动可以称之为生产劳动;有些劳动是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生产劳动的进一步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这些劳动可以称之为非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0.
从企业家的劳动性质是复杂的人类劳动为逻辑起点,论述了企业家的劳动创造价值,其中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企业家劳动Ⅰ)再生产企业家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创新劳动(企业家劳动Ⅱ)创造超额利润。企业家自身的劳动力价值是有界限的,而创新劳动(企业家劳动Ⅱ)创造的价值无法限量。可以通过六大机制来激励企业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人们的根本追求,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活动,劳动是基本人权,人们通过劳动实现人的类本质,得到深层次愉悦体验即为劳动幸福。劳动正义不是劳动权利而是实现劳动幸福的道义基础。劳动主体正义是劳动幸福的实质所在。劳动主体正义实质是劳动对社会主体的有用性超过有害性。生产资料正义是劳动幸福的客体正义。国民是国土等自然资源的共同所有者,劳动生产而成的生产资料应归生产者共有。劳动动机正义是劳动幸福的深层动因。实现劳动幸福应成为人们进行劳动的根本动因。劳动过程正义是劳动幸福的关键环节,确保劳动过程正义的根本要求是充分保障劳动权利。  相似文献   

12.
劳动可分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与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对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界定 ,应该以其与资本或收入的关系为依据 ,而不能拘泥于社会经济部门。创造价值的劳动一定是生产性劳动 ,但生产性劳动不一定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物化劳动只能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转移其自身价值 ,但是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只有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劳动量不变的假定成立时,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才能成立。然而,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商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都会增加,从而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增加。同时,劳动生产率变化还会使商品供求关系变化,从而使价值总量发生变化。因此,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不成反比。一般来说,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4.
论船员劳动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分析了船员法所赖以建立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殊性,主要包括船员劳动力的特殊性、船员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和船员劳动过程的特殊性,结论是船员劳动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方面、劳动关系中主体双方的权利和地位方面、劳动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结合并形成产品——海运服务的过程方面,都具有不同于一般陆上劳动的特殊性,因此,用于调整一般陆上劳动关系的劳动法不适应船员劳动关系调整的需要。在我国为了保护海上劳动者——劳动权利,促进海运业的发展,必须制定作为劳动法之特别法的船员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法律衡平与劳权保障中的现代劳动法的价值理念及其实现探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相对于用工者所处于弱势地位,与其用工者在订立与履行劳动契约过程中,存在着实质上是以法律形式平等掩盖了双方的实际不平等地位。这就要求现代劳动法应以约束和规范用工者劳动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立法价值取向,要在法律上形成劳动基准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劳动监察制度,运用法律手段衡平劳动者与用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当代中国的劳动法制建设、劳动立法、司法与执法工作并举,为有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机制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自制定、颁布到实施就一直存在各种不同主张。由于人们对劳动合同法基本问题缺乏共识,对诸如劳动合同法与市场经济、劳动合同法的属性、劳动的弹性化、劳动合同法与现实的关系、劳动纠纷的调解与仲裁、劳动合同法与常识、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法与国家责任、劳动合同法的发展完善等问题还需要加强研究,以有助于劳动合同法的健全完善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7.
劳动监察制度的生成逻辑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监察制度的生成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现实的依据,此外人权观念的勃兴和人权运动的兴起也对劳动监察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劳动监察制度既是劳动法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劳动法制继续发展的必要保障,不仅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贯彻核心劳工标准,也有益于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和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大量劳动力剩余与工资上涨并存,出现刘易斯拐点争议。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论,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后,并根据中国1978—2012年剩余劳动力数量、工资和工农业劳动生产率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同时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表明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剩余数和工资之间存在着联动效应;工农业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变化不协调是中国劳动力大量剩余和工资上涨并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努力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劳动生产率协调变化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新劳动合同法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本文由此引出了对用人单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思考。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