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高校学报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自身的发展。学术质量差、编校不规范构成了地方高校学报质量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明确定位、开放办刊、加强"特色"栏目建设、改变营销策略、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是地方高校学报提升质量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校学报普遍存在学术质质量问题 ,深入剖析影响学报学术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学报学术质量的途径与措施 ,即争取高校领导重视办好学报 ,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学报 ,并应在扩大稿源 ,严格录稿 ,提高编辑素质 ,加强组稿、审稿工作 ,提高编校质量等几方面有新举措。  相似文献   

3.
“名栏”是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特色的展现,是地方高校社科学报具有较高学术品味、技术水平和编校质量的品牌栏目,是学报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学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地方高校社科学报创名栏,编辑主体要树立完美意识,博采众长,一要精心策划,彰显特色;二要做精做强,突出质量;三要贴近读者,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报影响因子的制约因素及其提高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校学报影响因子偏低的情况,分析其影响因子的制约因素,认为其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学科因素、作者因素、编辑因素和检索机构因素等;内部因素包括论文的学术水平、编校质量、学报的知名度、论文的出版周期和刊物情况等。最后,对如何提高学报的影响因子提出了4项具体措施,即: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及编校质量,缩短出版周期,提高学报的显示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目前高校学报的发展水平与层次存在一定差别这一现状的分析,认为高校学报应重视个性化发展.此外,学术质量较高的学报以及专业性强的学报可以尝试走产业化道路;而对于大多数学报而言,则不宜产业化发展,而应重视期刊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脚踏实地地办好学报.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编校质量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学报中常见的典型差错进行了分析.要减少高校学报编校差错,提高编校质量,编校人员思想重视是前提,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是关键,严格执行工作程序是保证.  相似文献   

7.
学报的质量分为文章的质量、文字编校的质量和版式设计、印刷装订质量等。实现学报的学术文章的质量要求,提升学报编校的质量水准,改善学报印刷装订质量,都涉及到学报的编辑人员,与编辑的素养息息相关。学报编辑需要具备对学术文章质量优劣的识别能力,敏感的文字编校能力和对版式设计、印制质量的鉴别能力。这些能力需要编辑平素不断修养才能得以不断提高的素养之工。编辑素养的提高是学报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编辑和校对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编辑的角色定位决定了编辑须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包括政治、学术、法律、道德和常识等方面。校对与责任也是连带在一起的。编辑与校对的责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种联系,使得高校学报大都把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或编辑、校对工作合二为一。为提高编校质量意识,特别是提高校对环节的消错意识,有必要将文后署名由现行的责任编辑改为责任编校  相似文献   

9.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由于办学时间短、科研基础薄弱,对所办学报经费投入有限及编辑人员业务水平等原因,其学报面临着稿源学术水平低、稿件涵盖面"全而散"、传播及学术影响力弱、办刊封闭性强等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学报的出身和定位决定其刊文"全"而"散"和封闭性、依托的平台低导致高质量的稿源少、办刊学校的投入有限、期刊评价和分级的影响、办刊高校对教师科研的高要求与学报地位的尴尬等.为改变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学报的现状,不断提升办刊质量,应明确其存在的价值,确立学报的办刊主方向,培养稳定的高水平作者队伍,学校提高办刊政策支持,注重刊文的选题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通过多途径持续地努力可使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学报办刊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在2002年上半年由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举行的第二届评优活动中,《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经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推荐,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较高的学术品位,以及较高的权威文摘刊物转载率,在全国参评的近千家刊物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百强人文社科学报”,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不久后将由高教出版社出版《中国高校学报核心期刊名录》一书,介绍这次入选的100多家高校学报。这次评优的原则是:除根据国际通行的文献计量学所提供的有关数据外,还从中国高校社科学报的实际出发,组织有关专家成立权威的评委会,对刊物的办刊方向、学术水平、编校质量、出版印刷质量等重要指标作出全面、严格的评价和鉴定。  相似文献   

11.
受办刊经费不足和人员编制紧张的制约,多数高校学报编辑部都没有专职校对人员,大部分是由编辑人员兼做校对工作,即采用“编校合一”的工作模式。在这一现实情况下,高校学报必须优化校对环节,克服“编校合一”的弊端,明确一校、二校、责任编辑三校、交叉校对和主编终校各校对环节的侧重点,增强编辑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提高编辑的编校技能,从而提高学报的校对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采取科学合理的编校方法是降低编校差错率、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手段。文中结合诸多高校学报采取“编校合一”校对工作的实际,提出可以通过改进其编校工作流程,采取自校、交叉校和当期责任编辑负责制的方式,在“三校制”的基础上,更好地改进编校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载体,正逐渐向出版领域全面渗透.针对高校学报出版现状,分析了网络传播对高校学报的现实意义.同时提出了高校学报应把握好机遇,办品牌期刊,创特色栏目;提高编辑人员整体素质;走学报集团化之路,建立学术联合体,形成开放式传播.从而实现学术资源共享,促进学报为人类社会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由于体现特色、提升质量的需要,学报选择地方学研究做特色栏目,由于传播和发布的需要,地方学研究选择了高校学报这一载体,二者因地域之缘而结合,各用其长,各扬其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相得益彰.从学报的角度看,地方学研究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稳固的研究队伍;从地方学研究的角度看,学报有载体优势和策划组织引导优势.地方学研究与高校学报结合的内在机理是彼此之间相同的地缘性、综合性以及服务对象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高校学报办刊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近年来期刊工作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经验,综合性地提出高校学报改革发展的途径,即专业化定位、学术质量提高、传播网络化和印刷装帧标准化。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报的论文质量与高校的学术水平相关,高校学报学术水平高就可能被世纪著名三大检索机构收录。因而,国内一些高校学报将高校学报的论文质量提到了日程,投入了充裕的资金和力量,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一些高校学报已经进入中文核心期刊,有的高校学报还进入了美国工程索引;为提高学报论文的质量,使高校学报走出国门,高校学报就要加强对稿件的征集和对选题的研究,关注来自各方面专家、博导、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和博士后研究生作者的投稿,关注他们所研究的课题,给他们所撰写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论文一个发表的平台,提高高校学报论文的质量与学术水平,使高校学报成为高学术水平论文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全面推进,作为学术媒体的高校学报,需要以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为目标,凝练特色办刊方向,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通过智库成果的传播,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应助推提升地方科研水平、助推形成地方特色学科优势、助推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目前,地方高校学报存在支持服务效能不够明显、承载保障效用不够突出、传播催化效果不够凸显等现实困境。为此,地方高校社科学报要依托地方特色,转变办刊理念,助推智库作用发挥;要对接地方需求,注重选题规划,提升智库服务能力;要构建合作机制,打造共享平台,增强智库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期刊体制改革、学术失范问题以及学术评价过度现象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面临着不少挑战,但地方高校自身的优势也给学报发展提供了机遇。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应依托自身地域与学科优势,在栏目建设上下功夫,为高校教学、科研及地方社会服务。学报编辑人员也应加强业务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积极寻求数字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社科学报肩负着高校人文社科学术科研成果交流和传播的重任,学报的英文目录等内容体现了学报的学术层次和水平,关系到对外交流的效果。该文调查、分析了近两年我国高校社科学报的英文目录,发现目前存在翻译标准不一、"各自为政"等问题,认为编辑部门应提高对英文目录等内容的重视,建立统一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翻译标准,重视学报英文译校人员的培养,提高译校酬金,进而提高学报英文目录的译校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一、对学报质量进行系统工程研究的目的 高等学校的学报是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的综合性高级学术理论刊物,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它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它是向社会和高等院校师生输出、输入“多科性”最新科研信息有效载体。 学报在高等学校的学术生活中,居于特殊地位。有的高校领导称学报为学校的“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